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傳立,宋 歌
(哈爾濱商業大學財政與公共管理學院,哈爾濱150028)
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建立健全,使我國的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逐漸形成現代化和科學化。隨著網絡信息化的加速發展,大數據正在逐步改變我國的治理模式,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和重要資源,它逐漸成為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建設的重要工具。對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家管理、人民生活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數據顯示,我國大數據的產業規模正在加速擴大,近幾年大數據增長的比率十分迅速,大數據在國家治理的進程中的作用越來越不容忽視。
在高速發展的社會中,隨著科技的進步,新鮮事物不斷更迭,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傳統決策方式變得力不從心。在大數據時代,政府決策不能依然只靠原來的方式,而應該更加關注客觀存在的數據。大數據改變了傳統決策者的決策模式,不再直線型決策,而變成了決策者通過大量的數據采集、挖掘、整理、分析,能夠準確把握市場多種多樣的信息,全方位地判斷社會發展的趨勢,從多個維度,多個層面展開分析,依據更加詳實,判斷更加精準,決策不再盲目,而是根據事實情況,得到最貼近大眾、最貼近人民生活的數據,從而提高決策質量和水平。
根據國家政策,我國各部委和相關行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促進推動大數據在各領域中的應用與相關發展。相關政策見表1:從表格可以看出,我國目前在大數據發展上做出的進步,多部門都已開展了大數據方面相關的決策,可見大數據在決策方面有著很大的優勢。
大數據能推動國家公共服務轉變得更為精細和個性化。大數據可以獲得對群眾的準確感知,無論宏觀數據還是微觀數據都能挖掘出來。大數據的信息收集能力不容小覷,只要人民使用互聯網,使用智能電子產品,就會留下屬于每個人的數據痕跡,就會生成屬于每個人的個人偏好。通過對所獲數據的專業整合和分析,可以準確把握公眾的需求,從而將公共服務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幾乎每個人的生活都離不開智能手機,自然每時每刻都會生成自己的數據信息,小到興趣愛好,每天去了哪里吃了什么,大到國家人口的布局,GDP 的發展情況等大數據都可以搜集到。從全球范圍看,最大限度開放數據是必然趨勢,只要大數據信息利用得好,其帶來的積極效應將推動政府進一步公開信息資源,帶來更大的價值。

表1 部分行業領域大數據政策
信息公開在民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只有當社會各界能夠意識到政府是如何運作的,社會各界才能更好地抑制腐敗的發生,同時也更能保護政府,避免政府全部承擔一些不需要承擔的責任,社會輿論也可以幫助他們度過危機。大數據還可以提高國家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公民可以在政府部門的官方網站上查詢政府一些部門的工作進展,做到公民參與監督,公民有權知曉政府工作成效的相關數據,從而可以形成對相關部門的壓力,促成激勵,以防一些不作為或者效率低下的事情發生。此外,大數據還可用于篩選和過濾互聯網上的非法和不實信息,互聯網上無序的反腐敗訴求可以更合理合法地導入,從而使公眾增強對政府的信任。在社會公平正義和國家信任方面,可以看出,大數據可以有效地防控國家腐敗的問題。
首先,大數據在處理自然災害,重大疫情疾病傳播等問題上有明顯優勢,通過相關數據的收集,可以提前預判和防護。大數據利用自身優勢,可以對氣象或者病癥現象有著敏感且精準的判斷,可以更加及時準確地對人們還未察覺的事情做出預警,從而給人們留出更多的時間做出應對措施。其次,大數據可以有效地降低網絡恐慌性事件和恐怖襲擊等。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是讓公眾了解并參與到社會自治中來,讓公眾做到了然于胸。大數據也可以增強網民的國家認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通過整合積極向上的內容,讓網民們對社會充滿關愛和自信,能夠傳播正能量,從而提升國家的風險治理。因此,國家應積極建立開放的數據平臺,利用好大數據為當代社會的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做出貢獻,更加符合治國之道。
