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每個人都有同樣的信念:熬過去,春天一定會來臨。各地政策對民營經濟都給予了不同力度、不同層次的傾斜與支持,但很多商家止步于2020年的春天。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讓中國數十萬家實體企業倒閉,七億人負債營生………2021年,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國內國際時局風云變幻。在所有悲觀數據中,世界銀行最新出爐的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或成為唯一躲過經濟下滑的主要經濟體。
2020年已結束、2021年已開始,我們不能盲目樂觀,但也不要悲觀消極,而是要做好足夠的思想準備勇敢理性面對,活下去是硬道理。
后疫情時代,外部資本缺乏,依靠外部宏觀經濟增長推動企業發展難以為繼。企業只有向內轉身,才能把握住經營之舵,不至于迷失在茫茫冰河之中。
2020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沉重打擊了各類線下生意,另一方面也加速了線上的數字化進程,很多企業在勇于創新、不斷試錯中,找到新的機會增長點,逆勢崛起。
于是我們看到了線下線上“冰火兩重天”的景象。Gap、達芙妮、Esprit等倚靠線下開店增長的企業紛紛一蹶不振,花西子、三頓半、完美日記等新銳品牌在線上高速成長,安踏、李寧、優衣庫等傳統品牌的線上增速也超過了線下。
對工廠主來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下洽談業務受挫,一些廠商積極參加線下展會收集訂單,那些提前布局互聯網的工廠從線上獲得了大量訂單,反之則一落千丈。
在巨大的經營壓力下,就連董明珠都親自走進直播間為格力空調吆喝,一向對電商不以為然的宗慶后也意識到“線下與線上融合是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
今天的工廠如果沒有開展線上經營,沒有利用互聯網武裝自己,其結果是不可想象的。線上不僅是新訂單、新生意的來源,更是推動制造業模式升級的必經之路。
賣大米,這個行業大家都認為再無可創新之處,但有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公司,打出新品牌——“龍米家”,并開發充氮鎖鮮技術,開創了“把大米裝在易拉罐中售賣”的創新營銷方式。2020年,該品牌成為全網直播米類品牌銷量第一。
有家襯衫企業找到了一家大數據公司作分析,開始做線上量體。創業不到半年,該企業成為過去12個月里中國賣襯衫最快的企業,一天賣出3000件襯衫。
我們還在美國看到一款“納米襯衫”,它會告訴你消耗了多少卡路里、心跳最快是什么時候,這件納米襯衫可以通過數據告訴你身體的健康狀況。當襯衫變成納米材料的時候,傳統行業就已經不傳統了。
2021年,無論大小企業,一定要沉下心來,在技術、產品、客戶服務上“死磕到底”。
我國實體經濟發展正從“高速度增長”向“高質量發展”,從粗放型增長向創新驅動的效率型增長轉變。

專欄作者介紹:周德文,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以補鏈和強鏈為中心的戰略為例,如飛鶴奶粉,在最困難的日子里,飛鶴奶粉銷售達到210億元,逆勢增長18%。這其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經驗:飛鶴賣奶粉,不是從奶粉加工做起,而是從齊齊哈爾的黑土地保護做起。從保護土地到種草、養牛、擠乳,再到加工和渠道,飛鶴奶粉形成了全產業鏈,得以在疫情中逆勢而上。
以內循環為主的新發展格局,其重要性毋庸贅述。內循環不僅是商業結構重塑的新布局,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彎道超車的新機遇,更是中國獨角獸崛起的“黃金契機”。
伴隨著“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啟動,一場影響深遠的數字化商業變革從消費端、流通端一路蔓延到供給端,正在中國的數百萬工廠悄然發生。
過去,因為流通渠道為王,只有規模化超大企業才可能擁有自己的渠道。如今,數字化改變貿易,抹平了這個鴻溝,小工廠和大企業進入同一起跑線,商品成為硬功夫。性價比、功能性、體驗感成新趨勢,規模化生產讓位于個性化,從經營產品到經營“人群”,向固定的人群提供最合適的產品。
為什么Costco越來越火,而傳統大型超市都在先后退出中國市場?因為傳統大型超市試圖向所有人提供所有商品,而Costco只努力為中產階層提供他們最合適的產品。如果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成本必定會居高不下。只有滿足某一個特定人群的需求,才是最符合時代需求的生意。
未來最值錢的不是產品,不是資源,而是“消費大數據”。商業法則發生變化,市場導向從“生產方”轉移到“消費方”。之前是誰有“產品”誰是老大,如今,商品共生早已成常態,誰有“用戶”誰是老大,誰才能掌握商業主動權。商業的重心已經由“產品”轉移到了“人”,未來誰能聚人,誰才能掌握商業主動權。
成功的老板對于外部市場的判斷,不是憑個人主觀感覺,而是依靠強大的數據做支撐。相反,一些倒下的企業,往往是憑著老板的喜好開拓業務,最終被市場冷冰冰地打回。因為個人喜好是主觀的,而市場和數據是客觀的。
日本的一家超市發現,下午3點,垃圾袋和速溶咖啡經常被一起買走。這可是兩個完全不相干的東西,為什么呢?
原來這家超市旁邊有不少寫字樓,公司的后勤人員一般是下午3點出來采購,而這個時間員工容易犯困,所以就有同事托他們帶速溶咖啡。
于是這家超市把垃圾袋和咖啡放在一起,也大大方便了顧客。這樣的規律,只適合日本寫字樓密集的區域,并且會隨著時間和空間變化。但是不斷地發現數據,就會看到大量的商業機會。
疫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意味著商業模式要迅速響應,企業的生產方式與管理模式也要隨之發生變革,產業體系向更高品質、更高效率的產出轉變。盡管實體經濟受到相當的影響,但是倒逼了欣欣向榮的線上經濟。
一切危機,皆是轉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