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13日舉行的寶鋼股份第四屆取向硅鋼應用技術大會上,B18P080、B18R060、35Q155-Z、B18R055、B20R060、35Q155-Y、B23HS075等寶鋼股份自主研發的高等級取向硅鋼7項全球首發產品揭幕。目前,寶鋼股份取向硅鋼已形成普通磁感、高磁感、激光刻痕、耐熱刻痕、低噪音和新涂層六大產品系列、70多個牌號的生產能力,實現了全規格全系列所有厚度規格的覆蓋,并在產品性能、質量、研發、銷售、服務等方面均達到國際引領水平。
4月初,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通知,決定授予首鋼股份遷安鋼鐵公司、山鋼集團日照有限公司、寶武集團鄂城鋼鐵有限公司、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和復審通過的山西太鋼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鋼鐵有限公司、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寶山基地、東山基地、青山基地)、江蘇沙鋼集團有限公司(張家港廠區)、鞍鋼股份有限公司(鞍山市廠區和鲅魚圈廠區)等6家企業2020年度“中國鋼鐵工業清潔生產環境友好企業”榮譽稱號。
4月22日,鋼鐵行業低碳工作推進委員會在上海正式成立。委員會是在鋼協領導下,推進鋼鐵行業低碳工作的階段性、專業化組織,作為鋼協的非常設機構。委員會5年一屆,下設顧問委員會、專家委員會,以及低碳發展研究工作組、低碳技術研究工作組、低碳標準研究工作組3個工作組。同時,為使研究工作落到實處,發揮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發策源地作用,委員會下設3個承擔具體工作的研究基地:低碳發展研究基地、低碳技術研究基地、低碳標準研究基地。
4月15日,極限規格(H1109×461×21×40.5,單位:毫米)重型H型鋼在中國寶武馬鋼批量試制成功,實現亞洲首發,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據了解,這一極限規格的重型H型鋼因使用壽命長、抗壓能力強等優點,與Z型鋼板樁組合應用,廣泛用于船塢、碼頭和深基坑建設中。
4月23日,在2021年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ICQCC)推薦成果交流活動中,南鋼燃料供應廠自動化QC小組的“減少75噸干熄焦提升機故障停機頻次”和寶鋼能源環保部能介二分廠二冷煤氣制氫JK小組的“降低制氫裝置氫氣成本”獲評為“優勝級”成果。經中國質量協會推薦,這兩項成果將代表中國參加2021年第46屆國際質量管理小組會議。至此,南鋼、寶鋼QC小組成為今年我國鋼鐵行業中獲得參賽資格的兩個小組,實現了鋼企質量管理小組成果走出國門“零”的突破。
4月28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調整部分鋼鐵產品關稅的公告》,明確自5月1日起,調整部分鋼鐵產品關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同天發布《關于取消部分鋼鐵產品出口退稅的公告》,明確自5月1日起,146類鋼鐵產品取消出口退稅。
5月6日,工信部印發修訂后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下稱《辦法》),《辦法》自2021年6月1日起實施。修訂后的《辦法》明確了哪些項目建設須實施置換,這是開展產能置換工作的前提。為避免個別項目打政策“擦邊球”,堅決杜絕新增鋼鐵產能,建設項目無論屬新建、改建、擴建還是“異地大修”等何種性質,只要建設內容涉及煉鐵、煉鋼冶煉設備地點、型號、規模等任何一個發生變化的,須實施產能置換。
5月6日,《國家發改委關于鋼鐵冶煉項目備案管理的意見》(下稱《意見》)發布。自6月1日起,《國家發展改革委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完善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工作的通知》(發改電〔2020〕19號,下稱19號文件)關于暫停鋼鐵項目備案的有關要求停止執行,備案建設鋼鐵冶煉項目按《意見》要求執行。19號文件生效(2020年1月24日)前,已進行產能置換方案公示且無異議的鋼鐵冶煉項目可按原有規定進行備案。《意見》要求嚴格鋼鐵冶煉項目備案管理。鋼鐵冶煉項目備案前,必須按規定實施產能置換。
