孔磊,白建坤,田巨,林列書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飛機維修工程學院,廣東 廣州 510470)
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廣東省廣州市、佛山市、肇慶市、深圳市、東莞市、惠州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門市等9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形成的珠江口灣區城市群(“9+2”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具備建成世界級城市群的實力,以及成為全球區域競爭的重要支點之潛力,是打造中國新的世界名片和培育對外開放的新優勢、新亮點,將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長期利好。粵港澳大灣區產業布局完善,擁有著全球最繁忙的港口群和機場群,航運業發達,對外交流頻繁。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提出,在機場建設方面,大灣區將以建設世界級機場群為目標。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主要機場的運輸規模已經居全球灣區機場群之首。如此龐大的航空運輸規模必然要求加強飛機維修高技能專業人才的培養。
粵港澳大灣區現已有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147學校)、廣州飛機維修公司培訓部、港機(香港) 培訓部、香港國際航空學院等大型專業的維修人員培訓機構,屬培訓資源相對豐富區域。2018年11月,廣東省政府與民航局簽署了《關于推進廣東民航高質量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雙方共同深入建設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和擴大人才培養規模,強化對大灣區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等的人才支撐。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民航局直屬的國家示范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立足民航、服務地方、面向世界,堅持職業教育類型的辦學定位,在全國率先提出并實施了基于行業標準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形成了“依托行業、產學合作、雙師雙證、國際通用”的辦學特色。為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要求,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教育部《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以下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方案)和民航局《維修人員執照基礎培訓N+1模式促進校企合作試點實施方案》的要求,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飛機維修專業啟動“學歷證書+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基礎執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工作,即學生畢業時可以取得大專學歷證書和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基礎執照“雙證書”。
本文以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了粵港澳大灣區飛機維修類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和主要內容。
據中國民航局維修執照考試管理中心數據,過去9年平均每年發出CAAR66部執照數為3431本,每年增長率平均15%。截至2020年初,民航飛機維修人員約10萬余人,5萬余人持有執照,占比46.5%,潛在執照缺口約為6萬人。另外粵港澳大灣區是航空運輸發達地區,是飛機制造業較為集中的地區,同時也是通用航空業需求量較大地區。這些因素必然引起大灣區對于飛機維修人才,特別是持有執照人員的極度渴求,且增長勢頭將維持相當長時間。
2020年7月1 日,中國民航局發布修訂后的《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執照管理規則》(CCAR-66R3),新的執照培訓政策允許學歷教育學生在大學期間按照大綱要求參加飛機維修課程培訓,評估合格后可獲得飛機維修人員執照。此次改革后每年將增加持有執照人員5000人以上,這將快速增加飛機維修人員培養規模,有力緩解粵港澳大灣區飛機維修人才的需求。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飛機機電設備維修專業于2017年獲得全國職業院校交通運輸類示范專業稱號,2019年被列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專業和民航局“1+X”試點專業。在同類院校中特色明顯,優勢突出,綜合實力名列前茅。近四十年來,為行業培養出了成千上萬的高技能人才。這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就業率、就業對口率、畢業生收入水平等關鍵就業數據位居同行乃至高職院校前列;
(2)每年高考的錄取分數在高職院校中位居前列,甚至錄取了不少本科分數線的學生;
(3)在飛機維修技能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成績突出,第一屆大賽榮獲1個二等獎和1個三等獎,第二屆到第四屆均獲得2個一等獎;
(4)多位畢業生代表航空公司參加技能大賽獲得優異成績,我院畢業生李輝(現任職南方航空公司)曾代表國家參加世界飛機維修技能大賽,獲得冠軍。
(5)歷年來共培養飛機維修人員三萬余名,為民航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廣東省和民航局在政策上已經給予了很大支持,“1+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有可靠的政策保障。另外,飛機維修專業所在的飛機維修工程學院位于廣州白云機場控制區內,緊鄰白云國際機場航站樓、廣州飛機維修公司(GAMECO)、南方航空機務工程部、機場地勤公司、九元航空、新加坡新科宇航飛機維修公司、美國聯邦快遞等優質航空企業,行業氣氛濃厚。多年來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與各民航企業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因此,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具備良好的環境基礎。
