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巍巍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消化內科二病區 473000
人文關懷是多數癌癥患者所需的一種護理干預措施,除在護理過程中關注患者需求、尊重患者的生命價值、給予所需的診療技術服務外,還會給患者提供精神、文化、情感等多方面的服務,以滿足患者身心健康需求[1-2]。雖人文關懷已在臨床護理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干預效果不佳,且患者滿意度較低[3]。有研究發現,人文關懷需求度高導致的常規人文關懷無法滿足患者需求是患者人文關懷干預滿意度低下的主要原因[4]。故早期評估患者對人文關懷的需求情況,對指導合理人文關懷計劃擬定有著重要意義。本研究主要探討老年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人文關懷需求現狀,并分析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的影響因素,旨在為未來老年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具體人文關懷干預方案的制定提供新思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至2019年8月期間本院接受介入治療的86 例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86例患者男45例,女41例;年齡范圍為60~75歲,年齡(68.68±4.84)歲;體質量指數范圍為18.25~25.83 kg/m2,體質量指數(22.41±1.27)kg/m2;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學歷15 例,高中/中專學歷38 例,大專及以上學歷33 例。納入標準:(1)符合《原發性肝癌診療規范(2011 版)摘要》[5]中相關診斷標準;(2)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原發性肝癌;(3)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4)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肝內或向其他遠處轉移;(2)合并心、肝、腎等臟器功能障礙;(3)精神疾病史;(4)隨訪期間脫落。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1)人文關懷需求現狀:參照文獻,自行設計人文關懷需求調查表,調查全部入選者的人文關懷需求現狀,克倫巴赫系數為0.836,信度為0.840,效度為0.838,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681,各維度間相關系數為0.281~0.772。評估內容包括心理需求(0~36 分)、精神需求(0~30 分)、生理需求(0~18 分)及社會支持需求(0~16 分)等4 個維度,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越高。(2)依據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調查表評分結果,將評分≥總分80.0%的患者納入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組,<總分80.0%的患者納入人文關懷需求較低組。(3)自制基線資料調查問卷,查閱患者病歷資料,詳細記錄患者基線資料一般情況,內容包括:性別(劃分為男和女)、年齡(劃分為≥70 歲、<70 歲)、婚姻狀況(已婚、離異)、住院次數(劃分為≥2 次、1 次)、居住地(劃分為農村、城鎮及城市)、主要照顧者(劃分為配偶、子女)、文化程度(劃分為高中及以上學歷、初中及以下學歷)。(4)對原發性肝癌知識的認知度:采用本院自制調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862,重測效度為0.881)評估,該量表共包含原發性肝癌發病原因、治療手段、臨床表現、服藥方式與種類、不良反應及服藥時間等6 個領域,各領域均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提示了解程度越高,將評分≥總分80.0%的患者判定為對原發性肝癌相關知識的認知度較好者,剩余患者則判定為認知度較差者。(5)家庭支持功能:采用APGAR 家庭功能調查問卷[6]評估家庭支持功能情況,共包括適應度、成熟度、親密度、合作度、情感度等5 個維度,采用0~2 分制,0 分:很少,1 分:有時,2分:經常,評分≤3分判定為家庭支持功能差。
1.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資料以()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多項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86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現狀 本研究納入的86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均全部接受調查,且調查結果明確,調查完成率為100.0%;經調查發現,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的患者有23 例,占比為26.74%(23/86);患者整體的人文關懷需求評分見表1。
表1 8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評分(,分)

表1 8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評分(,分)
2.2 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的單因素分析 初步經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婚姻狀況、居住地及文化程度與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無關,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性別、住院次數、主要照顧者、對原發性肝癌知識認知度及家庭支持功能可能是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的影響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86例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2.3 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將經單因素分析結果得到的可能作為影響因素的二分類變量作為自變量并賦值(表3);將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作為因變量(1=高需求,0=低需求);經多項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女性、住院次數(≥2 次)、主要照顧者(子女)、對原發性肝癌知識認知度差、家庭支持功能較差均是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的影響因素(均OR>1,P<0.05),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表4 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的多因素分析結果
除理想的治療外,護理干預也是原發性肝癌患者必要的干預手段,對提高整體治療效果有積極意義,干預的效果主要經改善患者的生理與心理狀態方面體現,人文關懷便是主要的護理干預方法[7-8]。據調查,多數肝癌患者對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多種干預需求度均較高[9]。這種較高的人文關懷需求使常規的人文關懷無法滿足患者實際需求情況,繼而影響干預效果。因此,探討影響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的因素,對指導早期干預方案擬定與調整有著積極意義。
本研究納入86 例原發性肝癌患者,經調查發現,人文關懷需求較高占比為26.74%,該結果提示原發性肝癌患者的人文關懷需求度普遍偏高,早期干預尤為關鍵。目前,關于影響原發性肝癌人文關懷需求度的因素研究已有開展,但結果未達成統一。本研究將全部可能的因素納入,通過單因素與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女性、住院次數(≥2次)、主要照顧者(子女)、對原發性肝癌知識認知度差、家庭支持功能較差均是原發性肝癌患者人文關懷需求的影響因素,可能是導致人文關懷需求較高的因子。逐個分析可能的原因:(1)女性患者多為內向、脆弱的性格,無法良好控制情緒,加上女性患者的應變能力較差,極易出現焦躁、抑郁等負面情緒,進一步降低情緒控制能力,繼而提高人文關懷需求,尤其是心理方面需求較突出[10]。(2)住院次數越多的患者,負面心理狀態越嚴重,對醫院、治療及醫務人員的抗拒性越大,極易出現放棄治療的不良情緒,故而心理需求較高[11]。(3)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病情較危重,且配偶年齡通常較高,常由子女照顧患者的日常生活,導致患者的生活習慣與以往存在較大差異,且子女無法提供配偶的特殊情感,導致情感支持不足,負面情緒較多,從而造成患者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較高[12]。(4)對疾病認知度較差的患者,對疾病、治療等相關知識匱乏,極易過度擔心疾病及治療效果,從而產生焦躁、抑郁等多種較嚴重的不良心理情緒,治療依從性下降,故人文關懷需求較高[13]。(5)家庭支持功能較差的患者家庭和諧度通常較差,患者無法充分感受到來自家庭和家人的溫暖,導致心理壓力較大,心理狀態起伏變化較大,多數患者伴有較高的精神壓力,而心理與精神的雙重打擊,加之疾病的嚴重程度高,使患者對關懷的需求增加[14]。對于原發性肝癌患者較高的人文關懷需求提出如下幾點干預建議:(1)密切觀察患者心理狀態,適時給予合理有效的心理疏導,改善其負面心理狀態。(2)采用發放疾病知識手冊、播放視頻等多種方式為原發性肝癌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疾病、治療的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和治療相關知識的認知度,減輕患者的負面心理狀態。(3)指導、叮囑患者家屬多支持鼓勵患者,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提高患者的家庭功能,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與精神狀態[15-16]。
綜上所述,女性、住院次數多、子女為主要照顧者、對原發性肝癌知識的認知度較差、家庭支持功能較差均可能是導致原發性肝癌介入治療患者人文關懷需求增加重要因子,對于存在上述情況的老年原發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療期間應重視其人文關懷需求,并給予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