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妙春
(新疆師范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54)
“大概念””并不是一個實質上的東西,它是一個很抽象化的,既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一種觀點。大概念,旨在激發學習者的思維,開展元認知級的師生互動、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將學習活動引向宏觀的理念、新的思維角度、深刻的內涵和人文意義,大概念具有內在的可以遷移性,可以幫助我們將各種零散知識與技能串聯在一起。大概念不僅應用于美術學科,也適用于其他學科,它是各個學科的核心,各學科知識將其緊緊地包裹起來,各學科知識是學生掌握大概念的助推器。
大概念的學習是要反復多次的,不可能通過一次的學習就完成的。需要美術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帶領學生們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小問題,才能夠形成。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先總結出美術學科里的大概念,給學生們繪制成一個認知地圖,這樣更能很好地幫助學生來學習。
大概念的學習對學生的發展具體有以下幾種:
其一,促使學生們的記憶能力變得更強,對知識愈加感興趣。
其二,就算將某些知識遺忘,但是到了一些特殊的場景時,受場景的刺激,也會將知識回憶起;
其三,對于那些并沒有牢記住的知識,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并可以用科學的思維方式去看待。
大概念一共有三個特點:
其一,具有網絡狀特點。網絡狀具有遷移性,不單單僅限于美術學科,還可以將之從美術學科遷移到其他的學科。
其二,中心性,如果把大概念比作石榴,那小概念就是包裹在石榴皮下面的緊緊相互依靠、相互排列在一起的石榴籽。大概念是一個中心,由無數個小概念構成。
其三,持久性,這是指就算學生們遺忘了某個知識點,還是會在心里留下一個核心的概念。所以說,學好大概念,對一個人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①。
近年來,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而核心素養和大概念一樣,是通過社會的不斷發展逐步形成的,對學生德、智、體、美、勞的構成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實際的教學中,科學核心素養的主要載體是學科知識,這些都是教師所要考慮的問題。教師不僅要教課本上的知識,還要將課本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并用科學的方法解決社會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大概念是將這些學科知識串聯起來更直觀,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和學習,也是核心素養培養的方法之一。大概念能讓核心素養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和大概念之間相互聯系、相互包含,核心素養在上面,大概念在中間,學科知識在最下面②,大概念介于核心素養和學科知識的中間。
基于對目前對高中美術“基本問題”與“大概念”教學情況的了解,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教師缺乏概念為本的意識,教學設計中重點以及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不夠。
二是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比較單一,缺乏情境化和任務驅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不高,學習比較被動。
三是教師將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教學方式與評價不能很好地貫穿與統一。
鑒于此,通過以“基本問題”探究高中美術大概念教學的方式,推進核心素養目標的有效落實。
基本問題和大概念具有一定的關系,進一步明確了大概念,許許多多的小問題組成了一個大概念。也可以把大概念想象成一種模式,這個模式使我們把學習到的東西都串聯在一起。也就是說,基本問題可以促進我們對大概念的理解,還可以使知識相互聯系,互相遷移。
據上所述,基本問題是大概念的進一步明確。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和大概念有關聯的問題就都是基本問題。有些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有些問題的答案會有許多個,有些問題是永遠沒有答案的。那這些可以給學生帶來深刻的思考,激烈的討論的問題就都是基本問題③。
首先,判斷這個問題是否為基本問題,如果是,再引導學生根據題干說出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散思維,用不同的觀點去回答問題。每天的學習中還應時時刻刻提醒學生反思自己所做過的事,并加以改正。對沒有學習過的知識,讓學生進行預習。在某些課程上,要引導學生能夠結合實際經驗,即有機會從書本上走向社會。
基本問題具有開發性,能夠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更加有深入地思考。還能使學生的思維更加發散,在思考問題的時候,能通過更多的角度來思考,不會受限制。當然,由于人與人之間的思維方式不同,經歷也就不同,所以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式也就不同。有的美術老師在講課時為了便于學生理解,會將一個大的知識點,分解成一個個小的知識點,這種做法也有很大的弊端④,學生缺乏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很容易讓學生養成只從一個角度看問題的習慣,還會使學生以后只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不能解決一些復雜的問題。基本問題是教學的核心,即強調大概念。有的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把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學生,沒有讓學生思考、討論問題。這種結果導致學生不能深刻地理解基本問題,也不能學會解決基本問題。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此問題。
