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識字是人求知的前提,識字教學不僅是漢字教育的開端,更會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識字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錯別字、生字回生現象屢見不鮮。漢字構形學遵循漢字本身的特點,研究漢字構形和演變的規律,有助于提生學生的識字能力和文化素養,優化識字教學的效果。目前,在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存在缺乏以漢字構形學指導識字教學的意識,對漢字構形構意的講解失當,教學方法的運用缺乏針對性等問題,因此,從漢字構形學這一視角對當前識字教學進行研究,旨在通過調查研究為改善當前的識字教學提供有效指導。
【關鍵詞】構形學;漢字;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07-0141-02
【本文著錄格式】韓超.從漢字構形學探究語文識字教學[J].課外語文,2021,20(07):141-142.
世界上的文字多種多樣,而我們使用的漢字是歷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迄今為止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目前存在的文字主要分為表音和表意兩種,漢字屬于表意文字,這種文字與語音不發生直接關系,每一個字單純表現一個音節,不能明確表示讀音,但一個漢字就能表達一個意思。由音、義、形組成的漢字,其基礎是字形,東漢的文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就對漢字的字形構造進行了分析,并依據“六書”對漢字的造字進行分析,此后許許多多的文學家、教育家都曾將漢字的構形運用到教學中。這一方法既能避免學生對漢字一知半解,又能加深其對漢字的認知,當學生對于漢字字形結構的認知積累到一定程度,就能靈活地借助字形對生字進行自主學習,這種看似將漢字教學復雜化的教學方法,實則是降低了學生學習漢字的難度,使教師的教學簡易化了。
一、漢字構形學在識字教學中的可行性
世界文字的起源大多是圖畫文字,這些文字要經歷表形和表音兩個階段的發展。如非洲的古埃及文字或是美索不達米亞的楔形文字等,它們都經歷過由圖畫文字向表意文字發展的過程,漢字也是如此。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過程中,漢字一方面頑強地維持著自己表意文字的特點,另一方面又不斷地根據發展需要進行文字系統內部調整,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且最具有嚴密系統的表意文字。探討漢字的形體依一定的理據構成和演變的規律。漢字構形學要能涵蓋各階段漢字構形的諸多現象,為研究各階段漢字提供基礎理論和基本方法。
中國最早的關于漢字構造的理論是《周禮》中的“六書”,它經由發展,被總結歸納成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種漢字的構成方式。中國最早有倉頡造字的傳說,傳說中倉頡就是根據“六書”進行造字的,許慎的《說文解字》也是對“六書”的總結與發展。人們對于漢字的構形的研究可以說是從“六書”開始,它以字形為核心,借助漢字的意義,研究漢字的形體和結構的組成。也就是說,當我們從漢字的構形去研究一個漢字時,就是研究這個字是由什么構件,如何拼合、放置的,再根據構件的意義來解釋說明漢字的意義。在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小學語文的識字教學要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線統一,也就是說識字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按照課標要求掌握一定數量的漢字,還要求學生能夠在理解漢字的基礎上完成閱讀與寫作的目標,要讓學生感受到漢字內在的文化價值與魅力。將漢字的構形滲透到語文識字教學中,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每一個漢字都不是獨立的個體,字與字之間是存在某種聯系的,建立起每個漢字在音義形上聯結的規律,教學生學會將這種聯系與規律遷移到其他漢字的學習中,這將會降低學生識字的難度。同時,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的思維處在物像階段,他們的思維活動無法脫離具體事物,漢字的構形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形象地認知漢字,完全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由此可見將漢字構形學應用到語文識字教學中是可行且適用的。
二、影響構形規律應用到識字教學中的問題
目前,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漢字的構形在識字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開始在教學中進行嘗試,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想要對漢字的構形進行科學、充分且靈活的講解并不容易。
