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燕
(云南暢遠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
如今,道路的建設和使用已經給沿線范圍內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很大影響,為盡可能降低這一不利影響,有必要引入交通道路型綠道理念,通過科學合理的規劃設計,使交通道路型綠道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功能,將道路建設與使用對環境和居民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降至最低。
(1)道路:在綠道中,道路為主要組成部分,而在道路中,還包括行人與各類基礎設施,如服務性設施、標志性設施與警示性設施。
(2)植被:在道路沿線范圍內,植被具有重要功能,能使道路形成綠色基底,能有效減少道路行車對居民正常生活帶來的影響,并避免道路和周圍環境發生沖突,使道路與景觀相協調。
(3)周邊環境:這一部分組成要素指的是道路沿線范圍內存在的自然及人文景觀,它是道路基本特征標志,對綠道本質、建設類型與未來發展方向都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當道路與海濱相鄰時,道路的其中一側是大海,而另外一側是山脈,所以這條道路被稱作海濱公路。
(1)保護:在環境保護方面,綠道既能減塵降噪,又能防風固沙和凈化空氣;在生態保護方面,綠道可以為動物的正常遷移提供通道,可作為生態通道;在文化保護方面,綠道可以充分體現出地域性,對特色地域文化予以繼承及傳播。
(2)游憩:從連接性角度講,綠道是景區中不同景點之間的連接通道,能使以往的點狀或面狀游覽得到徹底改變,使游客感受到線性空間的游覽體驗,提高綠道游覽機制;從視覺角度講,綠道能對道路沿線范圍內的景觀予以優化,使人們視覺感受更加豐富。
(3)指導:相較于傳統道路,綠道具有更多方面的功能,現實意義更加顯著,在對道路進行規劃建設的過程中,需充分考慮和合理應用綠道這一理念,這對道路未來發展是具有重要指導作用和意義的。
道路是綠道存在重要基礎,道路自身方向、規模與線形等都會對綠道規劃建設及其發展造成影響。通過對綠道理念合理應用,從多角度提升道路的景觀與功能,能有效提升道路質量。不同于其它綠道,對于交通道路型的綠道,它需要依附在重要干線上進行建設,路線覆蓋范圍很大,沿線的景觀有著豐富的變化,可將休息區、風景區等充分結合到一起,縮短出行時間,增加出行范圍,使視覺景觀感受更加豐富。從場所的角度講,可對沿途不同景觀類型進行連接,能在形成景觀走廊的基礎上,在提升景觀質量方面發揮出重要作用。將重塑景觀與修復生境等作為根本目標,充分利用綠道這一理念為道路的規劃建設提供指導,能有效減少道路建設和使用對景觀、居民生活等造成的不利影響,解決由于道路建設和使用產生的沖突及矛盾。
對于景觀規劃設計,相關學者提出了三元論思想,它從三個方面入手進行了詳細闡述,分別為大眾的行為心理、景觀環境形象與環境生態綠化。其中,大眾的行為心理主要以人類處在環境當中時,行為心理產生的變化與產生的精神感受為依據,通過研究確定如何創造一個能使人感受到賞心悅目之感的精神環境;景觀環境形象將人類自身視覺形象感受作為出發點,通過研究確定如何創造出一個美好的景觀環境;而環境生態綠化則是在人們生態環保意識日益提高的現實情況下,以自然界中生物學基本原理為依據,通過研究確定如何對現有物質環境進行保護。將以上理論和綠道的基本規劃設計理念作為支撐,可提出新的規劃設計方法,即三層面法,即分別從道路、植被和景觀三個層面進行綠道規劃設計,為實際的規劃設計工作提供可靠的參考指導。
(1)在道路層面,考慮到人是道路使用者,故在規劃設計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人的基本需求。規劃布置沿線范圍內景觀時,需將滿足人的各項需求作為基礎,包括視覺需求、心里需求和安全性需求等,并應滿足景觀美學方面的要求。對于景觀形態,需對景觀序列進行合理營造,創造良好視覺效果,在布置景觀節點的過程中,應保證協調性與均勻性,除了要避免景觀過于單調,還要保證司乘人員自身安全性。在進行色彩搭配的過程中,應充分考慮景觀色彩可以能對人們視覺與心理等造成的影響,對道路上的景觀色彩進行合理搭配。比如在不同的季節當中植物會表現出完全不同的色彩,即植物色彩具有季節性變化,這樣除了能豐富視覺感受,還是色彩搭配中必須充分考慮的因素。在采用輔助要素進行設計時,對于道路上的服務性設施、標志性設施與警示性設施,除了要保證它的實用性,還應充分考慮這些設施在景觀美化上具有的作用。城鎮型綠道游徑寬度應達到表1的要求。

表1 城鎮型綠道游徑寬度
(2)在植被層面,由于道路建設會使原生態環境與動植物群落被分割,形成若干小斑塊,使生態環境產生嚴重破碎化。將植物景觀合理配置作為基礎,圍繞生態環境實施規劃設計,可以使生物群落保持穩定,減小對道路建設和使用可能對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首先是對現有生境進行修復,根據不同修復方法具有的特點,對生物群落進行科學規劃與建設,在植物配置方面,盡量選擇優勢種類,使群落保持穩定;增加群落當中生境與物種的多樣性,保證生態系統具有良好抗逆性;此外還要充分考慮植物景觀效果,根據植物演替規律,確保植物在垂直與水平兩個方向都做到合理搭配。在植被和地貌破壞情況比較嚴重的地方,可通過對植被群落進行的充分構建,按照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對植物實施配置,使生態環境恢復至原有的狀態。
(3)在景觀層面,對道路所穿過的村莊、山地與農田開展專門的景觀設計,以道路周邊環境情況為依據,在景觀整體規劃與人工小品布置等方面進行精心設計,充分尊重環境具有的空間特性和環境特點,同時和區域整體景觀達到協調。對景觀透視線進行合理預留,存在道路周邊的景觀,如水土植被等,都是寶貴資源,在景觀方面有重要價值,在對道路景觀進行設計的過程中,需最大限度的對這些資源進行利用,使其成為景觀重要組成部分。在功能方面,并不是對不同功能進行的簡單疊加,在當前的景觀規劃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對不同規劃方法和理論的合理融合,以此激發出設計的靈感。對此,在實際的規劃設計工作中,不可將上述三個層面孤立,而是要將其看做一個使有機整體。
綜上所述,社會發展水平日益提高,人們對于道路提出的要求已經不局限于通行功能方面,在游憩、景觀和生態等功能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打造交通道路型綠道就顯得十分重要和必要,它在減小道路建設和使用對自然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上具有重要作用。而想要充分發揮出綠道的作用和功能,需要以做好規劃設計為前提,在實際的規劃設計過程中采取合理的理論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