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網站5月10日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發布《關于做好2021年鋼鐵去產能“回頭看”檢查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通知》明確,除本區域內沒有粗鋼冶煉能力的北京、海南、西藏等三省(自治區、直轄市)外,其余29個地區(包括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央鋼鐵企業均在此次“回頭看”檢查范圍內。檢查重點包括退出產能情況、項目建設情況、歷次檢查整改落實情況、舉報核查情況、健全工作體系情況、2021年粗鋼產量壓減工作情況等內容。
4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移動物聯網應用優秀案例入選名單,晉南鋼鐵集團5G+工業互聯網項目——鐵水罐智能調度系統上榜,使鋼鐵行業唯一上榜的項目。
5月12日,在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太鋼集團一周年之際,中國寶武太鋼集團0.07毫米超平不銹鋼精密帶材和無紋理表面不銹精密帶鋼兩款新產品在精密帶鋼公司全球首發。此次全球首發的0.07毫米超平不銹鋼精密帶材是手機關鍵結構件——背光板用材,板形平整度達到0.1毫米/米以下,強度達到1200兆帕以上,實現了厚度超薄、強度超高、板形超平的目標。
5月10日,河鋼宣鋼舉行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工程示范項目開工儀式,標志著全球首例氫冶金示范工程正式啟動建設。該項目是全球首例使用富氫氣源的氫能源利用項目。作為承載富氫低碳新技術、新工藝的創新實踐,該項目充分利用河北張家口地區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優勢,打造可推廣、可復制的“零碳”制氫與氫能產業發展協同互補的創新發展模式。
5月18日,經過歷時兩年多的規劃建設,安鋼周口產能置換項目一期一步1號高爐成功點火,標志著安鋼“走出去”戰略和“四基地”(河南安陽、周口、信陽,柬埔寨)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河南省優化鋼鐵產業布局、加快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的步伐正在加快。
世界鋼鐵協會近日發布《氣候變化與鋼鐵生產》公共政策文件。該文件概述了為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鋼鐵行業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過程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世界鋼鐵協會總干事埃德溫·巴松表示:“毫無疑問的是,各國政府和利益相關者需要與鋼鐵行業攜手合作,共同克服技術和經濟挑戰,為鋼鐵行業有效地向低碳煉鋼轉型創造必要的市場條件。”
根據世界鋼鐵協會的統計數據,2021年一季度38個國家和地區高爐生鐵產量為3.35億噸,同比增長5.78%。2020年,這38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爐生鐵產量占世界產量的99%。
亞洲產量同比增長6.91%至2.74億噸。歐盟27國產量同比下降0.66%至1948.9萬噸。北美產量估計同比下降0.16%至765.2萬噸。南美同比增長6.71%至763萬噸。南非產量同比下降23.39%至63.5萬噸。中東地區伊朗產量同比增長8.49%至69.5萬噸。大洋洲產量同比增長3.07%至108.8萬噸。
對于直接還原鐵,世界鋼鐵協會統計的12個國家產量為2313.6萬噸,同比增長4.10%。這12個國家產量約占世界總產量的85%。
根據美國商務部最新的鋼鐵進口監測與分析(SIMA)數據,美國鋼鐵協會(AISI)公布4月份的鋼鐵進口許可證申請總量為2452000凈噸。這比3月份的272.2萬噸減少了9.9%,比3月份的最終進口總量230.8萬噸增加了6.3%。4月份成品鋼進口許可噸位為162萬噸,比3月份最終進口總量178.9萬噸下降9.5%。2021年前4個月(包括4月SIMA許可證和3月最終進口),鋼材進口總量和成品進口量分別為908.1萬噸和608.3萬噸,分別比2020年同期下降1.2%和上升4.5%。
