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益天
編者按:
孩子從來到這個世界,甚至還未出生的時候,就已經在學習了。然而家長真的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嗎?“學習故事”——? 一套來自新西蘭的兒童學習評價體系——提倡從相信和接納兒童的視角來觀察、解讀、促進孩子的學習。本刊“學習故事”專欄,致力于用一個個生動鮮活的學習故事,記錄下孩子真實發生的學習事件以及成人給予的回應和支持。期待家長朋友們在閱讀同齡其他孩子的“學習故事”時,能漸漸把握住“觀察”自己孩子的積極視角,學習如何聆聽童聲,解讀童心。因為我們相信:只有懂得,才能更愛!
醫院游戲開始了,思遠是第一個來到牙科的“病人”,他將掛號單遞給“醫生”爍爍。爍爍仔細看了看,詢問道:“你怎么了?”“牙齒,我牙齒疼。”思遠指指自己的嘴巴。爍爍在醫療盤中挑了一個口腔鏡,讓思遠張開嘴:“你嘴巴張大點。”說著,爍爍將口腔鏡放入思遠口中檢查。沒等爍爍開口,思遠說道:“我有兩顆蛀牙。”“嗯,我看到了。”說完,爍爍拿起筆開始在病歷本上記錄,一邊記一邊自言自語:“今天是4月18日,嘴巴里有兩顆蛀牙。”只見爍爍在病歷本上隨意畫了兩筆。思遠瞪大眼睛問:“這是什么?”爍爍回答道:“你看不懂呀?嗯……”在一旁觀察的我看見了,先和爍爍討論了一下,鼓勵他重新記錄。這次,爍爍在病歷上畫了格子,第一個格子里畫了日期,月和日分別用月亮和太陽表示,年齡用麥穗表示,還畫了一個嘴巴,兩顆牙齒涂黑表示蛀牙。記錄完,爍爍就請思遠躺下來,給他“拔”牙。“拔”完牙,爍爍撓撓頭說:“回家再吃點消炎藥就行了,處方單我就不開了。”
博涵是第二個來到牙科的“病人”,這次爍爍在病歷本上很快畫上了日期和嘴巴,嘴巴里有上下兩排牙齒,并在下排的其中一顆牙齒上畫了一個黑色的小點。爍爍指著上面記錄的內容告訴博涵:“你下面一排的第4顆牙齒蛀了,要拔掉。”博涵聽完皺著眉頭問:“一定要拔掉嗎?”“一定要拔掉。”在爍爍肯定的口吻下,博涵只好乖乖地躺了下來。
什么樣的學習在發生?
孩子們在游戲中的角色意識較強。“牙醫”爍爍對自己的工作職責非常清楚,很認真地對待自己的工作,通過一問一查一記的系列看牙過程,不斷完善自己醫生的角色。爍爍知道要記錄病情,但是記錄得比較籠統,可以說只有他自己看得懂,“病人”似乎并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在老師的引導下,爍爍懂得了用更為直觀的方式呈現到病歷中,就病情和治療措施與“病人”進行了溝通,讓“病人”準確地知道自己的牙齒情況。“醫生”把自己記錄的病情介紹給“病人”聽,小“病人”博涵也能看懂病歷,從而分享了前書寫經驗。
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
從目前孩子們前書寫能力的發展水平來看,他們以畫畫形式記錄病歷本不成問題,只是在開具處方單時有一點困難。接下來,我們設計怎么開設處方單吧!老師初步設想是,處方單上會有病人的姓名或學號、驗血輸液配藥等標記,每個標記后面是醫生對大小劑量、數量、形狀、位置的選擇和記錄。怎么記錄這些信息呢?下次活動課我們一起討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