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靜 張 雯 楊 瑛
直腸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占腸道惡性腫瘤的75%,其發生率呈上升趨勢、而低位直腸癌比例占直腸癌的70%以上。雖然近年來隨著手術技術的進步和先進器械設備為保肛手術提供了保障,但是經腹會陰聯合切除結腸造口術(miles術)仍是治療低位直腸癌的有效方法[1]。腸造口是為了挽救患者生命而暫時或永久性的將小腸或結腸提至腹壁,作為腸內容物出口的技術,是外科最常實施的手術之一。據文獻報道我國每年新增永久性腸造口約10萬例,目前累計約100萬例[2]。腸造口雖然拯救了許多人的生命,但由于術后改變患者正常的排便途徑,從而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嚴重影響著他們的生活質量。一個良好的造口不僅取決于手術本身,相關護理干預也十分關鍵[3]。穴位按摩是一種中醫干預方式,具有經濟、方便、安全、無創等優點,在惡性腫瘤患者的康復過程中已被廣泛使用,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4]。但是,現階段關于中醫穴位按摩聯合延續護理對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中的應用報道并不多見。本研究旨在探討中醫穴位按摩聯合醫院社區聯動延續護理的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我院收治(2018年7月—2020年6月)的直腸癌術后腸造口患者86例進行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男23例,女20例;年齡37~75歲,平均(67.41±2.13)歲。觀察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8~76歲,平均(67.03±2.10)歲。2組一般資料具有均衡性(P>0.05),可比。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行Miles手術后,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且病情穩定;②精神和認知正常,可配合完成基本的調查研究;③未合并其它腸道疾病;④患者或家屬知情并同意。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等重要臟器衰竭或其他嚴重病情;②精神異常,不能配合的患者;③行姑息性手術切除治療患者;④采用其他干預方法治療的患者。
1.3 研究方法對照組通過提供飲食、運動、日常生活指導、癥狀管理與識別等常規護理模式進行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中醫穴位按摩及醫院社區聯動延續護理。醫院社區聯動延續護理:①建立與社區醫護人員的協作關系,構建“醫院+社區”聯動模式,以患者為中心,最大限度地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同時各成員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服務于患者,為患者康復過程中能夠獲得延續性服務提供保障。②定期舉辦造口患者聯誼會及造口患者家屬換位體驗活動,并建立造口患者網絡溝通平臺,便于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在生活及心理上給予相互支持,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了解腸造口患者在心理、生理、社會等多方面的困擾,在生活、工作中主動給予關心照顧,增強自信心,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使其盡快走向社會。③通過建立造口患者信息資料冊,下發《腸造口患者健康手冊》,實現醫院、社區造口患者信息資源共享。延續性醫護小組與社區造口患者聯絡員定期對造口患者進行電話及家庭訪視調查,為患者在自我護理、心理疏導及生活質量方面提供優質、高效、個性化的醫護服務。④造口門診的設立,為造口患者及家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精細化診療及全程化康復管理服務,使造口患者就診更加便捷。中醫穴位按摩:①關閉門窗,調節合適的室內溫度, 囑患者仰臥,放松身心,用隔簾遮擋,營造舒適安靜的環境。②操作人員洗凈并溫暖雙手,取腹部穴位(神闕、關元、氣海)、雙下肢穴位(足三里、三陰交)進行按摩,對腹部相應穴位進行點按,其力度根據患者耏受程度決定、節律均勻,60次/min,1 min為一組,做10組;雙下肢穴位采用指按法和指揉法按摩由弱到強,以患者產生酸脹感為宜,每個穴位揉按10 min。腹部按摩從患者拆線后開始,肢體按摩從術后3日開始,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③住院期間由護理人員實施,并指導患者家屬熟練掌握,出院后由家屬實施,護理人員通過電話隨訪、視頻及家庭訪視等多種形式進行延續性護理干預。
1.4 評價指標
1.4.1 自我護理能力比較2組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經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價,該量表涉及自我概念、自我責任感、自我護理技能、健康知識水平4個維度,總共43個條目,每條目有非常不像我、有一些不像我、沒有意見、有一些像我及非常像我5種選項,依次對應評分為0分、1分、2分、3分、4分。每個維度43分,評分與自我護理能力呈正相關,評分越高,表示能力越強。
