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永紅
萬州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重慶 404000
疾病預防控制主要環節為衛生理化檢驗,衛生理化檢驗實驗室不但對疾病預防進行負責,還需要承擔突發公共衛生時間和衛生監督等相關關節,并且檢驗工作較為復雜,同時工作人員需長時間和有害物質接觸,因此具有職業危險性[1]。疾病預防控制衛生理化檢驗不單單需要防護好工作人員,緩解其職業危害,工作人員需要快速對結果進行檢測,予以正確報告,有助于有關在人員制定應對措施[2]。此次研究分析疾病預防控制中衛生理化檢驗的應用效果,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觀察對象選擇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00例不同疾病患者,研究時間為2019年3月-2020年5月,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100例患者分為觀察和對照兩組,各組分別為50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21例,年齡38-75歲,平均年齡(55.1±1.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39-76歲,平均年齡(56.6±1.7)歲。統計軟件比較兩組患者的基線資料,組間并未產生統計學意義。
1.2方法 對照組并未進行衛生理化檢驗,觀察組實施衛生理化檢驗,實驗室檢驗過程中,需要控制檢驗室的濕度以及溫度,環境不同可能會影響物質檢驗結果,出現誤差,在予以檢驗前需要調整整體實驗室環境,使其達到最佳狀態,科學配備檢驗的溶液,每項操作步驟需要精確,將檢驗質量提升,不可擅自改變,以免降低檢驗正確率。應用溶液過程中需要對樣本和溶液之間的反應注意,以免出現事故,收集以及歸納檢驗數據。
1.3評估指標 比較觀察組以及對照組疾病控制有效時間、誤差率以及滿意度評分,滿意度評分選擇自制調查問卷,分數和評估指標呈現正相關性。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在計算以及整理時采用SPSS21.0統計軟件,數據計算表現形式為計數資料或者計量資料,分組資料檢驗采用卡方或者t值檢驗,組間形成統計學意義的標準為P<0.05。
對照組疾病控制有效時間為(20.1±2.1)h,觀察組疾病控制有效時間為(33.6±2.5)h,對比組間數據t=29.237,P=0.000,組間數據形成統計學意義;觀察組誤差例數為2例,誤差率為4%,對照組誤差例數為9例,誤差率為18%,組間數據對比X2=5.005,P=0.025,組間數據形成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滿意度評分為(90.6±3.4)分,對照組滿意度評分為(74.4±3.0)分,對比組間數據t=25.263,P=0.000,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衛生檢驗主要組成包含衛生理化檢驗,對于醫療衛生事業發展具有促進意義。就目前而言,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深入改革,臨床廣泛應用新型技術,同時為衛生理化檢驗提供便利條件,并且對于衛生理化檢驗提出了相應的挑戰[3]。為此需要將預防疾控中心工作質量提升,改善衛生理化檢驗水平,進而為醫療衛生事業提供扎實根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對疫情、疾病和公公衛生事件處理的有效方法為衛生理化檢驗,在減少公共衛生事件產生時間的條公司,可予以有效處理方法,將整體質量水平提升。
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采用衛生理化檢驗可提供相關數據,在項目指導的同時進行預防控制。疾病預防控制主體為衛生理化檢驗,檢測患者的相關指標,可確定疾病產生的因素以及影響原因,對于疾病控制和預防具有重要意義[4]。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進行檢驗過程中,采用專業以及科學手段對相關指標進行檢驗,確定疾病預防控制原因。實施檢驗時可發現疾病產生的致病因素,以此制定治療方法,預防疾病的產生,控制病情發展。由此可知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予以衛生理化檢驗,對檢驗數據進行分析有助于制定治療方案,并且可將疾病發生率降低,緩解疾病危害,保證公眾的生命健康。
衛生理化檢驗內容為公共衛生技術以及疾病預防控制,優化工作任務的同時需要加大任務技術方面監督力度,依據規范要求實施監督。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不斷發展,衛生理化檢驗升級環境以及食品等。對食品進行檢驗時需要參考國際視頻安全監督標準,制定新型檢驗標準,從而處理食品安全。對于環境檢驗而言,包含化妝品、消毒以及農藥等產品,對以上物品中的有害物質進行檢測。目前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理化檢驗主要問題則是技術問題,并且檢驗化合物由于種類繁多,不斷增加新型合成物,缺少有效的疾病控制方法[5]。為此需要增強職業病的防范力度,將職業病治療技術水平提升。有關部門可增加實驗室防護設備的使用量,將工作人員防護意識提升。除此之外,對于環境監測、食品安全等方面衛生理化檢驗具有重要意義,對于衛生安全管理而言需要創建新型管理體系,將工作人員自身的業務水平和專業素養提升,引進先進的設備確保順利實施檢驗。工作人員需要定期培訓,將自身能力水平提升,保證疾病控制效果。
綜上所述,疾病預防控制中應用衛生理化檢驗能夠提升公眾滿意度,降低誤差率,有助于疾病有效控制。說明衛生理化檢驗具有重要的作用效果,可有效防控疾病,可減少對于公眾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