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蓉 張雨鈺 吳春英 陳霞
常州市武進人民醫院血液凈化中心 213000
維持性血液透析是終末期腎臟疾病患者的常用治療措施,其主要通過半透膜過濾的原理,有效清除患者血液中代謝廢物等有害物質,最終起到凈化患者血液的效果[1]。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治療者需終身治療,而長期治療和疾病本身對患者造成的摧殘對其心理、生理均會造成較大打擊,使其生存質量明顯降低[2]。有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平均生存時間僅為同齡健康人群的33%,且其生存質量普遍低于健康人群[3]。隨著近年來生物醫學模式的改變,維持性血液透析自我管理水平及其生存質量逐漸受到廣泛重視。在本研究中對本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析其自我管理水平與其生存質量的相關性,以尋找有效調查措施,以提升其生存質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 例,其中男49 例,女46 例;年齡范圍為20~58 歲,年齡(47.89±7.55)歲;病程范圍為2~8 年,病程(5.17±1.46)年;透析時間范圍為2~6 年,透析時間(3.37±0.95)年;學歷水平: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35例、高中或中專28例、大專及以上22例;疾病類型:慢性腎小球腎炎38例、糖尿病腎病25例、高血壓性腎小球動脈硬化14例、梗阻性腎病13例、多囊腎5例。(1)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確診為終末期腎病患者,需長期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在本院規律透析時間>3個月;具有一定語言交流能力;病情穩定;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腦血管疾病;存在既往精神病史;存在精神障礙;合并認知功能障礙;合并視聽功能障礙;接受腎臟移植;合并感染;治療依從性差。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1)采用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對自我管理水平進行評估,共分為情緒處理、伙伴關系、問題解決、執行自我照顧4個維度。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分為1~4分,總分為20~80分,得分越高則表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越高[4]。(2)采用簡明健康狀況調查表對患者生存質量進行評估,共分為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8 個維度。采用正向與反向評分結合的方式,各維度實際初得分為維度內條目得分相加,因實際初得分不便于比較,因而轉為標準分,公式為:(實際初得分-理論最低初得分)/(理論最高初得分-理論最低初得分)×100。分數越高則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越好[5]。
1.2.2 調查方法 由調查人員負責對患者進行調查,在實施調查前向其詳細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和意義,并囑咐其獨立完成調查問卷,對于無法獨立完成者可由調查人員協助完成。本次共發放95 份調查問卷,均有效回收,有效回收率為100%。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進行統計分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生存質量評分符合正態分布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情況 95 例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較低,總評分為(52.18±7.36)分,各維度得分從低至高依次為情緒處理、伙伴關系、問題解決、執行自我照顧,詳見表1。
表1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情況(n=95,,分)

表1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情況(n=95,,分)
2.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狀況 95 例患者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及總分均低于國內常模,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詳見表2。
2.3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生存質量相關性 依據Spearman 分析結果,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生存質量均呈顯著正相關(均P<0.05),詳見表3。
表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狀況(,分)

表2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質量狀況(,分)

表3 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分析(r值)(n=95)
終末期腎臟疾病是由于糖尿病、多囊腎等疾病造成的慢性不可逆腎臟疾病,其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6]。有相關調查結果顯示,全球終末期腎臟疾病的患病率每年增高率為7%[7]。目前臨床主要通過維持性血液透析對患者實施治療,但該治療措施具有終身性,患者在治療期間需長期面對飲食、飲水控制、免疫力下降、惡心嘔吐等問題,對其生存質量造成嚴重影響[8]。因此如何有效改善此類患者的生存質量、管理病情已成為臨床關注的重點問題。
本調查結果可見,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總分為(52.18±7.36)分,表明其自我管理水平較低,而各維度得分從低至高依次為情緒處理、伙伴關系、問題解決、執行自我照顧。表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對于自我客觀方面,包括實踐行動的管理更加重視,但對于自我主觀方面,主要包括自身情緒等較為忽視[9]。自我管理水平是其認知、行為及周圍環境交互作用而產生的最終結果。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較低的原因主要為治療期間需要嚴格控制飲食,改變了患者以往飲食習慣,而患者亦缺乏飲食自我管理相關知識[10]。所以臨床應加強患者關于飲食方面的健康宣教,促使患者主動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和護理。本調查中,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理功能、軀體疼痛、生理職能、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及總分均低于國內常模(均P<0.05)。表明患者生存質量較低。分析原因主要為,疾病造成患者腎功能衰竭,患者會出現皮膚瘙癢、營養失調、惡心嘔吐等癥狀,且由于機體內毒素的日積月累,造成生理功能損害;患者疾病自身的不可逆性,且長期治療給家庭帶來較大負擔,造成內心產生悲觀、焦慮等多種不良心理情緒;患者難以適應新的角色,因而心理負擔較重[11]。本研究中,患者自我管理行為與生存質量均呈顯著正相關(均P<0.05)。因此有效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為水平,對于其生存質量的改進具有顯著效果。所以調查人員可讓患者家屬與干預人員一同協助患者管理日常飲食,控制液體攝入,減少鈉鹽的攝入量。并鼓勵患者堅持身體鍛煉,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以提升機體免疫力。此外,讓患者親朋好友多與患者交流以改善其心理健康狀況,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從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12-13]。
綜上所述,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較低,生存質量較差,自我管理水平與生存質量均呈現正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