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利偉
不銹鋼是重大裝備制造和國家重點工程建設所需關鍵材料,是鋼鐵材料中的高技術含量產品,其生產應用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工業化發展水平。目前,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國和消費國。深入分析中國不銹鋼產業的發展現狀,深刻把握中國不銹鋼產業的發展趨勢,對于構建產業布局合理、技術裝備先進、質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競爭力強、綠色低碳可持續的中國不銹鋼產業發展新格局,做強做優做大中國不銹鋼產業,推動中國由不銹鋼大國向不銹鋼強國轉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1952年中國第一爐不銹鋼誕生以來,中國不銹鋼產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發展歷程。特別是進入本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不銹鋼抗腐蝕、耐高溫、強度高、表面精美等優良特性的廣泛認同,中國不銹鋼產業在20年的迅猛增長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年間,不銹鋼產量由67萬噸增長到3014萬噸,全球占比由4%提升到56%,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22.2%;中國自2006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國后,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這一時期,中國不銹鋼表觀消費量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14.2%,2020年達到2560萬噸;中國自2001年超過美國后,一直是世界第一不銹鋼消費大國。
歷經多年的發展,中國不銹鋼產業已經形成國有、民營、混合多種所有制企業并存的發展格局,2020年不銹鋼冶煉產能達4000萬噸以上,不銹鋼粗鋼產量為3014萬噸,不銹鋼量產業集中度CR10達81%,遠高于普碳鋼CR10的39%。
我國不銹鋼產業在起步階段產品主要是以滿足工業和國防尖端領域需求為主。改革開放后,隨著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企業產品開發成果不斷涌現,不銹鋼產品應用范圍日趨擴大。目前,不銹鋼已廣泛應用于石油化工、石油開采、交通運輸、核工業、電子電器、五金制品、建筑裝飾、紡織、食品、制藥、造紙、海洋開發、航空航天、新能源開發、節能環保設備等各個領域,其中餐具和白色家電領域不銹鋼消費占比最高,約為45%,建筑裝飾領域占比19%,制造業占比16%,化工能源領域占比12%,交通運輸領域占比7%。由于不銹鋼的優良特性十分貼合節能環保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要,因而不銹鋼的應用領域在不斷擴展,應用規模在不斷提升。其中,建筑領域用不銹鋼消費量在較快增長,不銹鋼圍護系統、不銹鋼飲用水管將迎來更大的市場空間。
歷經多年發展,中國不銹鋼行業擁有了180噸AOD、180噸VOD、2150mm板坯連鑄機、2250mm和2550mm熱連軋機、1650mm森吉米爾冷軋機、2100mm18輥冷軋機、1450mm六連軋機組,1750五連軋機組等全球最先進的裝備,實現了裝備大型化和現代化,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自動化、智能化水平,形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百萬噸的不銹鋼企業,推動中國不銹鋼產業由跟跑、并跑邁向領跑。同時,我國不銹鋼工藝技術也發生著重大變革,不銹鋼生產采用靈活的原料結構,大量使用含鎳生鐵,特別是RKEF不銹鋼一體化生產工藝的誕生與應用,大幅降低了不銹鋼生產成本,極大地增強了不銹鋼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此外,我國不銹鋼行業不斷突破關鍵工藝和產品技術,成功研發出一大批高精尖特產品,較好地滿足了國民經濟關鍵領域和重大工程項目對高端不銹鋼材料的需求。
金屬鎳(或鎳鐵)及鉻是生產不銹鋼的關鍵原料,合計成本占到不銹鋼生產成本的60~70%。中國缺鉻少鎳,主要依靠進口。從鎳資源來看,全世界陸地鎳資源總儲量1.08億噸,主要分布在俄羅斯、古巴、新喀里多尼亞、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尼、菲律賓等,我國鎳保有儲量約760~780萬噸,占全球總儲量的5~5.5%,且資源秉賦差、開發難度大。目前,我國不銹鋼行業鎳資源對外依存度超過80%。從鉻資源來看,全球鉻礦資源總儲量13.6億噸(純鉻量),中國鉻礦總保有儲量僅1078萬噸,且礦床規模小,難以規模化開發,生產遠遠滿足不了國內需求,中國不銹鋼行業鉻資源對外依存度接近100%。資源保障弱,使得我國不銹鋼產業易受國際市場價格沖擊,產業穩健運營面臨重大風險和挑戰。
其一是不銹鋼品種結構不盡合理。在2020年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中,Cr-Ni鋼(300系)占比47.71%;Cr鋼(400系)占比為19.66%,Cr-Mn鋼(“200”系)占比為32.00%,相比于歐美日韓等國外成熟市場400系占比30%~49%有著較大差距。其二是高合金不銹鋼等一些關鍵領域用高精尖特不銹鋼產品與技術還存在“卡脖子”情況,難以滿足國內需求,近年來中國不銹鋼進口數量在100萬噸~200萬噸之間,其中一些品種是國內短缺品種。其三是我國不銹鋼產業的技術水平和物耗 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異,產品質量仍有待提高。
