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與日本外相茂木敏充5日通電話,雙方達成了很多共同點,如加強兩國務實合作,互相支持對方辦好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等。但雙方顯然也有交鋒,茂木敏充提了釣魚島、新疆、香港等問題,王毅則直言日本不要被帶節奏,“不要把手伸得太長了”。
總的來看,日本近來在跟隨、配合美國對華施壓方面跳得比較高,給中日關系的改善勢頭蒙上陰影。菅義偉本月中旬將訪美,日方有在這之前通過對中國展示一些強硬姿態來討好美方的機會主義動向。
中日關系在去年年中就出現了新波動,疫情暴發之初,中日“風月同天”,后來美國疫情加劇,特朗普政府全面甩鍋,轉向極端對華路線,日本的對華政策跟著搖擺起來。中日關系有進入新震蕩期之勢。
日本的患得患失有兩大原因,一是美國的牽拽,這個因素在日本對外關系中一直是主導性的。二戰中遭美國根本性打擊的日本是當下美國全球盟友中實力最強、但卻最溫順的一個。當華盛頓要其選邊站時,它似乎也是最不敢抗拒的那一個,它的獨立自主性明顯不如同為美國盟友的韓國。
另一方面就是日本自己的算盤了。它看到中美關系嚴重惡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想用強硬態度向北京施加壓力,迫使中方在釣魚島等問題上做出讓步,取消釣魚島被日方2012年“國有化”之后中方開始的對該島海域常態化巡航等。
日方邁出了干涉中國內政的第一步,但屬于跟隨合唱式的,處在外交表態層面,它尚未敢像歐盟那樣啟動象征性的對華制裁措施。
這一輪的中日關系動蕩告訴我們,日本屬于相當不可靠的國家,它的外交自主能力太差,美國對它的影響是絕對的,而且它的外交道德感也很低。它是個歷史上反復傷害過中國的國家,卻總是對中國濫施偏見,對征服了它的美國則俯首帖耳。它的外交本性就不是維護正義,而是屈從于實力。因此可以預見,中日關系好不到哪去,我們無需對此抱有幻想。
同時要看到,中國的經濟壯大正不斷積累對日本的吸引力,日本對華出口已經超過對美出口,它對中國的市場依賴業已形成,這對它如何在中美之間相處已經構成重大制約。加上日本與周邊國家全都關系緊張,它不太敢把中國搞成自己的戰略敵人,因此中日關系即使再有惡化,也將是有限度的。
面對這樣的現實,中國應該更加坦蕩地處理對日關系。該對它進行批評和揭露,我們無需客氣。它作為有愧于中國和亞洲的國家,指責中國時都可以口無遮攔,那么需要的時候,我們就不妨把它的虛偽充分端到世人面前,強化它作為美國附庸的形象。然而中日吵歸吵,罵歸罵,只要對方是在外交和輿論層面上折騰這些事,我們就也應讓這些糾葛和恩怨停留在這些層面上。中日關系的兩大實質是安全和經濟,安全的繩索主要由美國拽著,經濟的紐帶則逐漸朝著中國方向偏移。中國人要相信時間,時間會讓經濟的紐帶最終壓倒安全的繩索。
釣魚島決非中日的根本性沖突,它是兩國綜合關系的風向標和試金石。釣魚島問題激化,一定是兩國關系的其他方向出了問題,日本近來大肆炒作釣魚島之爭,其實它是想讓中國對它做戰略讓步。釣魚島是中日關系的一個制高點,東京寄希望于中國面對美國壓力,會用更大力度“拉攏它”。
然而日本人想錯了。中國致力于中日長期友好,但我們是有原則的國家,無原則則大國無以立。還是把機會主義留給他們日本人獨享吧。▲
環球時報2021-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