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雪
聊城市人民政府機關門診部,山東 聊城252000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在臨床中極為常見,通常情況下該類患者在發病時,其臨床癥狀表現為頭暈、惡心、嘔吐等,少部分患者還會發生耳鳴等癥狀,如不及時治療,還將會對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脅,因此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目前針對此類患者臨床常采用藥物的方式進行治療,一般以阿司匹林為主,通過實踐研究發現氯吡格雷可以對患者臨床癥狀起到更好的改善作用,氯吡格雷屬抗血小板聚集類藥物,可對因血小板聚集所引發心、腦及動脈疾病起到治療和預防作用,將氯吡格雷使用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臨床治療當中,可以進一步促進其腦部血液循環,為此本文將進一步展開研究,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擇的時間為2018.9-2019.9,研究對象為62例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采用的分組方式為隨機分組,組別名稱分別為對照組(n=31)和試驗組(n=31)。其中對照組研究對象男女患者性別比例、年齡分別為15:16、(54.65±3.21)歲,試驗組研究對象男女性別比例、年齡分別為14:17、(54.84±3.41)歲。兩組研究對象基本資料沒有顯著差別,P>0.05,可進行對比研究。
1.2方法 對照組研究對象采用的方法為常規組治療,即:選擇由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13023636的阿司匹林進行口服治療,具體用藥劑量為:單次給藥3-4片(75-100mg),每日一次,根據患者實際患病情況進行用藥劑量的調整,但是單日最大劑量需要控制在四片以內。 試驗組研究對象采用阿托伐他汀(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批準文號:H20051408)聯合氯吡格雷,單次給藥10mg,根據患者治療效果適當調整給藥劑量,單次最大使用劑量80mg,每日一次,氯吡格雷(生產廠家:樂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3115)進行治療,每次一片(75mg),每日一次。
1.3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前后凝血指標變化情況。主要包括Fib(纖維蛋白原)、PT(凝血酶原時間)、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PLT(血小板)等。觀察兩組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牙齦出血、皮膚瘀點以及胃腸道反應三項。
2.1對比兩組研究對象治療前后凝血指標變化 試驗組研究對象治療前Fib、PT、APTT、PLT指標分別為(3.21±0.25)g/L、(10.29±1.08)s、(24.48±7.02)s、(478.09±23.11)10^9/L對照組治療前Fib、PT、APTT、PLT指標分別為(3.18±0.23)g/L、(10.33±1.24)s、(24.61±6.68)s、(476.97±24.11)10^9/L,t值分別為0.4916、0.1354、0.0746、0.1867,P>0.05,兩組研究數據經過對比沒有顯著差別,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但是在治療后,試驗組研究對象Fib、PT、APTT、PLT指標分別為(2.08±0.33)g/L、(14.88±1.05)s、(34.85±6.20)s、(421.35±18.81)10^9/L對照組對應指標分別為(2.67±0.39)g/L、(12.21±1.03)s、(30.52±5.68)s、(268.11±10.68)10^9/L,t值分別為6.4300、10.1070、2.8671、42.0185,組間數據經過對比差異顯著,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對比兩組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率 試驗組研究對象經過治療后,出現牙齦出血4例,占比為12.90%、胃腸道反應6例,占比均為19.35%,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2.25%,對照組研究對象共有3例出現牙齦出血,占比為9.68%,共有4例出現胃腸道反應,占比為12.90%,共有2例出現皮膚淤血,占比為6.45%,總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9.03%,x2為0.0759,經過試驗組研究對象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患者基本一致,P>0.05,證明試驗組聯合用藥后未加重患者不良反應,因此具有較高治療用藥意義。
短暫性腦缺血疾病屬于腦血管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其發病機理多為腦血管發生病變問題,導致頸動脈或基低動脈出現度短暫性血液供應異常,從而使患者腦部局部血液循環突發性改變,由此引發可逆性神經功能障礙。短暫性腦缺血疾病發生后,可造成患者腦部供血量降低,局部異常缺血,促使患者出現視力喪失、復視、眩暈、眼球震顫、站立不穩、突發性聽力下降、偏癱或癱瘓等情況。此類疾病通常情況下發病較為突然,且時間較短,通常發病后患者經過充分休息后可以得到良好緩解,由此往往容易出現患者對該疾病過于忽視的問題,導致疾病未得到良好治療,因此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也會對其家庭造成一定的經濟壓力[2]。
隨著臨床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在采用常規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的基礎上,還配以氯吡格雷進行聯合治療,且產生較為理想的應用效果,對其中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該藥物屬于抗凝血藥中的一種,在臨床中較為常用,患者用藥后,可以促進其機體血液流速加快,減少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概率。因藥劑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因此在使用期間可以改善患者腦部供血情況,促進動脈血管血液流速,調節外周動脈血管,同時,氯吡格雷具有較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因此對于其臨床各項指標產生的影響較小,不但效果顯著,且可以促進患者臨床癥狀得到良好改善,在臨床應用中具有較高的安全性[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各項觀察指標均優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不良反應發生率兩組基本一致,P>0.05,因此,試驗組聯合用藥治療安全性較為良好。
綜上所述,針對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進行治療產生的臨床效果顯著,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臨床進一步深入研究和大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