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家富
(天津海河金岸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天津國家會展中心位于海河中游,是繼廣州、上海國家會展中心之后商務部確定的第三個國家級會展中心。其功能定位為:中國北方國家會展中心。其建設目標為:最具水平、最具特色的世界級國際化會展中心。
為配合會展運營期間籌撤展車輛調度,滿足期間社會車輛的交通循環,會展中心輪候區作為大型會展運營期間重要配套功能的組成部分,是會展布展期間周邊路網與會展中心展館區的中轉和緩沖區,是會展中心停車區的有效延伸。
分析考慮大型展會最不利情形(擴大系數1.3),以廣交會成熟展會模型及客流規劃為基礎,推算天津國家會展中心高峰日客流規模[1-3]:
廣交會高峰日客流/ 廣交會展廳面積×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展廳面積×130%=20/33.5×19.9×1.3=15.4 萬人次。
布展高峰日貨車交通量約3 000 輛/d。近期客商交通方式將以大巴為主;軌道交通約承擔15%的客流,可有效分擔地面交通的壓力;小汽車和出租車各分擔15%和10%的客流,在停車位供應充分的前提下,小汽車分擔率可以提高到25%。近期道路交通需求:全日抵離交通總量約5.06 萬pcu;高峰小時到達約 0.73 萬 pcu,離開約 0.4 萬 pcu[4]。表1 為近期機動車交通量。

表1 近期機動車交通量
分析考慮大型展會最不利情形(擴大系數1.1),以廣交會成熟展會模型及客流規劃為基礎,推算天津國家會展中心高峰日客流規模[4]:
廣交會高峰日客流/ 廣交會展廳面積×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展廳面積×110%=20/33.5×39.78×1.1=26.1 萬人次。
布展高峰日貨車交通量約5 000 輛/d。遠期軌道交通承擔40%的客流,這也決定了相關線路建設的迫切性;大巴約承擔30%的客流,必須保證足夠的停車泊位;小汽車和出租車各分擔15%和10%的客流。遠期道路交通需求:全日抵離交通總量約7.8 萬pcu;高峰小時到達約0.85 萬pcu,離開約0.48 萬pcu[4]。圖1 為遠期會展總體交通需求分布圖。
根據會展中心地塊交通組織模式分析,輪候區主要服務對象為會展一期。根據《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地區交通規劃研究》會展專項交通預測,近期(即一期運營階段)布展高峰日貨車交通量約3 000 輛/d。根據輪候區規劃停車區域面積計算,可提供約600 個貨車停車位。

圖1 遠期會展總體交通需求分布圖
會展中心展覽分為大型展和普通展兩類。普通展時,只開放部分展館,且露天展場可承擔輪候功能,對輪候區基本無需求,因此僅對大型展布展期間貨車車位需求進行分析。
根據廣交會相關經驗數據[4]可知,大型展布展時間一般為3 d,每天有效布展時間為8 h,因此一次大型展總有效布展時間為:8×3=24 h。
以最不利情況滿展計,即所有展館及露天展場均同時開放,輪候區承擔全部的中轉功能,在一個布展周期內需要服務3 000 輛貨車。由此可以計算出,在一個布展周期內,平均每個車位周轉次數為3 000/600=5 次,平均日貨車交通量為3 000/3=1000輛/d,平均每小時貨車交通量為3 000/24=125 輛/h,平均日車輛周轉率為1 000/600=1.67。
由以上計算可以看出,滿展布展期間,每天最多有2 輛貨車利用車位進行輪候中轉。布展工作時間內平均最大等待時間為4.8 h,即每輛車在進入輪候區后,半天之內即可進入展館區進行布展工作。
此外,由于輪候區與市政道路連接,當輪候區滿停時,后續到達車輛將在市政道路上排隊等待,對城市交通造成一定影響。因此,建議在布展期間,通過統籌安排、綜合調度的手段,對進場貨車按時段平均分配進入輪候區,避免布展車輛對社會道路產生較大影響。
輪候區客車服務功能主要作為會展一期停車場的補充,根據《天津國家會展中心地區交通規劃研究》會展專項交通預測,近期(即一期運營階段)高峰日停車泊位需求:7 500≤P≤12 500。
根據會展中心交通組織分析,輪候區小汽車停車位為展館區小汽車停車位的補充,當輪候區小汽車停車位周轉率取1.5 時,每天可以分擔小汽車交通量2 280×1.5=3 420 輛/d。因此,在會展一期運營期間,可分擔約27%的小汽車停駛需求。
上述貨車及小汽車車位數量計算均為單獨計算,即當計算輪候區停駛大貨車時,輪候區內無小汽車車位,反之,當計算輪候區停駛小汽車時,輪候區內無大貨車車位。對此,在計算及分析中應予以明確區分。
由于貨運和客運性質及特點迥異,建議盡量避免貨車和小汽車同時在輪候區停駛,即應避免出現在展館區全部展廳布展尚未結束時開館納客,并開放輪候區作為小汽車停車區的情況。
該項目為天津國家會展中心重要組成部分,是會展布展期間周邊路網與會展中心展館區的中轉和緩沖區。其主要影響范圍為輪候區相鄰道路:會展海河通道、海沽道、辛柴路。根據停車場配建要求,輪候區分別在會展海河通道、海沽道、辛柴路和會展中心內部通道設置5 處出入口(見圖2、圖3)。

