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浩浩
(山西煤炭運銷集團陽城西河煤業有限公司, 山西 陽城 048100)
煤礦安全生產備受企業和作業人員的關注,煤礦生產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巷道支護效果和質量。隨著工作面的不斷推進,工作面頂底板情況、煤層情況等均在發生變化,原支護方案無法適應工作面地質變化的情況[1]。因此,需根據工作煤層、頂底板變化情況對巷道支護參數進行優化,進而獲得最佳支護效果,以滿足實際生產的需求。本文著重對某礦502 巷道的支護參數進行優化,并對優化后的支護方案進行試驗驗證其效果。
某煤礦的設計生產能力為60 萬t/a,目前可開采的煤層有4 號、5 號煤層。其中,4 號煤層的厚度較薄可全部開采,5 號煤層的厚度范圍為2.85~8.25 m,平均煤層厚度為5.08 m。該煤礦的502 工作面中的運輸巷道高度為3.2 m,寬度為4 m,其頂底板情況如表1 所示。
在設計初期,結合502 工作面頂底板情況及煤層特征,僅對工作面頂板和巷幫進行了支護,具體支護方案如下。

表1 502 工作面頂底板情況
2.1.1 頂板支護參數
頂板采用錨桿+錨索的聯合支護。其中,錨桿支護參數中,錨桿之間的間距為1 000 mm,每排錨桿之間間距為1 500 mm,每排錨桿的數量為4 根;所采用錨桿型號為左旋無縱筋螺旋鋼筋,鋼筋的直徑為22 mm,錨桿的長度為2 m;錨桿采用2 支樹脂藥卷進行固定,錨桿對應錨固的直徑為28 mm,錨固長度為950 mm;錨索支護參數中,錨索之間的間距為1 000 mm,每排錨索之間間距為1 500 mm;錨索的直徑為18.9 mm,長度為7.3 m;錨索采用3 支樹脂藥卷進行固定,對應錨固鉆孔的直徑為19 mm[2]。
2.1.2 巷幫支護參數
工作面巷道兩幫采用錨桿支護,具體支護參數如下中,每排錨桿之間的間距為1 500 mm,錨桿之間的間距為1 000 mm,且每排錨桿的數量為3 根;所采用錨桿的類型為左旋螺紋鋼樹脂錨桿,錨桿直徑為18 mm;采用2 支樹脂藥卷對錨桿進行錨固;為錨桿配置塑料網護幫,護幫的寬度為2 000 mm,長度為2 500 mm,護幫網片的規格為邊長為50 mm 的正方形[3]。
502 工作面支護斷面如圖1 所示。

圖1 502 斷面原支護斷面圖(單位:mm)
在實踐生產中,在原支護方案下502 工作面頂板出現較大的裂縫,且巷道兩幫均出現較大的變形。為了準確掌握原支護方案的缺陷,對502 工作面設置監測斷面,對頂板和巷幫變形的具體數值進行監測,監測結果如表2 所示。

表2 502 工作面巷道變形定量分析 mm
綜上所述,工作面當前的支護方案存在一定的缺陷,導致其對巷道頂板和兩幫圍巖的控制效果較差[4]。為保證工作面的安全生產,急需對工作面的支護參數進行優化。
3.1.1 錨桿參數的優化
基于自穩隱形拱理論,當運輸順槽頂板固定錨索后其對應的自穩隱形拱高度為1.9 m。則,頂板所需錨桿的長度L 計算公式如式(1)所示:

式中:L1為頂錨桿外露的長度,L1=0.1 m;L2為自穩隱形拱高度,L2=1.9 m;L3為錨桿伸入自穩隱形拱外的距離,L3=0.5m。經計算可知,頂錨桿的總長度為2.5m。
根據頂錨桿長度為2.5 m,結合當前市面錨桿的通用規格,擬選用頂錨桿的直徑為20 mm。根據式(2)計算得出每排錨桿的數量n:

式中:n 為每排錨桿的數量,G 為頂板冒落拱內錨桿承擔煤體的載荷,G=151.98 kN;QB為所選型錨桿的屈服強度,QB=65 kN[4]。經計算得n=4.67。則,取每排錨桿的數量為5 根。由于巷道的寬度為6 200 m,則確定錨桿之間的間排距為1 400 mm,對應每排錨桿的間距為900 mm。
最終確定針對運輸順槽頂板的錨桿支護所選型的錨桿參數為:直徑為20 mm,長度為2 500 mm,間排距為900 mm×1 400 mm,每排錨桿的數量為5 根[5]。
同理,運輸順槽巷幫錨桿支護所選型錨桿的參數為:直徑為20 mm,長度為2 200 mm,每排錨桿數量為3 根,間排距為700 mm×1 400 mm。
3.1.2 錨索參數的優化
錨索長度的計算如式(3)所示:

式中:Ls為錨索總長度;La為直接頂厚度,La=4.3 m;Lb為錨索自由段長度,Lb=3.2 m;Lc為錨索外露長度,Lc=0.3 m。經計算得:錨索總長度為7.8 m。
由于錨桿的間距為1 400 mm,故選擇錨索的間距同樣為1 400 mm,結合支護經驗選擇錨索與錨索之間的間距為1 600 m。
為驗證502 工作面巷道支護參數優化后的支護效果,對優化后支護方案在工作面實施20 d 內巷道某50 m 段頂板和兩幫的變形情況進行監測,監測結果如圖2 所示。

圖2 支護參數優化后工作面變形情況監測結果
如圖2 所示,工作面支護參數經優化設計后,巷道頂板的最大變形量約為32.5 mm,遠小于原支護方案下頂板348.2 mm 的變形量;巷道兩幫的最大變形量不到10 mm,遠小于原支護方案下巷道兩幫450.1 mm 的變形量。
綜上所述,經對502 工作面巷道支護參數進行優化設計后,現有的支護方案能夠對巷道頂板和兩幫的圍巖變形進行很好的控制。
一直以來,煤礦安全生產是備受關注的話題,巷道的支護效果和質量直接決定煤礦的安全生產。為保證巷道支護效果需根據工作面煤層、地質以及頂底板情況的變化對支護參數進行實時調整。本文對某煤礦502 工作面的支護參數進行優化設計后巷道頂板的最大變形量約為32.5 mm,遠小于原支護方案下頂板348.2 mm 的變形量;巷道兩幫的最大變形量不到10 mm,遠小于原支護方案下巷道兩幫450.1 mm 的變形量。總之,優化后的支護參數能夠實現對工作面巷道圍巖的良好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