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萱

玉簪花,材質:日產高密棉。
葉子:“與葉造花”主理人,手造花設計師。從事造花6年,2018年創立W&Y Art Studio。先后赴法國、日本專修造花技藝,吸納歐洲造花的華麗優雅和日本造花的細膩精致,融合自身對美的態度和看法,總結出有別于傳統的造花技巧并形成獨特風格,也是將造花和刺繡達到完美結合的發現者及實踐者。
weibo:@與篥造花-葉子

在采訪時葉子和搭檔特別強調,相對于“人造花”,他們更愿意把造花稱為“手造花”。因為“‘人造花可能會有其他批量生產的材料,‘手造花更精確一些,更加入了關于人對花的看法”。
如果追溯造花工藝,中國造花有著相當長的歷史,唐代畫家周日方的《簪花仕女圖》就呈現了宮中女性簪花戴彩的情景。當被問及能否把中國絹花與法國造花、日本造花相提并論時,葉子說這是一個“簡單又復雜”的問題。簡單在于中國造花歷史悠久,在唐代達到鼎盛,但和眾多傳統手工藝一樣都淹沒在近現代工業的發展進程中;問題的復雜L生在于從典型的造花流派和血統來講,法國造花非常系統并具有代表L生。“相當于提到瓷器必然提到中國,提到造花則一般是法國造花和日本造花”。法國或日本造花從起源到現在,一直處于傳承、生長、更迭的狀態,即便當代科技讓太多東西變得簡單、唾手可得,法國人在造花方式上幾乎是不變的,唯一改變的是因時代審美的變化,在造花表現方式和風格上出現了更多可能性。現在法國的高級時裝品牌,如Dior、Chanel、Givenchy等依然把造花工藝運用在自己的高級定制服飾中。日本造花則呈現出另一種審美趣味,精致細膩,同樣保持完整的工藝體系。
為了尋求更多啟發,葉子幾次去法國、日本拜訪當地造花工坊。她從這種親身拜訪中看到法國和日本工匠對造花理解的差異,“這與地域文化差異、審美理解有關,是由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她還在名家工坊中看到造花匠人收藏的大量植物圖鑒、百年老工具。這些細節為葉子帶來靈感和激勵。
從愛好到以造花為業,葉子走過了幾個階段。“最開始追求關于寫實的表達,當你覺得自己能夠駕馭這個東西后,開始注入一些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回想最初做花的狀態,她要熟悉各種造花工具、從布料剪裁、燙花、染色等一步步完成,培養自己對工具的感情。為了更多實現表達的自由度,她還在所學的技法上不斷發展自己的表達語言,形成自己的一整套流程。比如染色,她會在水染過后加一個干染的過程,用染色毛刷在面料上輕輕揉搓。讓面料的植物紋路更有質感、細膩;獨立處理每一片花瓣的剪裁和燙花步驟,讓花呈現更加靈動的姿態。

1.羽毛創意花。

2.黑背創意花。

一朵花的制作是由漿布、剪裁、染色、燙花、花瓣細節表情處理、組合幾步組成。每個步驟都是慢慢地開始,靜靜地收尾。
漿布和剪裁是造花的基礎,漿布讓面料擁有了體現花的質感,剪裁則確定了花的基礎形態;染色環節讓花有色彩,可以將面料干染和濕染,也會在過程中琢磨一些新的方式,手法并沒有特別的限制,力求自然,獨一無二;燙花是造花環節的關鍵,它決定了每一片花瓣的表情、神態,讓原本平整的面料變得立體,變得生動;組合是造花的最后一步,是在探究如何呈現每一朵花的完整面貌。

從“做得像”到逐步建立自己的美學表達,這個過程是從手到心、從心到手的過程。畢竟造花不是可以量化的工作,葉子保持生活中的隨機性,有時候靈感來了會通宵達旦徹夜不睡;有時候需要調整、忙里偷閑,去山里、去花市、去看展,讓自己吸收有營養有價值的東西,讓自己一直處在吸收和再補充的循環里。
在葉子看來,造花的美感來自于把花的美凝固在時間中,造花人實現了一朵花的開放。“你慢慢做它,怎么去表達這個花,完成它,傳達了我對這個世界、或者對美的理解和概念。”她想著日本老師安田說的話,“現在用真絲面料,花著大量時間去完成制作一朵花,本身就是一件奢侈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