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慧慧 王丹 劉楊 陳慧敏 費瑞林
鄭州大學附屬兒童醫院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超聲醫學科 450000
肺動脈吊帶(pulmonary artery sling,PAS)指主肺動脈(main pulmonary artery,MPA)直接延續為右肺動脈(right pulmonary artery,RPA),左肺動脈(left pulmonary artery,LPA)全部或部分起源于RPA,環繞氣管或右主支氣管到達左肺門,常合并其他畸形[1]。由于氣道受壓、局部變窄,患兒可出現相關呼吸道癥狀甚至窒息,多數需要外科矯正LPA 壓迫引起的呼吸道梗阻,因此早診斷、早治療十分重要。由于本病少見,臨床經驗相對不足,對PAS并氣道狹窄的治療仍存在較高風險[2]。本文回顧性分析本院經CT 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m,CTA)證實PAS 患兒的影像及臨床資料,旨在探討經胸超聲心動圖(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對PAS 的診斷價值以及影響患兒術后的高危因素。
1.1 研究對象 收集2013 年10 月至2018 年2 月本院確診的PAS 患兒26 例,男15 例,女11 例。發病年齡范圍1 d~12 歲,發病年齡(6.51±3.25)月,20 例(76.92%)1 歲以內發病,6 例(23.08%)1 歲以后發病。臨床主要表現呼吸急促、喘憋、咳嗽、吞咽困難等,部分表現為發熱、發紺或無臨床癥狀。所有患兒均行TTE及CTA,并經CTA證實,15例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PAS 的診斷標準參考《小兒心臟手術學》[3]:胸部CT 明確顯示RPA 正常起源于MPA,而LPA 起源于RPA后上方,環繞氣管或右主支氣管,從氣管與食管間向左走行入左肺門。本組22 例行外科手術,術后隨訪。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在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前提下進行。
1.2 檢查方法 ⑴TTE:應用Philips EPIQ 7C、Philips iE Elite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S5-1、S8-3 探頭,探頭頻率1~8 MHz。患兒需在安靜狀態下、平穩呼吸時檢查,對于不能配合者需熟睡或予以鎮靜。取仰臥或左側臥位,常規切面觀察心臟及大血管,如果發現MPA 或分支異常,需多切面多角度掃查,仔細觀察MPA、LPA、RPA 大小及走行,觀察RPA 遠端有無異常走行的血管。應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判斷血流來源及走向,頻譜多普勒觀察流速,判斷血流性質。⑵其他輔助檢查:CTA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256 排螺旋CT。對比劑采用碘海醇(350 mgl/ml)及生理鹽水10~30 ml經肘靜脈1.0~2.0 ml/s注射。觀察MPA、LPA、RPA 大小及走行,評價氣道管腔狹窄指數、是否合并其他心臟畸形及用于氣道情況隨訪。纖維支氣管鏡觀察氣道內部解剖,判斷氣道狹窄、黏膜情況及是否存在完全性軟骨環。
1.3 評價指標 ⑴氣道狹窄指數:(氣道狹窄段直徑/氣道狹窄段長度)×100%,作為評價氣道狹窄程度的量化指標,狹窄指數與狹窄程度呈反比[4]。⑵預后指標:LRA 吻合口通暢,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或消失,無吞咽困難為治愈;LRA 吻合口狹窄,臨床癥狀未緩解,仍存在吞咽困難為效果不佳;死亡為未治愈。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 20.0軟件,正態分布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Fisher 精確概率法,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輔助檢查結果 本組26 例,包括25 例完全性PAS,1 例部分性PAS。TTE 確診23 例,準確率88.46%。完全性PAS 影像表現為MPA 直接延續為RPA,正常LPA 起始處無顯示,RPA 1級分支前發出LPA向左肺門走行,CDFI顯示RPA 血流進入LPA,進入左肺門(圖1),伴LPA 狹窄時頻譜多普勒可錄及高速血流。部分性PAS 影像表現為MPA分出左上肺動脈(left up pulmonary artery,LUPA),左下肺動脈(left lower pulmonary artery,LLPA)起自RPA,向左肺門走行(圖2)。CTA 發現26 例均有氣道受壓,并存在不同程度氣道狹窄。TTE誤診2例,漏診1例,漏誤診率11.54%,其中2 例誤診為左肺動脈缺如,1 例僅診斷卵圓孔未閉。纖維支氣管鏡檢查15 例,以氣道狹窄為主要表現,其中完全性軟骨環5 例。本組12 例合并其心內畸形(46.15%),其中房間隔缺損或卵圓孔未閉8 例、動脈導管未閉6 例、永存左上腔靜脈5 例、室間隔缺損5 例、中位心2 例;3 例合并心外畸形(11.54%),其中喉裂1 例、左腎缺如1 例、左手并指畸形1例。