中國雖然是世界最大的不銹鋼生產國和消費國,但相對水平還比較低。2020年中國不銹鋼人均消費量近18公斤,與意大利、韓國人均30公斤、日本和德國人均20~40公斤相比,存在提高的空間。同時,目前中國不銹鋼粗鋼產量占全部粗鋼產量比重為2.95%,而世界平均比重為3.9%,美國、日本、韓國、歐盟等國家和地區比重約為5%,也有提高的空間。此外,隨著中國經濟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將帶動消費水平的升級,鋼材消費升級也隨之而來,不銹鋼將迎來更為廣闊的市場空間。預計到2025年中國不銹鋼表觀消費量有望達到3300萬噸。
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以低碳綠色發展倒逼中國不銹鋼產業轉型發展升級,實現不銹鋼生產過程、產品使用過程的綠色化,加快推進中國不銹鋼產業的綠色低碳發展,打造未來中國不銹鋼業技術領先優勢,將是中國不銹鋼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中國不銹鋼行業應大力開發以廢鋼為原料的EAF+AOD短流程的不銹鋼生產工藝技術,以減少碳排放、降低不銹鋼生產成本;應積極推進低碳冶金技術等革命性工藝創新,極致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實現更高水平的低碳可持續發展;應加強量大面廣的低碳綠色不銹鋼產品開發應用,開展全生命周期綠色評價與管理,逐步實現“低碳制造-低碳產品-低碳應用”循環。當前,應緊緊圍繞建筑、交通,能源、橋梁等重點行業需求,開展不銹鋼產品綠色設計,研發高強、耐蝕綠色不銹鋼新產品,拓展產品應用領域與場景,建立更綠色的不銹鋼用材標準體系,打造不銹鋼綠色產品供應鏈,大力發展300系高端不銹鋼產品及400系經濟型不銹鋼產品,促進經濟發展質量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智能制造是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將成為中國不銹鋼產業引領全球的重要支撐。中國不銹鋼行業應積極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推進全面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工業互聯網在人、機器、車間、企業等主體以及設計、研發、生產、管理、服務等各環節的網絡互聯,促進工業數據的采集交換、集成處理,為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網絡協同制造、服務型制造、智能化生產等新型生產和服務方式的實現提供有力的基礎支撐;應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生產調度、質量控制與分析、設備運維、能源管控、安全環保等環節的應用,實現不銹鋼產業的提質、增效、降本、安全、環保;應加快研發不銹鋼智能制造關鍵技術,包括不銹鋼關鍵工藝裝備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機器人應用技術,生產制造流程多目標實時優化在線運行技術,關鍵工藝裝備智能故障診斷與維護大數據系統,協作制造信息集成技術,進一步提升產業效率。
積極應對中國不銹鋼產業鏈和供應鏈面臨著重大的挑戰和風險,高度重視并切實推動鎳、鉻等不銹鋼資源開發與投資,以打通整個產業鏈,穩定重要原料的供應,進而推進不銹鋼全產業鏈建設,提高不銹鋼產業的抗風險能力,將是中國不銹鋼行業需解決的突出問題。近年來,中國一些不銹鋼企業已經著手進行全球全產業鏈布局。未來,中國不銹鋼企業應在建設國內新的資源項目的同時,積極“走出去”建立海外原材料生產供應保障基地,同時圍繞國際不銹鋼原料資源富集地區,應用新的工藝技術和裝備建立新的不銹鋼生產基地,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布局,從而保障鉻、鎳等資源的長期安全供應。鑒于中國是鎳金屬及相關產品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應對鎳市場挑戰,中國不銹鋼行業應堅持以鎳礦砂、鎳鐵、NP等主流不銹鋼冶煉原材料為重點,積極尋求多樣化的資源,建立具有相當規模的穩定鎳鐵資源渠道,以保障產業鏈和供應鏈安全穩定可控。
歐洲、美國、日本等的不銹鋼產業發展經驗表明,產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聯合重組是提高產業效率、提升產業集中度、改善行業生態環境、重塑產業競爭力的必然路徑和現實選擇。目前,中國鋼鐵行業聯合重組的窗口期已經到來,在不銹鋼領域,東北特鋼、西南不銹鋼的破產重整揭開了產業重組整合的序幕,中國寶武和太鋼集團已實現聯合重組。工信部《關于推動鋼鐵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依托行業優勢企業,在不銹鋼、特殊鋼、無縫鋼管、鑄管等細分領域分別培育1~2家世界級專業化引領型企業。把握中國鋼鐵行業兼并重組重要窗口期,未來,我國不銹鋼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跨產業鏈以及區域性、戰略性重大兼并重組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產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行業發展將邁上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