日本鐵鋼連盟(JISF)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4月到2021年3月的財年里,日本粗鋼產量連續第四年下降,降至1968/69年度以來的最低水平,因為新冠大流行阻礙了全球經濟和制造業活動,削弱鋼鐵需求。
JISF 4月2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21財年日本粗鋼產量同比下降16%,至8280萬噸,這也是自1970/71年度以來首次跌破9000萬噸。其中基于氧氣高爐的產量同比下降18%,至6140萬噸;基于電弧爐(EAF)的粗鋼產量下降9個百分點,至2140萬噸。2020/21年度基于EAF的粗鋼產量所占比例達到25.8%,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日本財務省的數據顯示,2020/21年度日本鐵礦石進口大幅下降,與粗鋼產量下降16%一致。
《日本經濟新聞》5月7日報道,由鋼鐵業巨頭SSAB、礦業公司LKAB和電力企業瓦滕法爾集團共同投資的“突破性氫能煉鐵技術”(HYBRIT)項目,投資方決定將一家耗資1300億日元(約合11.9億美元)、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鋼鐵廠建在瑞典北部。
報道稱,到2026年,這家鋼鐵廠將年產130萬噸鐵,相當于一座小型高爐的產量。
報道指出,SSAB等公司將用氫燃料代替焦炭,在不排放二氧化碳的情況下產鐵。2020年8月31日,試驗工廠已在位于瑞典北部的呂勒奧啟動。日本企業在相關研究上也取得了進展。新日本制鐵公司東日本制鐵所(君津地區)2016年在大型高爐附近啟動了試驗爐,由于利用了氫燃料,使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一成。公司將爭取在2030年將其正式投入商用。目前日本、歐洲對氫燃料的利用方式有所不同。SSAB等公司會使用專業設備,而新日本制鐵公司還是利用原有設備來控制成本。由于一邊使用焦炭一邊往高爐內注入氫燃料,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望減少三成,較為有效。
近來,浦項ICT公司正式推出了PosMaster、PosDrive等智能工廠解決方案,在現場可應用于控制系統和煙囪遠程監控系統(TMS)的數據收集。
截至2020年,浦項ICT公司已經完成了這些解決方案的開發和現場驗證,并成立了專業組織,提供配套的解決方案供應和維護。PosMaster由程序邏輯控制器(PLC)和人機界面(HMI)組成,該系統可用于控制所有工業場所的設備。
近日,韓國生產技術研究院(KITECH)將最新的焊接技術融入金屬3D打印領域,開發出了能夠更快、更低廉地制作大中型零部件或壓鑄模的技術。
此次開發的工藝是一種高速、低成本3D打印技術,只要具備自動化焊接系統和CAD圖紙,中小制造企業也可以輕松引進。除了鐵、鋁以外,今后還計劃推廣應用于鎂合金,主要用于制作輕量化航空零部件。
新技術隸屬于產業技術創新項目和新市場開拓資源項目,其開發得到了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的大力支持,目前研究團隊已申請四項專利。
根據越南工商部的報告,2021年前4個月,鋼鐵出口增長87.9%,達27億美元。根據越南海關總局的最新報告,2021年4月下半月,鋼鐵出口額增加1.73億美元,與4月上半月相比增長58.1%。
近日,在鋼鐵價格飆升的情況下,工商部正在考慮建議政府和有關機構頒布政策,以控制國內鋼鐵出口需求的激增。與此同時,工商部指導研究部有關單位和機構,審查并實現建設建立技術壁壘和質量標準,創造健康的競爭環境,確保消費者的利益,根據國際貿易和法律規定,積極實施鋼鐵產品貿易救濟措施。
5月5日,越南和發榕橘鋼鐵3號加熱爐成功點火烘爐,為項目后續順利投產奠定堅實基礎。
越南和發榕橘鋼鐵1號3號加熱爐項目位于越南廣義省榕橘經濟技術開發區,該項目在原有直軋生產線新增加熱爐及其附屬設施,項目建成后,將優化工藝流程,提高軋線產量和競爭力,滿足在冷裝、熱裝和直接軋制等多種工況下軋線的滿負荷生產,助力和發榕橘鋼鐵高質量發展。
東南亞鋼鐵協會(SEAISI)秘書長Yeoh Wee Jin在最近舉行的亞洲鋼鐵市場2021年會議上說,與世界其他地區一樣,東南亞地區的經濟能否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取決于控制疫情的努力和重振經濟的投資能否成功。
