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異 樊麗娜 王子鳳
聊城市第三人民醫院神經七科 252000
腦梗死是造成假性延髓麻痹的主要因素之一,約占95.8%[1]。而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可損害雙側皮質腦干束,影響延髓支配的肌肉功能,誘發癱瘓,引起咽喉、舌肌功能障礙,臨床表現為吞咽功能障礙。由于吞咽功能受損,患者營養缺乏,且易引發吸入性肺炎、脫水等,甚至窒息死亡[2-3]。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在院接受治療時間有限,康復護理須在院外進行,因此采取有效的院外護理措施至關重要。近幾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把移動終端、護士、患者緊密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新的居家護理平臺,以平臺為依托,對患者實施院外護理,可提升患者的醫療體驗[4]。為此,本文就居家護理平臺指導聯合康復訓練對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4 月至2020 年4 月收入本院治療的100 例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21 例;年齡范圍為46~66歲,年齡(56.21±4.18)歲。觀察組男28例,女22 例;年齡范圍為47~67 歲,年齡(59.17±4.23)歲。納入標準: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了倫理知情同意書;符合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疾病中腦梗死以及《神經系統疾病癥候學》中假性延髓麻痹診斷標準,且經過CT 或MRI檢查確診為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者;年齡范圍為45~68 歲;首次發病;證實存在吞咽障礙。排除標準:發病時間≥6 個月;腦干梗死者或存在意識障礙者;合并運動性或感覺性失語癥;精神或溝通障礙者;其他原因導致的吞咽功能障礙;腦梗死后腦出血者。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干預,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居家護理平臺指導聯合康復訓練,具體如下。
1.2.1 建立檔案管理小組 由護士長以及病區護士組成,護士長主要擔任組長,負責制定工作計劃、內容的實施以及小組成員的管理,護士主要負責患者健康檔案的登記與電話隨訪,并通過平臺為患者提供問答、就醫預約、提醒等工作。
1.2.2 依托居家護理平臺的護理干預 該平臺包括患者端與醫院終端。
1.2.2.1 患者端 (1)患者提問:患者對所需要解決的問題可采取文字、語音、圖片的形式通過互動板塊得到快速的解答。(2)醫療預約:患者通過平臺可實現與責任醫生或主管護師在線預約,如:門診咨詢、門診預約等。(3)科普宣傳:責任醫生或主管護師在患者端發布以及護理的相關資料,患者或家屬可進行交流互動。(4)專家解答:針對康復訓練以及護理問題進行逐步解答。(5)客服幫助:管理小組可通過居家護理平臺的患者端發布疾病相關知識,可供患者學習;在患者存在困惑或面臨的問題無法自己解決時,通過聯系客服人員尋求幫助。
1.2.2.2 患者使用方式 護士在患者出院前向患者以及家屬介紹居家護理平臺的客戶端使用方式,指導患者或家屬如何選擇自己相關的護理人員,詳細向患者介紹客戶端板塊功能,并填寫患者的詳細信息,向患者發放平臺說明書,并一一向患者解答每個板塊的功能,并指導患者如何通過平臺發放圖片、提問題以及預約等;告知患者每周發放圖片1 次,患者出院后1 個月可每周發放2 次,持續發圖6個月。
1.2.2.3 醫院終端 (1)醫療廣播:護士可通過平臺發放醫院信息以及活動公告與患者開展交流,包括醫療廣播、康復訓練步驟或視頻等信息推送。①吞咽功能康復訓練步驟。口唇閉鎖訓練:指導患者口唇旁拉,嘴做微笑狀,指導患者行鼓腮、咬合、伸縮舌等強化訓練,對于存在重復吞咽患者,加以冷刺激(冰凍棉棒沾取水,輕輕刺激腭弓、舌根以及咽后壁),15 min/次,2 次/d。攝食訓練:患者首先取平臥位,協助患者頭部墊一枕頭,患者頸部前傾,并選取密度均勻、柔軟且性狀均勻的粘稠狀食物,指導患者緩慢咀嚼與吞咽,適量從小劑量開始,逐步增加,吞咽食物后,可反復練習空吞咽,使食物全部咽下后在進食,每次進食時間為30 min,3次/d,連續4周。②舌肌功能訓練。應用紗布包裹患者的舌頭,用力向各個方向做卷曲、上抬、頂上顎運動,有力量時可用壓舌板給予抗阻訓練,強化肌肉訓練,擴大可動性。軟腭訓練:指導患者在張口后,采用壓舌板壓舌頭,用手指喉結處做上下活動,通過吞咽肌群反射誘發吞咽反射。(2)客服幫助:可通過平臺客服人員的幫助。(3)工作日記:責任護士定期查看日常的工作安排。(4)護理分享:責任護士可與其他的醫護人員分享病理,交流新的以及創新的干預方式。
1.2.2.4 醫護人員使用方法 在患者出院前,及時完善患者的資料信息,且平臺可設置自動提醒功能,在患者提出疑問或有需求時,平臺可通過消息提醒功能發送醫護人員的微信中,便于醫護人員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此外,醫院端的護理人員及時查看患者的預約、問題咨詢等。
