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付嬌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一附屬醫院心臟外科,南陽 473000
根據教育部對高職高專護理專業學生的技能要求,本校對護理技能課程進行開發,以學生能用、夠用為原則,使學生課堂學習、臨床工作和護士資格考試相對接,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為此,筆者對護理技術實踐課程進行了改革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現報道如下。
1.1 對象 經本校倫理委員會批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選取2017 級護理專科400 名學生為對照組,女388 名,男12 名;410 名2018 級護理專業學生為試驗組,女390名,男20名;兩組學生都知情同意,年齡范圍19~22歲,年齡(20.2±0.7)。兩組學生的授課教師、教學計劃等方面都相同,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
1.1.1 授課教師 授課教師為副教授,碩士學歷,且被學校評為優質教師。
1.1.2 教學計劃 護理實踐課的教學計劃,根據我省教育廳對高職高專護理實踐課的要求,聘請我省高校校外專家與本校資深專業教師共同制訂。具體內容主要包括以下8個方面:前言,實踐內容概述;第1部分,基礎護理技術;第2 部分,外科護理技術;第3 部分,急診護理技術;第4 部分,婦產科護理技術;第5部分,兒科護理技術;第6部分,健康評估技術;第7部分,社區護理技術。
1.2 課程內容 護理實踐課在保證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基礎上進行高起點的重新組合:加強學科的綜合和滲透。此課開設在第1 學年第2 學期和第2 學年第3 學期,共132 學時,體現了“實際、能用、夠用”的原則,實現護理教育與護生職業崗位的零距離銜接,增強了護生的職業競爭力[1]。
1.3 方法
1.3.1 試驗組 采用教學改革。實踐課采用情景案例分析-問題呈現-小組討論-教師示范-學生練習操作-課后記反思日志-綜合評價。即教師首先根據教學內容設置案例分析[2],提出問題,護生每4~5 人1 組,進行討論,教師參加到小組中,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對抽象的內容,教師用仿真模型、醫學情景仿真訓練系統示范操作,學生練習,課后護生書寫反思日志上交,教師反饋,進行綜合評價。急救技術使用網絡化急救醫學情景仿真訓練系統進行訓練,通過教師機主控系統編輯各種各樣的病例,監控護生對病例的操作,實現了急救練習和考核的多種功能[3],同時在虛擬模擬中訓練了護生發現和解除護理隱患的能力[4]。
1.3.2 教學評價 采用“全景式過程化”教學評價體系,包括以下方面。⑴采用形成性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20%):包括出勤率、作業、適時評價(包括課堂參與、平時測試成績、視頻資源閱讀等);終結性評價(4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⑵技能考核評價(40%):采用標準化患者,模擬臨床場景進行考核評價。
1.3.3 對照組 實踐課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即教師示教、學生練習、教師反饋總結。
1.4 效果評價 學期末,比較兩組護理實踐成績。
1.5 統計學方法 收集數據通過SPSS 13.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描述采用平均數±標準差,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與對照組形成性評價比較 見表1。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形成性評價比較()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形成性評價比較()
組別試驗組對照組t值P值n 410 400出勤率(%)84.82±5.63 82.51±6.12 2.006 0.048作業(分)17.66±2.34 16.51±2.84 2.263 0.025適時評價(分)92.08±1.80 90.95±1.48 6.149<0.001
2.2 技能成績 試驗組技能成績(89.87±4.78)分,高于對照組的(83.76±5.1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7.373,P<0.05).
3.1 案例分析有利于培養護生應用和創新能力 護理實踐課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教師參與和示范,以共同解決問題式教學等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實踐證明,課堂上進行案例分析、小組討論[5]、教師示范講解[6]和記反思日志[7]可提高護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8]。本研究試驗組適時評價(92.08±1.80)分,高于對照組的(90.96±1.4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有利于培養護生整體護理觀念和科學思維 基于護理實踐標準,我們選擇優質教學資源[9],使學校教學資源和教學內容同步,系統安排學習內容。在學習護理技能時,培養護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的結合[10]。設置情景,培養護生科學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護生做侵入性操作時,用仿真模型進行技能訓練,提供了真實、生動的訓練環境[11],培養了護生操作能力[12]和整體護理觀念,其亮點充分體現了“有意義的教與學”理念。
3.3 以學生為本,以培養能力為主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質量 教師將多種抽象內容運用多種直觀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重點講解、難點析透。把臨床護理問題作為學習的焦點,每個問題都能使學生獲得醫學綜合技能。試驗組的教學注重能力培養,以學生為本,實現了“知識中心型”教育向“能力中心型”教育的轉變。
3.4 構建了以學生為主的實踐教學模式 引進國內外護理實踐教學理念,將實訓教學融為一體,構建以任務為引領、以問題為中心的實踐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的觀念融入教學實踐中,用啟發式教學和學生互動,使護生從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提高了教學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技能成績(89.87±4.78)分,高于對照組的(83.76±5.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