(一)教師缺乏對漢字的深入了解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主要參考的一般是教參及網絡中已有的教案等,但目前網絡上現存的許多教學方法都是采取傳統且保守的方式進行教學,教科書中明確規定以漢字構形規律引導學生學習的生字數量也十分有限,加之現在許多教師對于漢字來源與發展的研究并不深入,所以教師根據構形規律設計教學的生字少之又少。如果想要將漢字的構形規律應用到識字教學中,就需要教師對漢字的形成、發展與構成有一個深入的了解,或是在教學前能夠對所教漢字進行深入研究,根據漢字的構形規律對漢字進行教學設計。所以教師缺乏對漢字的深入了解是影響構形規律應用到漢字教學中的主要問題。
(二)現存構形規律的識字教學資源有限
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要想有所突破,將漢字的構形規律應用其中,除了需要教師對漢字的形成與發展有深入了解以外,還需要教師對構形規律的理論有一定研究,并根據這一理論進行備課。然而,盡管許多教師已經意識到構形規律對漢字教學的幫助,也有強烈意愿想要將其運用到漢字教學中,但是苦于在備課時沒有相關資源。如果想將構形規律在識字教學中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就需要教師在備課時查閱該生字字形構成的相關內容,充分了解其構成的規律與構意。但目前網絡上相關資源少之又少,教師只能查找相關書籍,大量閱讀后再進行設計,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師的工作量,并且由于缺少權威的參考資料,也使得教師在除了那些已有資源外的生字教學中很少運用漢字的構形規律。
三、構形規律應用到識字教學中的策略
(一)加強教師漢字相關知識的學習
加強對漢字的深入學習研究是實現構形規律在識字教學中應用的基礎。很多人認為,識字教學僅僅存在于小學語文教學中,而小學教師的教學對象是兒童,教他們并不需要太多的太難的知識,也不需要過多的準備,漢字教學就是將漢字的字音、字形和字義灌輸給學生就夠了。但其實識字教學貫穿了整個語文教學過程,初高中的語文教學中也有大量的識字教學任務,與小學相較,只是難易程度有所差異。并且越是簡單的教授越是需要教師大量的知識底蘊,只有達到了一定的積累量才能夠將教授給學生的知識化繁為簡,易學易理解。所以,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加強對漢字知識全面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多閱讀文字學等專業相關書籍,了解漢字的起源、歷史演變和其所承載的文化內涵。對于日常教學任務比較繁重的教師來說,還可以利用零散時間在網絡上進行碎片化學習,加強自身對漢字相關知識的學習。
(二)提高對文字的構形規律的分析能力
提高對文字構形規律的分析能力就是要在有了一定的漢字基礎知識以后,加強對漢字構形規律的理論學習,嘗試對目前課標中出現的漢字進行歸類,深入到漢字的系統當中,細致地探究每一個漢字的構形原理,嘗試根據構形規律的理論自行總結歸納各學段所需學習的漢字存在的構形規律,這一規律不是書本上死氣沉沉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知識,教師可以根據自己梳理歸納的構形規律及學情設計教學,這樣的課堂一定是高效的,學生的接受程度一定非常高。
(三)立足構形規律,實現資源整合,設計精品識字課
當教師在加強學習、自身具備較高的漢字素養后,還需要充分調動自身的識字教學設計能力。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是具有很高的學習能力的,所以通過學習達到較高的漢字素養并不是難事,但有許多教師因為缺少教學資源而放棄構形規律在漢字教學中的應用,究其根本是獨立設計一堂識字教學課程是非常具有難度的。這時,團隊精神就顯得尤為重要。同一教研組的語文教師們可以勠力同心,共同努力完成教學資源的整合,將身邊所有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如網絡課程、理論書籍、教學經驗等整合在一起,共同克服困難,立足構形規律,針對每一個字形選擇最合適的教學方法,研討教學活動,精心設計出一堂又一堂的精品識字教學課。
文字同語言一樣,都是人類交流信息的工具,而漢字更是記錄語言的符號,是一切學習的前提與基礎,語文識字教學則是漢字學習的重要途徑。將構形學應用在識字教學中對認知、識記漢字是非常有幫助的,希望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能夠走進漢字,追根溯源,從漢字的構形規律入手,設計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精品漢字教學的課程。
參考文獻
[1]王寧.漢字構形學講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王寧.漢字與中華文化十講[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8.
[3]王寧.漢字六論[M].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17.
[4]溫儒敏.如何用好“統編本”小學語文教材[J].課程.教材.教法,2018(2).
[5]于照洲.從字理的視角開展漢字識字教學[J].教學與管理,2018(9).
作者簡介:韓超,女,1991年生,遼寧大連人,文學碩士,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