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
臨沂市中醫醫院重癥監護室 276002
重癥監護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又稱深切治療部,是集現代化新型設備、技術為一體,針對各種急危重癥實施集中強化監測和救治的重要場所,為患者提供最佳護理和有針對性的監測供給,從而達到良好的治療結局[1]。但由于ICU 大多數手術患者病情復雜、危重,術后易發各種并發癥,身體各機能嚴重失衡,同時因ICU 的特殊環境、患者活動受限、與親屬朋友長時間隔離、各種儀器設備的噪音和報警音等因素,極易引起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情緒[2]。研究表明,國內ICU 引起心理問題概率高達72.0%,患者在入住ICU 后極易出現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狀態,且隨著ICU 治療的推進,心理狀況每況愈下,嚴重影響了患者的臨床結局[3]。因此,針對ICU患者在術后采取有效干預方式對緩解患者焦慮情緒,提高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獲取良好預后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研究聚焦于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的證據總結,為進一步有效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提供參考依據,現報道如下。
1.1 確定問題 為獲取有效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的最佳證據,采取循證護理實踐模型以PICO 模式,提出本次研究的循證護理問題,包括重癥監護室患者同伴支持護理、標準化溝通、人文關懷、中醫護理干預等內容。
1.2 檢索策略 以中文關鍵詞“重癥監護室、焦慮情緒、同伴支持、人文關懷、標準化溝通、證據總結”等;以英文關 鍵 詞“intensive care unit、anxiety、humanistic care、TCM nursing、evidence-based nursing、summary of evidence”等;進行全面檢索PubMed、BMJ 最佳臨床實踐、Cochrane Library、EMBASE、美國指南網、OVID 循證數據庫、加拿大安大略注冊護士協會、國際實踐指南注冊平臺、全球指南網、JBI循證衛生保健國際合作中心圖書館、RNAO 及萬方、中國知網、中國生物醫學數據庫,檢索年限為建庫至2020 年6 月公開發表的臨床實際指南、證據總結、系統評價及等級。
1.3 文獻納入與排除標準[4]納入標準:研究對象為重癥監護室患者;重癥監護室患者臨床護理實踐指南;重癥監護室患者心理狀態評估及證據總結;研究對象≥18 歲;接受心理護理管理。排除標準:研究對象<18歲;信息不完全的臨床實踐指南;權威系數較低類文獻;無法獲取全文、重復文獻、會議海報類文獻;文獻語言為除英語、中文外其他語言。
1.4 文獻提取與分析 由本次4名研究人員以互盲的形式對文獻進行獨立納入、分析、篩選和提取,由第3 名研究員對文獻質量進行控制。應用AGREEⅡ量表[5]對臨床實踐指南進行質量評價,采用JBI 循證衛生保健中心[6]對系統評價文獻的真實性和證據級別進行質量評價。當文獻證據發生沖突時,可遵循循證證據優先納入、質量優質文獻優先納入、權威系數高的文獻優先納入及最新研究成果文獻優先納入的原則。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相關文獻共計438 篇,經納入與排除標準篩選后,剔除與主題不符、重復、權威系數低及無法獲取的文獻352篇,查閱和分析相關文獻86篇,最終納入10 篇文獻,其中臨床實踐指南3 篇[7-9]、證據總結3篇[10-12]、系統評價4篇[13-16];文獻內容包括重癥監護室患者同伴支持護理、標準化溝通、人文關懷、中醫護理干預等多個方面。
2.2 證據匯總 證據匯總共納入17個條目,其中Ⅰ級證據2條,Ⅱ級證據3條,Ⅳ級證據4條,Ⅴ級證據8條;證據推薦級別均為B 級,證據條目均在臨床應用上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見表1。
2.3 證據分析 (1)同伴支持護理。相關研究表明,同伴支持護理模式可積極影響患者的心理、行為活動,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為緩解患者負性情緒的有效方式之一[17]。同伴支持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主張以具有相似疾病或身體狀況以及類似經歷、文化背景、社會關系等具有共同語言的患者在生活實踐、社會和心理方面的相互幫助,協助患者將有關疾病知識和護理經驗轉為行動并提供社會情感心理支持,是患者能保持長期實施自我管理行為所需支持的重要關鍵,具有多元化等特點[18]。(2)標準化溝通。研究顯示,對產生焦慮等不良情緒的ICU 患者采取相應心理護理措施,90.0%可以得到有效改善[19];標準化溝通(SBAR)包 括 situation、background、assessment 和recommendation 四部分;在臨床護理中護理人員根據ICU 患者出現的不同程度焦慮情緒,全方位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對其進行有效評估和原因分析,采取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最大限度控制負性情緒影響因素[20]。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可充分調動患者的自身心理防御機制,使其依從性提升;通過信息的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從而提高護理質量,緩解焦慮,促進預后效果[21]。(3)人文關懷。一般護理干預往往著重于患者的各身體指標等護理,忽略了患者心理負擔及負性情緒對預后產生的影響;人文關懷是尊重人的本質屬性要求,從尊重患者、關心患者等方面,緩解患者焦慮情緒,使患者切身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從而心理上得到慰藉[22]。護理中的人文關懷是指以患者為中心,重視患者的精神價值,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充分肯定人的尊嚴、需求以及獨立人格。其目標是為患者提供各個方面的護理服務及護理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關心、愛護和尊重的護理干預,核心表現為對人精神價值的重視以及對人性的根本關懷[23]。(4)中醫護理干預。研究發現,五行音樂療法可有效調暢情志緩解焦慮,同時中醫耳穴壓豆通過刺激耳部穴位也可疏肝解郁[24]。五行音樂療法通過5 個音階為主要特征各自譜寫的調式或樂曲,具有不同的物理學特征,可引發患者產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通過對ICU 患者的辨證分型,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辨證施音,通過聲波作用于患者大腦皮層,對交感神經進行調節降低其興奮性,刺激體內分泌激素等物質,從而達到鎮靜安神、緩解焦慮的作用[25]。耳穴埋豆以中醫針灸理論為基礎,通過刺激耳部穴位引起相應的經脈感穿,調節臟腑功能,趨于平穩[26]。

表1 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管理推薦的證據匯總
本研究匯總了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管理評估和護理的相關證據,證據來源于國內外不同機構組織的研究,包括重癥監護室患者同伴支持護理、標準化溝通、人文關懷、中醫護理干預等多個方面。臨床科室在現有環境和條件下結合患者意愿對證據的可行性、有效性進行進一步審查和驗證,以形成符合臨床實際的最佳證據,以完善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評估和護理干預,為緩解重癥監護室患者焦慮情緒評估和護理措施的實施和調整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