1.4.2 生活質量評估采用SF-36健康狀況調查量表對腸造口患者進行生活質量問卷調查評價,選取生理機能(如重體力活動、適度活動、上下樓層等)、軀體疼痛(如過去4周是否有身體上的疼痛、過去4周的身體疼痛是否影響正常工作)、社會功能(如過去4周里身體健康或情緒不好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您與家人、朋友、鄰居或集體的正常社交活動、您的健康是否限制了社交活動等)、情感職能(如減少了工作或其它活動的時間、本來想要做的事情只能完成一部分)4個維度,每個維度分值0~100分。各維度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2.1 2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的比較觀察組ESCA量表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干預后自我護理能力評分的比較 (例,
2.2 2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觀察組各SF-36量表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例,
腸造口術是低位直腸癌根治術后主要治療方法,但是腸造口改變了患者的自然生理排泄通道,身體外觀發生變化,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5]。這就需要腸造口患者能掌握一定的相關知識和技能以提高自我護理能力,減少腸造口及腸造口周圍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醫院社區聯動延續性護理是一種人性化護理服務模式,其最大的特點是以患者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全程、延續、系統的護理服務[6]。在實際的過程中,延續性護理可以有多種開展形式,如微信、QQ群推送造口護理相關信息,又如經過醫院官網平臺進行造口護理信息推送,還比如經過家庭訪視進行健康宣教,無論何種形式,其最終目的是使得護理干預工作能夠延續至家中,讓患者在家中便能夠得到護理指導。這樣一來,一方面能夠提升護理干預的延續性和系統性,為患者的康復提供保障,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患者的自我護理意識,讓患者在面對簡單地問題時能自行處理[7]。
中醫經絡理論認為,按摩腹部及穴位能發揮健運脾胃、補中益氣功效,《黃帝內經》中曰:“大腸、小腸皆屬于胃”[8]。在腹部穴位中,主要取神闕穴、關元穴、氣海穴等穴。神闕居于臍中,為“陰脈之海”任脈之要穴,且與消化道位置相近,吐瀉病均可使用;關元為小腸之募穴,任脈、脾經、肝經、腎經、沖脈之交會穴,具有提升脾陽之功效,主治少腹疼痛、泄瀉、痢疾、脫肛等[9]。氣海穴與關元穴兩者皆為任脈腧穴,均具有益氣的保健作用,功用相似,兩穴配合使用,能增強治療效果,提高臨床療效[10]。足三里為“足陽明胃經”,具有調理脾胃、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濕、扶正祛邪的功效[11]。現代醫學研究證實,經常按摩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有助于消化,改善機體免疫功能, 達到防病保健作用;三陰交為三陰經交會穴,屬于足太陰脾經之穴,可有效通臟腑與健脾和胃;按摩兩穴可暢通氣血,進而對胃腸道起作用,促進胃腸功能恢復[12,13]。本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對照組,觀察組干預后的ESCA量表及SF-36量表各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了中醫護理穴位按摩聯合醫院社區聯動延續護理的實施,對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提升更加有力。腸造口患者除了生理上的疾病外,還普遍存在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生活質量比較低。延續護理的實施,能夠給予患者心理上的關注,積極探索并實施有效措施,以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的各生活質量指標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表明中醫穴位按摩聯合醫院社區聯動延續護理的應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究其原因,該護理模式應用后,能夠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這樣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的實施,間接地提升了治療的效果,也為生活質量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樣本數量不夠大,可能對最終的結果產生影響,同時對于患者的隨訪觀察也不全面,因此要在后續的研究中加以改進。
綜上所述,在永久性腸造口患者中實施中醫穴位按摩聯合醫院社區聯動延續護理,既能保障了患者自我護理管理質量, 有效減少了并發癥,又可以促進腸道功能恢復,改善了患者的心理感受, 增加了舒適度,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因簡單易行、經濟方便、安全無創等特點,而值得廣泛推廣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