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針菇、小蘇打、紙巾、玻璃碗、保鮮袋、清水


往玻璃碗中加入約150ml清水及少許小蘇打攪拌溶解。

將紙巾放進水中墊在容器底部,將金針菇前面稍硬的部分(若能買到帶小根須的金針菇更好)切下來,根部朝下放在濕紙巾上。

用塑料袋(最好是不透光的黑塑料袋)將容器包裹起來,并在頂部戳幾個小孔透氣用。

將它放置在陰暗處。靜靜等待一兩周之后,就會發現容器中又會長出新的金針菇出來。
現象及原理分析:
金針菇屬于真菌界,具有很強的再生能力,只要環境適宜(光照、溫度、營養、水分等),就可以多次繁殖下去,割完之后又會重新生長出新的一批。
注意事項:
金針菇屬低溫型食用菌,適宜秋冬與早春栽培。大家在開展這個實驗時,需要注意幾點:
1. 控制好溫度。子實體生長適宜溫度為8-12℃。若溫度高于12℃,則菌柄細長,蓋小。
2.務必在塑料袋上戳若干個小孔。籽實體形成期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氣,并且CO2濃度對金針菇生長發育的影響遠遠超過對其他菌類的影響。
3.提供微弱的散射光。子實體雖能在完全黑暗的條件下生長,但菌蓋生長慢而小,微弱的散射光可刺激菌蓋生長,但過強的光線會使菌柄生長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