1.2.2.5 患者評價 護理人員在看片、解答等護理服務完成后,患者在24 h 內完成對護理人員工作質量以及態度進行評價,也可直接留言;組長對針對患者提出的意見以及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以及生活質量改善情況。(1)吞咽功能評分采用標準吞咽功能量表[5](SAA)、吞咽障礙篩查量表[6](Burke)以及吞咽視頻內鏡檢查(VESS)進行評分;量表在實施干預后1個月進行調查,由患者填寫。SAA 采用標準吞咽功能量表進行評分,該量表共包括患者意識狀態、體位、頭位控制、自主咳嗽能力以及呼吸情況等7 個條目,總分46 分,分數越低,吞咽功能越好;Burke采用吞咽障礙篩查量表[7]進行評分,總分7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越差;VESS 采用電視透視法對患者吞咽功能進行檢查,患者吞咽5 ml 固體、糊狀、半流質以及流質食物,利用X線拍片檢查,總分1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效果越好。(2)生活質量。采用吞咽障礙特異性生活質量評分量表[8](SWAL-QOL)評分,在實施干預后1 個月進行調查,由患者填寫。該量表共包括心理壓力、進食持續時間、食欲、食物的選擇、吞咽障礙癥狀、恐懼心理、情緒、社交、疲勞及睡眠10 個領域評價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5 級評分法進行評分,1~5 分,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24.0 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表示,應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情況比較 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標準吞咽功能(SAA)、吞咽障礙篩查量表(Burke)、吞咽視頻內鏡檢查(VE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吞、咽功能恢復情況比較(,分)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n 50 50 SAA 29.48±2.41 25.47±2.63 7.948<0.001 Burke 5.24±1.41 2.97±1.07 9.068<0.001 VESS 5.32±0.81 6.38±0.91 6.152<0.001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心理壓力、進食持續時間、食欲、食物的選擇、吞咽障礙癥狀、恐懼心理、情緒、社交、疲勞及睡眠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項目心理壓力進食持續時間食欲食物的選擇吞咽障礙癥狀恐懼心理情緒社交疲勞睡眠對照組(n=50)2.29±0.95 2.27±0.88 2.42±0.93 2.98±0.63 2.12±0.69 1.99±0.97 2.32±0.99 2.68±0.97 2.84±1.01 2.01±1.54觀察組(n=50)2.99±0.87 3.12±1.21 3.65±0.85 3.57±0.74 2.57±0.84 2.98±0.68 3.46±1.03 3.41±0.96 3.38±1.07 3.12±1.48 t值3.842 4.017 6.903 4.293 2.297 5.400 5.642 3.782 2.595 3.674 P值<0.001<0.001<0.001<0.001 0.004<0.001<0.001<0.001 0.010<0.001
腦梗死后并發假性延髓麻痹(PBP)是由于腦實質兩側大腦皮質下、內囊、大腦基底核以及腦干部的廣泛出血或閉塞產生小軟化灶引起。臨床主要表現為吞咽困難、構音障礙、飲水嗆咳等[9-10]。其中吞咽功能障礙危害最大,可造成患者心理障礙、吸入性肺炎、窒息等并發癥,嚴重危及了患者生命安全。研究表明,中樞神經在功能上與結構上具有較強的重組能力以及可塑性,并可通過學習以及訓練可得到強化[11]。常規健康教育更多的是講解疾病理論等方面的知識,而患者在院接受疾病知識有限,且不能全部理解,易于忘記,導致其護理效果不佳[12]。
居家護理平臺是廣大患者與醫護人員的平臺,充分利用無限通信技術與移動設備相結合,使患者在院外可接受連續性的護理,不僅可節省時間、空間與人力,還具有針對性,直觀性強等特點,寓教于樂。此外,通過居家護理平臺發送圖片、康復訓練視頻等內容,可提高患者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康復訓練的積極性,提高康復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標準吞咽功能(SAA)、吞咽障礙篩查量表(Burke)以及吞咽視頻內鏡檢查(VESS)評分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且觀察組心理壓力、進食持續時間、食欲、食物的選擇、吞咽障礙癥狀、恐懼心理、情緒、社交、疲勞及睡眠等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由此說明,居家護理平臺結合康復訓練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分析,居家護理平臺指導下的康復訓練中,反復空吞訓練可鍛煉咽部肌肉,促進肌肉的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預防咽部肌群發生廢用性萎縮。并通過反射性刺激中樞神經系統神經網絡的重組以及側枝發芽,幫助患者重新建立吞咽意識,最終達到吞咽神經同路以及神經肌肉功能的逐步恢復。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實施居家護理平臺指導聯合康復訓練干預模式,可提高腦梗死患者吞咽功能的康復效果,提高其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薦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