圖2 輪候區客貨車流線(進入輪候區)

圖3 輪候區內部分區及出入口設置
貨車自各方向進入輪候區后,經內部循環,根據提示進入各停車區域。貨車不應出現進入輪候區后直接從輪候區駛出的情況。輪候區僅以與海沽道平行的會展專用通道4 號口作為貨車出口。考慮誤入車輛,將辛柴路橋下1 號口作為誤入車輛出口。海沽道上3 號口封閉,貨車進入會展中心籌撤展后均不再返回輪候區,輪候區貨車流線至此結束。
小汽車自各方向進入停車場(輪候區)之后,經內部循環,根據提示進入各停車區域。小汽車進入停車場后,海沽道上3 號口僅作出口使用。經輪候區停車后,不應出現經會展專用通道4 號口進入會展中心的情況,此通道僅作客車入口使用。小汽車進入停車場(輪候區)后,參展人員可乘穿梭巴士或步行進入會展中心。
綜合會展運營需求及地塊綠化要求,以綠化帶作為分隔帶,將場地劃分為兩個層次。
第一層次在停車區域外圍設置單行環路,連通每一個進出口,使得每個方向進出的車輛都能在這一流線中實現進入和駛離,從而實現通道區域與停車區域的動靜層次區分。
第二層次在停車區內部通過綠化帶分隔出A、B、C、D 4 個停車區域,避免大面積停車區域過于空曠和單調,同時這4 個停車區域也與會展中心的4個區域相呼應。
圖4 為輪候區內部交通組織。

圖4 輪候區內部交通組織
停車場內車輛的停放方式及停發方式直接影響停車場的使用效率。常見停放方式為以下3 種:
(1)平行式停車,即車輛平行于通道停放。這種停車方式占用的停車帶較窄,車輛駛出方便、迅速,但單位長度內停放的車輛少。
(2)垂直式停車,即車輛垂直于通道停放。這種停車方式單位長度內停放的車輛較多,用地比較緊湊。
(3)斜式停車,即車輛與通道成 30°、45°、60°停放。這種停車方式停車帶寬度隨車身長度和停放角度而異,車輛進出、停發方便。
輪候區須滿足兩種車型在不同時段的停放需求,即籌撤展期間滿足大型貨車的停車需求,布展期間滿足社會小型客車的停車需求。基于此需求,提出兩種方案。
方案一:貨車30°斜列式停放、小客車垂直式停放組合設計(見圖5)。

圖5 車位劃分方案一
該設計方案同時施劃小客車車位線和大貨車車位線,貨車和小汽車都有明確的停駛位置,籌撤展期間可大大減少人工管理,提高停放效率,但該組合設計會造成駕駛員一定程度上的誤解。
方案二:小客車垂直式停放,貨車引導式停放(見圖6)。

圖6 車位劃分方案二
該設計方案停車區只施劃小客車車位(標尺格式),方便小客車停駛,對貨車采用人工組織管理,各區域出口前施劃停車等候線,提示出口和排隊方向。該方案在籌撤展期間貨車停駛方面需更多人工管理,大大降低了車輛的停放效率。
經綜合比選,推薦方案二的停車線施劃方法。
隨著會展中心主體展館區和綜合配套區建設的相繼啟動,作為會展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輪候區也進入了同步建設階段。由于展館區內部可停駛車輛數量有限,而會展期間既要兼顧籌撤展及參展效率,又要防止車輛在市政道路上積壓,以免造成社會影響,因此輪候區的緩沖作用十分重要。建議會展運營公司在每次展會之前制訂詳細周全的布撤展計劃,充分利用輪候區的特點,為每一次大型會展的順利進行提供功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