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玲
生死離別的傷感與悲痛,青春愛情的甜蜜與喜悅,兩者之間的互相交替,構成了《送你一朵小紅花》里,艱難現實與浪漫青春的共生。影片完成了它想要表達的:雖然生命有終期,仍要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鐘。而這,并不是只說給那些癌癥患者和他們的家庭聽,也是給為平凡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
“在我們一起奔跑在時間之內,在剎那,也在永恒;我們珍惜每一刻……跑著、跳著,肆無忌憚地生活著……”
韋一航終于到達了總是在腦海中出現的那片湖,并以言語宣泄他在遇到馬小遠后獲得的成長,那個消極、避世的少年似乎已經改變,至少比從前懂得了珍惜生命。
看到由韓延執導,易烊千璽和劉浩存主演的電影《送你一朵小紅花》,在結尾處將生命的價值與意義這個終極提問的回答,寄托于代表美好想象的“平行時空”,忽然覺得這樣的處理是多此一舉,如此虛無縹緲的釋疑,遠不如影片中那些平凡生活中真實的點點滴滴更具啟迪意義。
我于觀影之前,就已知這部影片是關于一個患癌少年的故事,于是想象中的《送你一朵小紅花》是沉重的,整個過程將會浸泡在淚水里,因為,病魔的冰冷無情,父母的艱辛不易,親情的難舍難離……凡此種種,會讓人只記得苦難的悲。真實的《送你一朵小紅花》,并不是這樣,在瑣碎而又現實的困頓生活里,讓人記得更多的是溫馨與美好。
抗癌家庭的悲歡,被嵌在兩個患癌少男少女的相遇故事里——由易烊千璽飾演的韋一航因一場重病敏感又叛逆,總是抱著拒絕社交的消極情緒。父母希望他可以像正常人那樣生活,于是為他安排各種機會認識、觸碰“世界”。在病友群的一次活動中,他結識了陽光少女馬小遠,在她的感染下,韋一航不再懼怕付出真心,開始積極面對人生。
這并不是一個很新奇的故事,好在青春愛情故事里的偶遇、矛盾、理解與情感的升溫,都未讓人感到厭煩。韋一航謹慎小心、馬小遠潑辣開朗,兩個人不同的生活軌跡,卻都面臨著生命隨時終結、意外隨時會來的困擾。不同的是,同樣是自知生命的短暫、有限,一個選擇逃避現實,一個用心擁抱生活。
馬小遠,是一點點改變韋一航的。
對于他們而言,疾病就像不定時炸彈,但這并不能影響愛情的滋生。于是,在冷戰后韋一航的一段雨中告白,酸甜有度,那些看起來荒唐的事也可以極致浪漫。不能去遠方的他們在熟悉的城市復制一場不一樣的環球旅行——在夜市,感受地球另一個角落的海風;在工地的沙土堆,感受沙漠轟隆隆的沙鳴;在自建的充氣泳池,感受死海的漂浮……
簡單的快樂,令韋一航開始期待并幻想未來。
銀幕外的人,也會有所感知嗎?生而不同,或許不是每個人都能與之有所共情。有幸,我感知到了那種快樂,甚至,他們之間,那些輕松的、詼諧的相處細節,也會令我不自覺地會將自己代入角色,比如,等待檢查結果時的焦灼時刻,依然會想念心中所愛;比如,即便不知未來有多遠,也會幻想與對方牽手走過那未知而坎坷不平的路途……
在原本悲傷的故事里,運用喜劇元素將生死談得云淡風輕,是導演韓延慣用的手法,影片這一點與其前作《滾蛋吧!腫瘤君》頗有相似之處。只不過,那部電影中的小幽默全在女主人公熊頓制造的愛情幻想里,而在《送你一朵小紅花》中,呈現為韋一航與馬小遠的各種交集,呈現為父母對韋一航從始至終的理解與呵護。
而在足夠多的愛情橋段中,影片也當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于是,當人們習慣性地開始享受青春愛情的小歡喜時,死亡賦之于人的大悲戚,也在不時地滲透進故事的角角落落。
每一次,他們之間愛情的火花恍若將迸發至頂點時,隨之而來的便是生命終點對他們的威脅——
第一次,韋一航與馬小遠在一次吃飯時,終于找到夢之所系的湖,他卻突然暈倒;
第二次,是馬小遠與韋一航終于踏上了去往那片湖的征途,她卻在火車上病發倒地。
沒有人不害怕失去。
所以,這時候,即使無聲,也令人心痛難耐。
所以,才會有人在韋一航疑似復發為這個家庭的痛苦雪上加霜時,懂得他父母臉上那難以掩飾的悲慟;才會有人在得知韋一航去做試藥志愿者時,理解他父母那一刻的憤怒;也會,在樂觀、積極、熱愛生活的馬小遠黯淡退場時,為死亡與離別的到來泣不成聲……
生死離別的傷感與悲痛,青春愛情的甜蜜與喜悅,兩者之間的互相交替,構成了《送你一朵小紅花》里,艱難現實與浪漫青春的共生。
悲喜交匯、冷暖相宜,影片的色調如此,才會有影院里如今的場景吧:有很多人,跟著影片的節奏,時而肆意地笑,時而肆意地哭。
其實,影片中的親情線,比愛情還要動人。許久之后,我還在反復想念,韋一航的父親,為了賺錢,下班還要去開專車貼補家用,面對兒子,總是滿臉的寵溺;韋一航的母親,買菜時總與小販因幾毛錢斤斤計較,卻對兒子大方至極;韋一航的奶奶以及其他親人,都能為了他,付出多少金錢都心甘情愿……
那些配角并未濃墨重彩的人生故事,也用各自的酸辛濃烈了一分離別之殤——
那個自己不舍得吃飯,錢都用來給女兒治病的父親,還是送走了可愛的女兒,在醫院外他忍不住號啕大哭;那個在愛人去世后,仍然堅持經營病友群為他人送溫暖的吳曉昧,其實,他的愛人死于自殺。
愛情與親情,是《送你一朵小紅花》的主要構成要素,但在更溫馨的親情線里,人們才能看到抗癌家庭的各種艱難、掙扎,感受到深深的絕望與渺茫的希望。
若不是死亡的悲總是猝不及防地打亂原本平淡生活的清擾,若不是后半場的勵志元素打得太滿以至于偶感雞湯味道太濃,若不是植入太多傷感情節讓煽情有時顯得過于刻意,我會更喜歡這個故事。物極必反,未必所有人都懂。
但這些瑕疵,依然不影響我為之歡喜、為之悲傷,也不影響我悟得,影片想要表達的:雖然生命有終期,仍要珍惜生命的每一秒鐘。而這,并不是只說給那些癌癥患者和他們的家庭聽,也是給為平凡生活而努力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