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浩
(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蘇南京 210096)
根據《昆山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昆山市以“大城市、現代化、可持續”為總體目標,合理轉變發展方式,加強中心城市建設,促進城鄉統籌發展,力爭率先實現現代化。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以及人民出行交通結構的變化,對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據規劃,昆山市將形成“雙環- 四聯- 八射”快速路系統。東城大道是昆山市快速路系統外環中東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城市組團之間的聯系、促進沿線產業發展、拓展城市發展空間的重要通道,也是昆山市體育中心承接2023 年上海亞洲杯足球賽的主要交通要道。
本次方案設計研究范圍北起前進東路北側,南至金陽路,全長約5 km。圖1 為改造工程地理位置圖。
根據上位規劃,該項目既是快速路通道,也是規劃S256 省道通道。景王路以北路段為昆山東部核心發展區,開發強度較高,交通功能和服務功能并重,景觀要求高;景王路以南路段為產業區域,以交通功能為主、服務功能為輔,主要分流過境交通及貨運交通。因此,該項目兼具城市客運與貨運功能,技術標準采用一級公路兼城市快速路標準。

圖1 改造工程地理位置圖
本次預測選取有代表性的節點對項目路段交通量進行分段統計。項目預測遠景年為2043 年。各特征年份的斷面交通量預測結果見表1。

表1 項目未來特征年交通量預測表 單位:pcu/d
從預測結果來看,項目路段遠景年平均交通量最大的路段是昆嘉路—終點路段,為101 960 pcu/h。現狀東城大道路段的道路通行能力將不能支撐未來年的路段交通需求,必須進行快速化改造[1]。
根據交通量預測及技術標準論證結論,項目主路采用一級公路兼快速路標準,輔路采用城市主干路標準。主路設計速度為80 km/h,輔路設計速度為60 km/h。采用主六輔四斷面,以下為路基標準橫斷面布置。
主輔路段斷面為64.5 m:3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2 m(側分帶)+8 m(輔路)+2 m(側分帶)+12.25 m(主路)+3 m(中分帶)+12.25 m(主路)+2 m(側分帶)+8 m(輔路)+2 m(側分帶)+3.5 m(非機動車道)+3 m(人行道)。
隧道段斷面為63 m:3 m(人行道)+3.5 m(非機動車道)+2 m(側分帶)+0.5 m(路緣帶)+7 m(輔路)+31 m(隧道)+7 m(輔路)+0.5 m(路緣帶)+2 m(側分帶)+3.5 m(非機動車道)+3 m(人行道)。
現狀道路為城市準快速路,主路設計速度為80 km/h,輔路設計速度為40 km/h。除隧道段外,現狀道路為雙向8 車道,寬51 m,其斷面布置為:4 m(非機動車道)+3 m(側分帶)+15.75 m(行車道)+5 m(中分帶)+15.75 m(行車道)+3 m(側分帶)+4.5 m(非機動車道)。東城大道改造范圍內共有8 處交叉,其中立交兩處,平交6 處。
兩座現狀隧道分別為前進東路隧道及昆嘉路隧道。現狀隧道技術標準為城市快速路標準,單幅建筑限界寬度為12.25 m,隧道總寬為29.6 m,高度為5.0 m,雙向6 車道斷面,最大縱坡為4%。
現狀道路沿線共有河道4 處,分別為南棧涇、老夏駕河、郭石塘、邵涇中心河。沿線另有涵洞1 座,橋梁3 座。
昆山體育中心(見圖2)規劃為昆山市專業足球場,將為2023 年上海亞洲杯足球賽服務。足球場在東城大道設置嘉賓、球員主出入口。
道路沿線電力管線主要是架空500 kV、220 kV電力桿線,分布在道路兩側綠化帶上。500 kV 東石線跨越景王路,35 kV 鹿科線跨越洪湖路,220 kV 全蓬線位于景王路—終點東側綠化帶上。道路沿線景王路以北為住宅,景王路以南為工業區。圖3 為景王路—終點主要控制因素示意圖。

圖2 起點—景王路主要控制因素示意圖

圖3 景王路—終點主要控制因素示意圖
對前進東路隧道進行現狀利用,向南利用現狀地面道路,新建隧道下穿景王路,利用昆嘉路現狀隧道,與郭澤路、大通路右進右出,新建隧道下穿洪湖路(見圖4)。

圖4 方案一總體方案示意圖
對前進東路隧道進行現狀利用,向南利用現狀地面道路,新建隧道連續下穿景王路與昆嘉路(拆除現狀隧道),與郭澤路、大通路右進右出,新建跨線橋上跨洪湖路(見圖5)。
方案一采用節點短隧道方式,其優點是在保證較好的道路交通性的同時,也降低了道路對周邊小區的噪聲污染,同時與亞洲杯體育公園形成較好的景觀協調性。另外,方案一利用了現狀兩處隧道,造價較低,且后期運營養護費用也較低。其缺點是:連續的節點短隧道造成道路縱斷面稍有起伏。

圖5 方案二總體方案示意圖
方案二采用長隧道+ 跨線橋方式,其優點是:將昆嘉路和景王路兩個隧道拉通,道路縱斷面線形好。由于項目南側以廠區為主,因此設置洪湖路跨線橋,降低了洪湖路節點建安費。其缺點是:建長隧道需拆除現狀隧道,造價較高,且后期運營維護費用略高。另外,洪湖路節點有35 kV 高壓線橫穿,建跨線橋需遷改高壓線,前期周期較長。
因此,考慮道路的交通功能以及對現狀隧道的影響、對周圍高壓線的影響,推薦方案一節點短隧道方案。詳細方案比較見表2。

表2 方案比選表
該項目沿線主要與前進東路、景王路、昆嘉路、郭澤路、大通路、洪湖路相交,沿線重要節點主要為昆山體育中心,出入口布置主要考慮沿線交叉口及重要節點的交通疏解。
利用現狀前進東路隧道設置南北兩側出入口,新建景王路北側先出后進出入口,滿足昆山體育中心的快速出行需求,交織段放在輔路上,減少主線交織。
根據交通量預測,景王路和昆嘉路路口為沿線轉向交通量最大的路口,特別是由東南、西南象限轉向的交通量較大。結合總體方案,在景王路隧道南側和昆嘉路南側分別設置出入口,滿足景王路、昆嘉路、東城大道向南出行需求。
郭澤路、大通路出入口交通量較小,為右進右出路口。總體方案在洪湖路設置節點隧道下穿,南北兩側設置出入口,滿足東城大道與洪湖路的溝通。出入口詳細布置見圖6。

圖6 沿線出入口布置圖
項目沿線出入口間距約900 m,最小交織段長度約467 m。交織段增設輔助車道[2],經交通仿真軟件分析,滿足服務水平要求。
現有城市快速路建設大多為老路改造,沿線控制點密集。該項目結合交通需求,綜合考慮現狀隧道、沿線高壓鐵塔及重要出行節點等控制因素,確定了總體方案和出入口布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