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毅
(資中縣文化館,四川 資中 641200)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燦若繁花,是當前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名錄項目最多的國家。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愈發成熟,非物質文化數字化保護技術迅速崛起。實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對于傳承和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數字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利用現代數字化技術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采集和處理,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以數字化的形式得以存留,同時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也能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和再現,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有效的保護和永久保存。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技術保護,還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應用進行拓展和共享,使更多的人感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魅力和藝術價值。我國早在21世紀初期就出臺了相關文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有了明確的規定。通過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傳承,不但及時有效地挽救了一些瀕臨消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而且也讓更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現在人們的視野中,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體現了民族即世界的理念。
目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式仍舊是老一輩傳承人的親自教授,因而又被比、喻為活態傳承,一但老一輩的傳承人找不到傳人傳承斷代,一些非遺文化將會永久的消失在燦若繁花的中國文化中。究其根本原因不難發現,現代化進程的急速發展是主要原因之一,一些傳統行業面對發展的洪流節節后退,其微薄的利潤空間不足以讓人在快節奏的現代化都市生存,因此很多非遺傳承人迫于生活無奈改行,導致非遺文化后繼無人;再加上如今的年輕人對非遺不了解、不感興趣,造成非遺傳承人日益慘淡,也就是說不是老師不傾囊相授,而是學生不聞不問。
非遺面臨的一大難題是傳承人的老齡化,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中,年過古稀的傳承人已經過半數,現在這些年過半百的老人正在不遺余力的搶救非遺,每個非遺傳承人的愿望都是能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完整保護和傳承下去,但完整傳承的道路會越來越艱難。
非遺保護的重點是完整的傳承,由于經濟的快速發展,非遺文化也受到了外界文化影響悄然發生改變,真正傳承下來的,完整純正的非遺文化,往往出現在偏遠的山區或農村,當地的經濟發展緩慢,文化程度不高,對非遺文化也并不重視,甚至有些非遺文化都不為人所知,要保護更是無從下手。
非物質文化遺產因其口口相傳的特點被稱為活態文化遺產,一直以來都是通過人進行傳承的。由于多種原因,不少非物質文化遺產正處于瀕臨失傳的現狀。而應用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能夠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的采集、處理和真實記錄,并以數字化的形式保存、歸檔和展示,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其保存的安全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應用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建立數據庫和網站,實現資源共享。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到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和網站上瀏覽、欣賞和研究。人們還可以通過網站與數據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進行查閱、保存和下載,極大地提高了應用的便利。而且數據庫和網站的建立,使非遺項目得到了永久的保存,避免因為傳承人自身原因造成非遺項目失傳。
應用數字化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展示,可以極大地提高傳播的廣泛性,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接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而更好地傳承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數字敦煌和故宮博物院,都是數字化技術讓更多人能知其全貌。
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人們在生活中可以更加便捷地接觸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通過網站、手機小程序等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中來,增強參與性、互動性,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宣傳。
目前,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雖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信息庫,但是其歸檔大多數是根據非遺項目的申報材料進行記錄和保存的,而且記錄的內容比較簡單,沒能從非遺形成的民族歷史、內涵作用以及實際應用等方面進行記錄和展示。記錄單一,功能簡單,使數字化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缺少了深入研究的價值,影響其藝術價值的傳承。
當前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信息庫的存檔材料通常是按照非遺項目的類別或非遺項目的地域來劃分的,這樣的檔案劃分方式不利于人們對不同類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認識和了解,影響非遺項目的宣傳。
我國各地非遺數據庫建設的質量與當地經濟發展緊密相連。沿海城市和經濟發達城市的非遺項目數據庫功能完善,數字化技術更加先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記錄和保存水平也更高,其展示和應用的效果也更好。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的非遺數字化數據庫則遠遠低于發達地區,數字化技術不先進、設備設施不完善,非遺項目記錄和展示效果都有待提高。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工作已經開展了十幾年,但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專業性人才仍然缺乏。因此,培養具有專業知識和能力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人才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內的重要任務。
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和推廣的重要途徑就是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網站,通過提高網站建設的速度和提升網站服務質量,加快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的應用。一是通過非遺網站對非遺產品進行宣傳和推廣,將富有個性化的非遺產品在網站上進行宣傳和銷售,使網站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應用的關鍵樞紐。二是提升非遺網站的服務功能,通過收集開發潛在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需求群體,擴大需求人群,增加網站點擊率,加大對非遺項目和非遺產品的宣傳。三是通過非遺網站,實現資源共享,形成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體系。
AR/VR/MR技術即虛擬現實技術,是數字化發展的趨勢。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和完善,該技術已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例如虛擬非物質文化遺產藝術館。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可以讓人們親身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普及推廣,有利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提高其影響力。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活態文化遺產,其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關鍵。通過VR技術傳承和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現傳承人真實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不斷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外界的影響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也應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館、資源庫,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更好的記錄與保存、展示與傳承。通過建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庫、博物館等方式,使人們能夠更加便捷地明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多樣性來吸引受眾群體,使更多的年輕人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和保護的新思路,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的發展時期獲得更好的傳承和發展。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數字化保護不能僅停留在用數字技術對非遺項目進行記錄、存檔、展示的層面,還要注重對其文創產品及周邊產品的開發和銷售。通過現代3D打印技術開發獨具個性的非遺文創產品,或者結合現代人的生活需求開發私人定制的非遺周邊產品,引來更多的群體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文創產品及周邊產品的銷售資金可以用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緊跟時代的發展,在新時期綻放出獨特的藝術魅力,促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期得到更久遠的傳承。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移動網絡技術給人們帶來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在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人們可以隨時隨地通過移動設備來完成工作和滿足生活需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數字化保護可以充分利用現代網絡技術和云技術,開發手機客戶端小程序,滿足網絡時代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的需求,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與保護。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云技術,將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的整理和保存,再通過移動小程序吸引廣大非遺受眾群體,滿足非遺受眾群體對非遺項目知識的需求,引導非物質文化遺產受眾群體的非遺消費方式,進而促進對非遺項目的數字化保存、傳承與發展。在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過程中,應積極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移動小程序,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程序為載體,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傳承與保護、展示與發展、宣傳與銷售。
利用云技術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移動小程序,要做好兩方面工作: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小程序只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和應用的一個途徑,要發揮其作用還要依托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宣傳,不斷擴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影響力;其次,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移動小程序要與非遺項目所在地的特色資源相結合,不斷提高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隨著社會現代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數字化保護和應用,能夠利用現代網絡和信息技術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保護、記錄、應用和展示,提高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質量和梯度,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可以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綻放出新的藝術魅力和發揮更大的藝術價值,有利于更好的保護和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