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操勛
(中榕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隨著我國橋梁的不斷建設的同時,以往建設的橋梁在運營過程中也出現不同的病害。因此,為節省造價和減少對社會的影響,養護加固必須投入到我們的工作當中來。首先,通過現場調查,采取科學的技術手段,分析病害的成因,并形成檢測報告。其次,依據檢測報告,同時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進行設計與施工。在本文,結合鸕鶿大橋的檢測報告和《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JTG/T J22-2008,選用增大截面的方法,主要闡明樁基加固的設計、施工,可供類似工程借鑒。
鸕鶿大橋位于某省道上的一座大橋。橋梁位于直線段上,上部結構采用跨徑10 m×30 m的預應力混凝土小箱梁,橋寬12.5 m,橋梁全長307 m。下部結構橋墩采用柱式墩,橋臺采用肋板臺,均采用嵌巖樁基礎。橋梁原設計荷載:汽車-20級。
2018年,檢測中心組織對鸕鶿大橋病害狀況進行了全面檢測,全橋技術狀況如表1。

表1 橋梁技術狀況等級評定
綜上所述,本橋屬于三類橋梁,較差狀態,有中等缺損,尚能維持正常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對本橋進行維修加固。橋墩主要病害為樁基較大范圍剝落、露筋,有12處樁基剝落、露筋,本文主要闡明橋墩樁基加固的設計、施工,其余構件不予贅述。

表2 橋墩樁基沖刷病害及處置表
C30增大截面鋼筋混凝土厚度取30 cm,高度取基礎頂至最大沖刷線以下50 cm,高度取5 m。縱向主筋采用56根φ25,間距按12.4 cm布置,凈保護層8 cm,采用φ10的螺旋箍筋,間距按10cm布置。按設計圖紙如圖1所示。

圖1 設計圖紙
(1)強度計算
根據《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JTG/T J22-2008第5.1.4規定,增大截面加固橋梁構件需按兩個階段進行作用(或荷載)效應計算。
因第一階段新澆自重荷載較小(占樁身自重6%),樁基為嵌巖樁,基本可忽略不計,僅對第二階段增大截面加固后進行計算。根據《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JTG/T J22-2008第5.3.1規定,其正截面受壓承載力應按下列公式計算:
構件高度取基礎頂至最大沖刷線以下50 cm,高度為5 m,強度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強度計算結果表
經計算,第二階段軸向力組合設計值均小于規范下計算值。
(2)裂縫寬度計算
根據《公路鋼筋混凝土及預應力混凝土橋涵設計規范》JTG 3362-2018第6.4.3,當圓形截面偏心受壓構件滿足e0/r≤0.55時,可不進行裂縫寬度驗算,本項目橋墩樁基e0/r=0.027且小于0.55,因此可不進行裂縫寬度計算。
(3)構造措施
按《公路橋梁加固設計規范》JTG/T J22-2008第5.5.1規定執行。
綜上所述:橋梁樁基礎在增大截面加固后,承載能力比原設計有所提高,但加固后的承載力并不是原承載力和新增部分承載力的簡單相加。受壓構件增大截面加固實際也是二階段受力,存在著應變滯后的問題有待解決。目前對加固后構件穩定系數φ的研究極少,因此,需要現場檢測其應力指標,以滿足其設計值。
(1)施工便橋和鋼板樁圍堰。
(2)進行河床清理,用吸泥泵清除河床底的淤泥,清淤范圍:每根樁基周圍河床半徑3 m左右的范圍。要求將現河床線處樁基周圍河床表面松軟浮土清理干凈后,露出河床表面密實原狀砂礫石土。
(3)打磨機清理增大截面水下混凝土的原樁基礎表面,清理完后進行錄像檢查。要求將樁基及墩柱周圍表面松軟混凝土清除干凈后,露出新鮮混凝土。
(4)裸露后的鋼筋,涂刷阻銹劑。
(5)增大截面范圍內鋼筋下料、綁扎,并臨時固定。
(6)安裝鋼板護套的定位裝置,用手拉葫蘆配合將兩個下護套吊至橋墩處,將在工廠加工好的兩塊半圓形鋼板護套包住樁基,上至樁基礎頂面,下至現清理后河床線以下50 cm,鋼板內側與樁基表面間距30 cm。用螺栓將兩個半圓護套連接成為一體,并在鋼板錨固翼板上每隔50 cm左右用普通螺栓將兩塊半圓形鋼板錨住形成樁基增大截面鋼護筒,在兩塊半圓形鋼板護套錨固翼板接觸處需設置橡膠防水材料,鋼護筒分段預制時用螺栓將其法蘭對接,直至安裝完成。
(7)澆注C30混凝土達到100%強度,完工后驗收。
(1)設計時,應在滿足規范的基礎上,適當加大鋼筋保護層厚度。
(2)施工時,采用科學的檢測手段觀測全橋的狀態,一旦有安全隱患需立即停止作業,及時向建設單位報告。
(3)結合本橋現狀,建議按照原設計荷載等級設置限高限載標志。
(4)加強日常檢測和養護維修。
采用鋼筋混凝土增大截面的加固設計方法,延長了結構的使用壽命,節省了工程造價,采用鋼板樁圍堰,節省了工期,減少了社會影響,解決了近期橋梁樁基礎進一步惡化的問題,加固后結構的強度、剛度和穩定性明顯提高,站在技術和經濟的角度上分析,本方案基本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