目前,雖然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關注數據在國家治理中的應用,例如,國家統計局已經建立了一些能夠準確傳達政府信息的動態窗口,如在線直播報紙的軟件、國務院APP 以及財經新聞管理的APP等。但相對于其他發達國家而來說,我國在建設數據、管理數據、運用數據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即使我國在大數據方面發展迅速,但起步晚的事實導致我國仍然與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顯示出我國缺乏數據治國的戰略意識。頂層部門的大數據意識不到位,那么基層地區即使想要謀求在大數據方面做出發展,也是抓不到先進經驗依據,開展就會更加困難。此外,我國一些部門還存在數據造假,數據失真,數據濫用等問題,也證明我國缺乏大數據戰略意識。
大數據要求數據公開和透明,這其實是與隱私保護相違背的。如果數據為了保護隱私而隱藏起來,那么數據就喪失了其原本的價值。數據公開是非常必要的,但大量事實表明,大數據處理不當,會極大地損害用戶的隱私。目前,對于我國大數據的相關人才還比較匱乏,人才的專業性與大數據的發展不相匹配,造成了數據安全得不到足夠的保障。并且對用戶數據的收集、存儲、管理和使用缺乏有效的監督。2019 年下半年,深信服在對國內網站進行安全漏洞監測過程中。發現很多涉及到大數據應用的行業都存在安全漏洞,具體情況見圖:

圖 2019 上半年網站漏洞行業分布
在我國政府和大型企業實體擁有充足的數據資源。與普通個人相比,他們更有可能利用大數據來配置資源和改進技術。然而,在使用數據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制度和法律來規范數據,我國目前對于大數據監管的措施還不夠完善,所以很容易侵犯個人隱私。
數據治國的機制體制建設是重中之重,沒有完善的體制機制,各部門很難進行數據交流,數據很難得到充分利用。面對大數據的發展勢頭,要想改善我國政府治理能力建設,在體制機制上也存在障礙。從宏觀角度看,頂層設計不健全,戰略眼光還沒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從制度層面看,是傳統的縱向等級管理、橫向分工合作的科層制國家治理體制,由于政府的標準化數據收集和管理各級政府的標準是不同的,重復建設所帶來的數據搜集重復、數據精度低,開發利用層次低等問題。從具體法規看,我國尚未建立起與大數據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大部分法規只是起指導作用而沒有起到法律約束作用。
要想將大數據理念深入人心,首先,黨和政府要帶頭應對這一變化,把大數據的發展提升為國家戰略,做好數據治理實施的協調統籌工作。我國可以借鑒其大數據戰略,并將其與自身實際相結合進行創新。其次,加強各級領導干部的大數據思維,將數據治理概念和數據決策意識作為必修課,培養領導們的大數據思維,以及相關的大數據操作和實踐能力。再次,引進專業性人才,年輕一代對于大數據的理解以及掌握更加得心應手。最后,應該為大數據的發展注入年輕的力量,專業性的人才更能推動樹立大數據的理念。在大數據的社會宣傳方面,各種通信運營商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要做好宣傳引導,樹立正確的治理理念。
脫離了質量和價值的數據,對其進行任何形式的搜集總結和分析都是徒勞的沒有意義的,從而也無法做出成功決策和部署。從治理角度出發,提高大數據治理水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利用數據追蹤技術通過對社會環境進行分析并預測,對分析和預測進行整合形成數據預期。二是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和新型人工智能工具對大數據進行篩查。三是要不斷優化和整理處理的大數據的計算環境和通道網絡環境,打破在處理過程中出現的計算壁壘、語言壁壘和物理壁壘等。四是大數據主管機構應加速數據標準和數據管理制度制定的步伐,數據管理程序,清掃網格數據,刪減重復數據,清理無效數據,補充遺漏數據,建立數據補救機制,從制度層面保證數據質量。
必須加快國家頂層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大數據治國的機制體制。在國家層面有了完善且合理的管理機制,各地方政府才會有章可循,大數據治國才能有了保障。同時,地方政府也要積極行動,也可以適當借鑒外國經驗,因地制宜制定法律法規的同時,也要保證數據的開放性和安全性,組織制定并先行在小范圍試行擬定的法律法規,如數據收集、數據應用、數據安全等法律法規。為了打破信息孤島這一通病和建立政府治理基礎,就要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標準,以及大數據產生、發展及公布的標準化范式。有了標準化范式,就相當于有了統一的傳輸和對接的出口,有利于加速數據的無縫隙整合,使得各部門分散的零碎的信息數據進行統籌整合。
在消除信息孤島和推進數據開放進程的方面,政府作為原始數據的最大搜索主體,政府的作用至關重要。但是大數據開發的技術、人才更重要,首先,建立各級政府的大數據的獨立網站,實現政務數據透明化。其次,各部門實現數據共享,對于其他部門的信息也可以一鍵得到,提高辦事效率,這樣才能使政府各部門無論是在橫向相關還是縱向相關,都能夠良好地進行大數據監督共享和交流,實現對數據信息的充分再利用。第三,公民可以通過登錄賬號進行數據信息的查詢,實現對政府數據提取的便捷性,搜索出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數據資料。通過大數據穿透部門信息之間的壁壘,可以促進部門間的協同辦事,簡化辦事流程,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