2.2 治療及預后 22 例氣道狹窄較重者行手術治療,其中單純LPA 重建術5 例,17 例同時行其他手術,包括其他心內畸形修補術及氣道成形術。術后16 例順利撤機,康復治療及肺部護理后出院。隨訪3~24個月,其中13例治愈,3例治療效果不佳,因反復肺部感染多次入院,復查CT發現仍存在氣道狹窄。另外6例術后始終無法撤機,其中3例死于氣道狹窄無法糾正、家屬放棄繼續治療,2 例死于吻合口瘺并多器官衰竭,1 例氣道成形術后出現嚴重低心排血量,搶救無效死亡。最終存活組16 例(72.73%),死亡組6 例(27.27%);進行相關臨床因素單因素分析,兩組氣道狹窄指數及合并完全性軟骨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圖1 女,完全性PAS。A:TTE 肺動脈長軸切面示MPA 分叉消失,RPA 分出LPA。B:CDFI 示LPA 血流起自RPA。C:CTA 示LPA走行于氣管后方。D:CTA三維重建直觀顯示LPA氣道的位置關系

圖2 男,部分性PAS。A:TTE 胸骨旁大動脈短軸切面示LUPA 起自MPA,形態細小,RPA 發出LIPA。B:CTA 示LUPA 仍與MPA延續,LIPA向左后下走行,包繞支氣管

表1 手術治療患兒預后因素分析
PAS 最早于1897 年被發現并報道,是一種少見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為胚胎期LPA 或RPA 與第6 弓連接障礙而形成異常血管環,絕大多數發生于左側[5-7]。LPA 全部起源于RPA 稱為完全性PAS;LUPA 起源于MPA,LIPA 起源于RPA則稱為部分性PAS,較完全性PAS少見[8-9]。
PAS 可單發,也可合并其他心內或心外畸形,臨床表現常取決于氣道狹窄的程度及其他并發癥情況,部分輕癥患兒無明顯臨床癥狀。本組13 例患兒因氣道受壓導致呼吸困難及肺部感染就診,7 例因發紺、心率快等癥狀行TTE 發現,1 例因左手并指畸形、1 例因左腎缺如術前檢查發現,4例無明顯臨床癥狀,于體檢發現。
胸部平片可顯示肺炎、肺不張及肺氣腫等呼吸道梗阻征象,但無法直接觀察肺血管情況,不具特征性。TTE 費用低、無電離輻射,如能清晰顯示MPA、LPA及RPA走行,就可以 準 確 診 斷PAS[10]。本 組TTE 確 診23 例,準 確 率 達 到88.46%,說明TTE 對于PAS 具有較高的診斷效能。另外,TTE 便于移動,可重復性強,在PAS 術前診斷及隨訪評估中起著重要作用。PAS 患兒氣道狹窄輕微時,多無明顯臨床癥狀,容易漏誤診。本組TTE誤診2例,漏診1例。2例患兒誤診為左肺動脈缺如,分析原因為2 例患兒均伴重癥肺炎,呼吸機輔助通氣加重了肺氣干擾程度,胸骨旁大動脈短軸切面LPA 顯示不清,加之超聲檢查醫師對本病認識不足,忽視了對LPA自多個切面、多個角度進一步探查而誤診。1例漏診患兒僅診斷為卵圓孔未閉,分析原因為患兒以發紺癥狀就診,同時咳喘伴呼吸困難,肺氣干擾嚴重,肺動脈分支未顯示清晰,超聲檢查醫師只注意了對心內畸形的篩查而漏診,之后CT 檢查示左主支氣管狹窄,又行CTA 證實為PAS。這也說明了TTE的缺點,即對氣道情況的判斷存在局限性,診斷結果受檢查者主觀因素影響較大。CTA 可以清晰顯示LPA及RPA的起源及走行,以及與氣管、支氣管的位置關系,判斷有無氣道受壓及狹窄,是診斷PAS 的最佳選擇[11]。本組26 例PAS 均經CTA 證實,且患兒均有氣道受壓,并存在不同程度氣道狹窄,但CTA 具有電離輻射,不適用于重建血管的隨訪,且對其他心內畸形的判斷,尤其是對瓣膜病變的檢出不及TTE。纖維支氣管鏡可準確判斷氣道狹窄、黏膜情況、是否存在氣管支氣管軟化及完全性軟骨環,也可間接判斷氣道狹窄是否因血管搏動發生變化等,但其屬于有創檢查,也存在一定弊端。
手術是PAS 尤其是氣道狹窄較重患兒的主要治療方法,目的是解除LPA 壓迫,修補其他心內畸形,患兒預后差異很大。本組22例行手術治療,最終13例治愈,3例治療效果不佳,6 例死亡。筆者參考其他研究引入了氣道狹窄指數[3]這個概念,綜合考慮了氣道狹窄直徑與狹窄段長度,對狹窄程度的判斷更為準確。對存活及死亡患兒進行分組分析,發現兩組氣道狹窄指數及合并完全性軟骨環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而兩組患兒性別、發病年齡、是否合并其他心內畸形及術式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分析原因,氣道狹窄指數與氣道狹窄程度呈反比,指數越低者由于氣道狹窄更重,狹窄段氣道血供較差,易造成術后早期吻合口裂開,形成吻合口瘺等并發癥,導致手術失敗。完全性軟骨環引起的氣道狹窄可能導致患兒術后氣道分泌物滯留,呼吸道管理困難,死亡風險加大。
綜上所述,PAS 發病率低,臨床表現取決于氣道狹窄程度及其他并發癥情況。隨著診斷技術的提高、外科治療的進步,PAS 的病死率已經大幅下降,但預后差異仍較大。TTE 適用于本病的篩查及隨訪。超聲醫師在進行檢查前,應詳細了解患兒病史及臨床表現,檢查中應重視肺動脈分支的掃查,多切面、多角度仔細探查,如果LPA 起源正常,但內徑小時,還要探查RPA遠端是否另有分支向左肺門走行,結合CDFI 可更好地診斷本病。TTE 的缺點在于無法直觀判斷氣道情況,往往需結合CT 及纖維支氣管鏡來全面判斷。
利益沖突:作者已申明文章無相關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