2021年,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的鋼鐵消費量預計將達到7,200-7,500萬噸。SEAISI的這一預測比2020年約7,000萬噸的區域消費量高出2-6%。鋼鐵供應過剩仍然是東盟面臨的一個問題。東盟去年的出口增長了23%,達到1,910萬噸,進口下降了18.2%,為4,190萬噸。
2020年東盟大約90%的各種區域鋼鐵投資由于缺乏資金和外來務工人員限制以及工廠建設所需的專業知識而被推遲。Yeoh表示東盟將繼續吸引鋼鐵投資,因為這是增長最快、人口眾多的地區之一。
印度鋼鐵協會(ISA)副秘書長Arnab Hazra近期表示2021年印度鋼鐵需求將出現強勁反彈,預計將增長約22%至1億噸左右。
Arnab Hazra表示2021年印度經濟將強勁復蘇,工程機械、采礦設備和電機產品對于鋼材的需求將顯著上升。印度建筑領域(包括基礎設施和房地產),對于鋼鐵的需求約占全國總需求量的62%,預計年內勢頭將更加強勁,印度政府也在加強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2020年印度經濟深受新冠疫情影響,目前包括建筑,汽車和家電用品的許多領域都已出現了明顯的復蘇。
印度最大鋼鐵生產商JSW Steel表示,受疫情沖擊,公司正在削減鋼鐵產量,以加強醫用氧氣供應。JSW Steel CEO Sajjan Jindal表示,其從未想過印度二次疫情的影響會如此猛烈,(受疫情影響)公司已削減了近10%的鋼鐵產量,其預計相關影響可能要持續到9月份。Jindal同時表示,JSW Steel目前已是印度最大的醫用液態氧供應商,每天供應量達到1200噸。按市值計算,JSW Steel是印度最大的鋼鐵生產商,公司市值達到1.8萬億盧比(244億美元)。
塔塔鋼鐵歐洲公司近日宣布, 為彌補碳排放限額成本的不斷上升,將加收12歐元/噸的碳附加費,該政策將適用于在歐洲和英國的所有新簽鋼材銷售合同。根據該公司的聲明,這一舉措符合塔塔鋼鐵的碳排放戰略,該戰略目標是到2030年實現碳減排30%-4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
為確保未來歐盟和英國的鋼鐵行業可持續發展,塔塔鋼鐵歐洲公司認為需要將這些增加的成本轉嫁出去,并把二氧化碳附加費作為定價的公開影響因素之一。
在向氣候中性鋼生產轉變的過程中,蒂森克虜伯鋼鐵和德國HKM鋼鐵將需要大量和越來越多的氫氣來生產無煤鋼。幾十年來,兩家公司一直通過鹿特丹自己的碼頭進口煤炭、鐵礦石和其他原材料,利用內陸駁船和鐵路將其運至杜伊斯堡的高爐。
三方通過合作將共同探討通過鹿特丹進口氫氣的機會,以及鹿特丹與蒂森克虜伯鋼鐵公司和HKM公司在杜伊斯堡的鋼鐵廠之間可能的管道走廊。
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長阿爾特邁爾當地時間5月3日宣布,德國將籌集至少50億歐元用于2022年至2024年鋼鐵行業的轉型補貼。他強調,鋼鐵等高耗能產業的轉型將是一項長期任務。
根據歐盟制定的氣候目標,到2030年,歐盟國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1990年減少55%;到2050年完全實現碳中和。鋼鐵行業是實現該目標的重點。根據德國環境部的數據,高爐和鋼鐵廠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約為5800萬噸,占工業排放量的30%以上,約占德國總排放量的8%。
必和必拓(BHP)近日表示,其位于西澳大利亞中部皮爾巴拉地區(Pilbara)的South Flank項目已生產出第一批鐵礦石。該項目將每年生產8000萬噸鐵礦石,以取代現有Yandi項目不斷減少的產量。該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South Flank與必和必拓的C礦區一起,將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在營鐵礦石生產樞紐,每年的鐵礦石產能達1.45億噸。
該公司總裁Edgar Basto指出,South Flank是澳大利亞50多年來最大的新鐵礦。將把必和必拓的平均鐵礦石品位從61%提高到62%,將高品位塊礦的總體比例從25%提高到30%至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