飛機維修專業擁有一支學歷、年齡、技術職稱和職業職格結構合理的“雙師”素質的專業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28名,其中專職實訓教師58名,包括教授1名,高級工程師3名、高級實驗師1名,副教授6名,工程師6名、實驗師15名、講師13名、技師8名、助理實驗師5名,兼職校外實習指導教師100余名,教學團隊職稱和學歷結構合理,專任教師中有80多人次到國外航空公司或航空院校培訓或學習,60名教師具有民航或航空企業工作經驗,有15人獲得中國民航總局(CAAC)飛機維修執照、5人獲得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飛機維修執照,10余名教師擁有A320、737NG等機型執照。學院已經形成了一支穩定的、高效的、實際工作經驗豐富的教學師資力量,他們具有淵博的學識,豐富的人才培養經驗,突出的科研能力。師資上的優勢為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可靠的人員保障。
飛機維修專業所在的白云機場校區有機庫3個、停機坪2個、教學樓3棟;教學用飛機33架、飛機發動機140余臺;有飛機各系統部件5萬多件;有A320飛機3D模擬機10臺,A320飛機2D模擬機12臺;建設了涵蓋飛機各大主要系統、飛機發動機、飛機結構、通用航空的實訓室60余間。這些硬件滿足了飛機維修專業的教學要求,是學生開展飛機維修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的重要平臺。
除了校內的教學基礎設施外,還與校外行業企業合作共建了近50個校外實習基地,保障了學生的校外實習教學條件。學校充分發揮職業教育資源,與深圳航空合作共建了起落架機輪修理車間,與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及廣州飛機維修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翼群航空地面設備檢測有限公司。除此之外,學院還申請了CCAR-145維修單位資質,擁有一間工學結合的生產性實訓室——無損檢測實訓室。所有這些校企合作的車間或生產性實訓室,每年為行業及區域經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獲得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飛機維修專業人才培養創造了有利條件。
在民航企業調研基礎上,依據民航局CCAR-66R3、CCAR-147等規章要求,與飛機維修專家和技術人員共同深入分析飛機維修崗位的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和崗位能力要求,開發一套滿足實際崗位工作要求的“1+X”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和教材。所建設的課程體系可以將職業崗位真實維修工作中的典型案例、維修技能、維修過程融入整個課程學習情境中,體現能力本位的課程目標。此外,專業課程體系中還加強了素質教育和課程思政等方面的內容,兼顧學生綜合素質和思政水平的培養,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既滿足學生的職業發展差異,又能滿足用人單位不同的用人需求,從而實現人才培養規格與民航維修人員執照考取標準的一致、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任務的一致。
按照民航局CCAR-66R3規章要求的維修執照獲取標準,改革飛機維修專業教學內容,將民航相關規章標準職業資格認證管理辦法納入課程體系中,將行業、企業、職業要素融入教學內容中,通過大量的實物、實境、實例和實際操作等一系列符合職業情境的物資條件和現代化教學手段創設學習情境,實施行動導向的課程教學,完成飛機維修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改革,建立滿足崗位和技術發展需求的課程體系,并按照飛機維修崗位職業資格證書的技能要求編制課程標準,對應設置專業主干課程,體現能力本位的課程目標和實際工作任務導向的課程內涵。
通過重點培養、安排教師外出學習、下民航企業實踐鍛煉等措施,提升教師的職業能力,鼓勵教師考取民用航空器維修人員基礎執照證書,并將重點培養一批飛機維修技能考核評估員,滿足基礎執照的考核要求。
建立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機制,校企深入合作,充分發揮民航企業的作用,在民航企業和學校間形成通暢的人力資源共享渠道。根據規章要求的教員標準聘用企業技術骨干承擔校內教學工作。兼職教師的聘任,將有效解決校內教學內容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的銜接問題,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保障了“1+X”證書制度的順利實施。
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將以現有南方航空公司飛機維修人員培訓基地為基礎,結合最新規章要求,按照“整合資源,共建共享”的思路,與南方航空公司、廣州飛機維修公司、九元航空等企業通力合作,建設符合CCAR-66R3規章要求的飛機維修執照考核站點,滿足飛機維修人員執照培訓及考試要求,同時滿足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和“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的需要,以達到理論知識學習、基本技能訓練和執照證書考取的目的。
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一帶一路”最重要的巨型門戶樞紐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國家門戶,必將為“一帶一路”這條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作為大灣區發展中的飛機維修類專業“1+X”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應與時俱進,加強與港澳高校和相關企業的合作,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育出適應粵港澳三方需求的合格人才,保障大灣區的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