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紅 石振宇
1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血液科 214002;2無錫市第二人民醫院門診 214002
甲氨蝶呤為治療白血病的常用藥物,其在臨床應用中取得較好的療效。但其大量應用不僅會殺傷腫瘤細胞,對機體中增殖旺盛的細胞也存在較大的輔助作用,由此導致粒細胞缺乏。人體在粒細胞缺乏情況下免疫力降低,出現疲乏、乏力的癥狀,引發多種并發癥及感染的發生,對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脅[1]。目前,對于粒細胞缺乏患者主要進行保護隔離治療,其主要利用綜合性的感染預防措施,形成無菌病房,從而減少患者感染的發生[2]。但無菌病房不僅需要層流潔凈設備,高效過濾期,還需要制定嚴格的隔離制度,避免外源性感染的發生,才能真正保證患者的無菌治療[3]。但部分患者仍有感染發生,因此,本次研究選取70例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后粒細胞缺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患者出現醫院感染的因素,并給予相應的防護措施,現將闡述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70 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行大劑量甲氨蝶呤治療后出現粒細胞缺乏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4 例,女26 例,年齡(38.24±5.35)歲(18~50 歲)。納入標準:經臨床骨髓細胞學活檢及染色體檢查確診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且在甲氨蝶呤過量治療后出現粒細胞缺乏患者;精神、認知功能正常,能夠較好地配合研究的患者;患者和家屬對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器官、組織疾病;精神異常,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其他惡性腫瘤患者。本次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應用問卷調查和查閱病例等方式收集患者一般資料和臨床信息,內容包括患者性別、年齡、體質量指數、是否應用大量激素治療、是否預防抗真菌治療、家屬對無菌知識掌握情況、凈化系統維護情況、住院時間及護理人員手衛生達標情況。問卷應根據調查情況由研究者制定,調查前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及具體操作方法,問卷應統一現場發放,由患者或其家屬填寫完畢,檢查無誤后將問卷收回[4]。
1.3 評價指標 根據國家衛生部頒發的《醫院感染診斷標準》對感染患者進行評估,評估標準為在無顯著潛伏期感染的情況下,在入院48 h后出現的感染即為醫院感染[5]。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數據采用SPSS24.0 進行統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或率描述,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對影響因素進行分析;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單因素分析甲氨蝶呤過量至粒細胞缺乏患者無菌病房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 見表1。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甲氨蝶呤過量至粒細胞缺乏患者無菌病房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見表2、3。
大部分粒細胞缺乏患者均因免疫力降低而出現較嚴重的感染癥狀,因此這類患者也成為醫院感染的主要人群。這與應用大量甲氨蝶呤治療導致機體粒細胞減少存在密切關系,加上治療中,患者的免疫力降低,對外界病原菌的抵抗力減弱,所以需要轉移至無菌病房進行保護性隔離。但隔離中,大部分患者仍會出現醫院感染,降低患者生存質量[6]。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選取的70 例患者中,有11 例出現醫院感染,發生率為15.71%。經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家屬缺乏無菌知識、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及手衛生未達標等為導致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表1 甲氨蝶呤過量至粒細胞缺乏患者無菌病房醫院感染的相關因素

表2 甲氨蝶呤過量至粒細胞缺乏患者無菌病房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

表3 賦值表
3.1 分析甲氨蝶呤過量至粒細胞缺乏患者無菌病房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發生原因
3.1.1 家屬缺乏無菌知識 部分患者對無菌病房的制度、環境配合內容缺乏認知,個人習慣較差,加上院內對無菌病房的宣教內容力度不足,患者文化背景低等原因,家屬在進行探視期間隔離衣穿戴不符合要求,不佩戴口罩進出,隔離衣穿出無菌病房再進入病房,或在進入無菌病房前忘記更換消毒拖鞋等,均會將病原菌帶入病室,導致患者的醫院感染[7]。
3.1.2 未定期維護凈化系統 無菌病房中均采用凈化系統,來保證空氣無菌狀態。若無進行定期的保養、維護及檢修,設備在應用一段時間極易發生氣流紊亂,室外空氣進入無菌病室中的現象,一旦出現患者極易發生感染[8]。
3.1.3 手衛生未達標 醫護人員在進行查房時,部分存在不良習慣,攜帶病例匯報病情時將病歷夾放置在患者的病床上;對患者體檢時忘記對手消毒或進行洗手,導致患者出現細菌感染或出現交叉感染的癥狀[9]。
3.2 甲氨蝶呤過量至粒細胞缺乏患者無菌病房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護理對策 (1)無菌病房責任護士應在患者入住病房首日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宣教,并在家屬探視期間做好監督和指導[10]。護理人員也可鼓勵同病室病友相互提醒,嚴格限制每日探視的人數,并讓患者家屬備好一次性口罩、帽子,保證家屬進入病室前做好嚴格的保護性隔離。側面了解每位患者家屬的探視情況,及時補充宣教內容,并不斷強化監督,加強宣教效果,取得較好配合[11]。(2)無菌病房應安排專人對凈化系統進行管理,定期對相應的設備進行維護、保養及檢修。每次管理后應做好記錄[12]。對于新風口過濾器,初、中效過濾器及回風口過濾網應每2 周清洗一次;對于高效過濾器應4~5 年更換一次[13]。在設備運行凈化期間,應保證各病室門不要同時開啟,使室內保持密閉狀態。無菌病室內應配備應激凈化設備,若出現異常狀況,必須保證凈化系統持續運轉,保證病室內空氣一致處于正壓狀態,避免病室內空氣污染[14]。(3)護理人員在跟隨醫生查房時,應做好協助和監督,監督醫生嚴格執行手衛生,并遵守無菌操作的規范;在每位患者床尾懸掛快速手消毒液,保證接觸患者前后的手衛生。科室應定期對病歷夾進行消毒[15]。
綜上所述,家屬缺乏無菌知識、未定期維護凈化系統及手衛生未達標等為導致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主要因素。護理人員應提高對上述因素的重視,實施相應護理對策,減少患者醫院感染的同時,保證治療順利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