對于教師來講,構建“大概念”意識,個人首先要認識和實現自身的成長,需要深化教學和學習的專業知識,要不斷地通過嵌入式培訓,參加會議、讀書或者講座等活動中得到知識,再通過協作將知識付之實踐,從而填補教師知道、做和理解之間的鴻溝。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善于進行團隊合作和協作備課,共同討論教學目標,選擇適合學生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體驗,構建以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以概念為本的教學備課、以概念為本的教學意識。使教師在教學中很好地把課堂知識與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概念意識能把零散的多個知識聯系在一起,促進學生對某一特定知識的理解,喚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而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問題,有些問題簡單,有些問題復雜。有一些問題的答案清晰明了,有一些問題的答案是錯綜復雜的,有一些問題的答案是有爭議的,還有一些問題是沒有答案的。因此,美術教師應該讓學生對事物的答案有一個深刻的理解⑤。學生們在學習某一學科的時候,也要深入地研究它的核心思想,學著隨時反問自己,學著根據自己的學科提出問題。通過對該學科內容的研究,學生們發現了一種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美術、能夠使他們把美術與世界聯系起來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就是核心問題。美術教師在教學中提出的問題必須與學生相符,必須有針對性。學習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問題,有些問題適合成人,但不適合學生。那些適合于學生并且被學生吸引的問題才是基本問題。因此,基本問題不同于一般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這不僅能解決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解答,而且能使學生對某一問題的討論和認識加深⑥。
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付諸實施并由此進行評價和修改,直至獲得最佳解決方案的過程⑦。ADDIE(分析、設計、開發、實施、評價)教學設計模型是教學設計過程的一系列核心步驟,以教學目標和教學問題為首來體現教學活動的線性過程,主要從五個方面來體現:
(1)分析(Analysis)。首先確定教學的需求,再進行教學分析確定哪些技能是學生所具備的,并且在課堂上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有哪些。設計規劃教學時間和教學進度,決定學生的認知、情境和動作技能,并進行資源分析。
(2)設計(Design)轉化課程目標為表現和主要的單元目標;決定可以涵括這些目標的主題或單元,及每個單元所需花費的時間,依據課程目標安排單元的次序;設計教學的單元,并確認在這單元中所要達成的主要目標;規范每個單元的課程或學習活動,發展特定的評量以確定學生的掌握程度⑧。
(3)開發(Deveiopment)決定關于學習活動和教材的形態并設計學習活動草案。
(4)實施(Implementation)。提供教材讓教師和學生使用并提供必要的協助與支持。
(5)評價。主要制定學生評價計劃,實施課程評價計劃和課程維護修訂的計劃。
根據以往的教學設計程序在確定了教學目標之后就開始設計教案。這樣的弊端是我們沒有對過程性學習和終結性學習的結果進行清晰的分析,導致我們對學生學習的預期結果無法有效的證明。因此,要轉變教師在思考如何開展教與學活動之前,要先努力思考此類學習要達到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哪些證據能夠表明學習達到了目的,也就是我們要首先關注預期結果,這樣才能有可能產生適合的教學行為。ADDIE模型教學設計的各個階段是系統化解決問題的依據,由分析問題的成因開始,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實施和評價方案是否成功,這些模塊上下連接、相互作用、動態銜接,便于實現以“基本問題”探索大概念的教學。
新課改下,如何讓學生在新的課程改革中全面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而“大概念”無疑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它不但能幫助學生在校園里取得優異的成績,而且能幫助學生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在美術科目中,教師也應該對大概念有一個全面地認識。在教學中應充分運用大概念的理念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學會運用所學,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注釋:
①徐端,柯希侖.高中美術欣賞課程“意境”主題的教學設計[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20(002):100-104.
②鄭留洋.美術核心素養下基于立德樹人的美術教學[J].教育研究,2020(08):3-4.
③陳曦.美術課堂差異性教學的問題和策略探究[J].成才之路,2020(19).
④張莉.高中美術專業教學實踐中的問題與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20(04):27-28.
⑤李曦萌.高中美術教學方法探討[A].2020年“教育教學創新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C].2020.
⑥趙英哲.高中美術教學中融入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20(17):83-83.
⑦徐丹.美術信息化教學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03):42-43.
⑧徐丹.美術信息化教學設計[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