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 肖為站 裴曉東 耿偉領
金鼎重工有限公司現有兩條仿摩根五代高速線材生產線,全線28架軋機,平立交替布置,設計產品規格:光面盤條Ф5.5mm~Ф20.0mm,螺紋盤條Ф6mm~Ф16mm,雙線設計年生產能力120萬噸,主要生產鋼種為Q195、Q235、HPB300、HRB400E、ML08Al、SWRCH35K、10B21等。近年來,隨著線材盤條市場競爭的加劇,生產高質量、低成本、綠色低碳的產品成為企業發展的方向。因此,挖掘現有軋機裝備的潛能,加強生產組織協調,通過優化工藝設計,強化設備管理,進一步提高產量、降低消耗,勢在必行。
(1)加熱爐:雙蓄熱步進式加熱爐,有效長19.2m,有效寬12.8m,額定加熱能力(冷坯)120t/h。
(2)粗軋機組:Φ600×4+Φ450×2六機架平立交替布置。
(3)中軋機組:Φ450×3+Φ350×3六機架平立交替布置。
(4)預精軋機組:Φ350×2+Φ285×4六機架平立交替布置。
(5)精軋機組:Φ230×5+Φ170×5仿摩根五代10機架頂交45°重型無扭機組。第10架出口速度:設計速度115m/s,保證實際運行速度90m/s。
(6)水冷箱:精軋機前2段,精軋機后4段。
(7)吐絲機:15°臥式吐絲機,最大設計吐絲速度115m/s,保證速度95m/s。
(8)散冷輥道:延遲型,114m。
(9)P-F線及打包、卸卷設備。
金鼎高線加熱爐的冷坯加熱能力只有120t/h,嚴重制約著軋鋼的生產。為此,采用連鑄坯熱送熱裝工藝,通過加強連鑄與軋鋼間的工序協調、調度、溝通,不斷提高連鑄坯的熱裝率,提高連鑄坯的入爐溫度。熱裝率由2018年的68.6%提高到2020年的83.38%,鑄坯平均入爐溫度由2018年的400℃左右提高到2020年的650℃左右。
加熱爐采用高爐煤氣、空氣雙蓄熱及智能燃燒控制技術。該技術由加熱爐爐溫串級調節模塊、采用前饋+反饋的控制方式進行調節的爐膛壓力控制模塊、PLC控制換向系統定時自動換向和定溫(排煙溫度)自動換向模塊、智能化煙氣分析系統取樣煙氣分析殘氧情況模塊、一級空燃比調節優化模型控制模塊、二級空燃比自學習控制模型模塊等六大模塊組成,實現爐溫、爐壓、空燃比的自動控制,提高能源利用率,提高加熱爐加熱能力,提高加熱質量。
摩根五代高線原設計是軋制工藝,無論生產何種規格的盤條,粗中軋及預精軋機組的機架都全部利用,通過改變精軋機組的軋制道次生產不同的規格。金鼎重工突破傳統工藝設計,通過計算分析,重新設計預精軋、精軋的孔型,在生產Φ10、Φ12、Φ13、Φ16等規格時,把原來工藝使用的預精軋15#~18#四個機架,改為使用其中兩個機架,空過兩個機架,增加使用精軋機的兩架軋機,提高成品出口軋制速度。
通過優化改進軋制工藝,生產Q195、Q235、HPB300時Φ10的軋制速度由54m/s提高到76m/s,Φ12的軋制速度由36m/s提高到53.5m/s,Φ13的軋制速度由36m/s提高到45m/s,Φ16的軋制速度由22.5m/s提高到30m/s。
采用此優化工藝的另外一個優點,就是當預精軋機組的15#~18#機架中的任何一個機架設備出現故障時,就可以甩開空過該機架,進行正常生產,也提高了軋制作業率。
優化軋線軋機的輥徑配置,避免工藝輥徑相差較大,其中某架軋機輥徑過小而影響整條軋線的軋制速度。通過加強工藝管理,保持上線軋輥輥徑的合理一致性,目前生產Φ14、Φ18、Φ20、Φ22規格的軋制速度分別可達到39.1m/s、23.3m/s、19.5m/s、16m/s。
軋制速度的提高,對精軋機組的維護保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鼎重工定期對精軋機的輥箱進行下線維護檢修,提高裝配精度和質量,保證軋機轉速提高后運行穩定,上線設備運行監護分析診斷系統,對精軋機的運行噪音和振動值進行實時監控,為精軋機的運行、維修保駕護航。
金鼎高線生產初期,連鑄坯斷面采用的是150mm×150mm,鑄坯單重2040Kg。為提高純軋時間,減少間隙時間,減少切頭切尾,減少軋制事故率,把鑄坯斷面改為165mm×165mm,鑄坯單重增加到2445Kg,成材率提高了0.23%。
軋制速度的提高,會造成進精軋機溫度和吐絲溫度提高,為保證工藝溫度的要求,調整優化精軋機組前后穿水箱的水量、水壓等參數,保證各規格品種需要的吐絲溫度。
自從2018年陸續采取以上一系列工藝技術措施,生產各規格的機時產量均有較大幅度提升(見表1)。

表1 各規格機時產量提速前后對比表
2020年產量與2018年相比提高了35%以上。在產量提高同時,各項消耗指標不斷下降,與2018年相比,成材率提高了0.23%,電耗下降了16.82KWh/t,煤氣消耗下降了19.62m3/t,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