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軍
(霍州煤電集團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 山西 呂梁 033102)
現國內外煤礦巷道開口拐彎基本采用傳統的炮掘工藝,致使掘進效率低,安全系數低,出渣人工勞動強度大,炮掘工藝復雜對管路設備破壞嚴重。日前,地方監管嚴格,火工品申領困難,煤礦巷道的開口拐彎成為困擾煤礦高速發展的難題。自2015 年以來,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在如何提高礦井“安全、高產、高效”方面下功夫,經過五年的發展歷程,已完全淘汰炮掘工藝,在各類巖、煤巷及硐室拐彎開口、施工作業,以及采掘工作面過構造全部采用綜掘工藝,徹底淘汰火工品使用,真正實現采掘機械化水平100%,為礦井實現安全、高效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霍州煤電集團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現目前普遍使用綜掘機拐彎開口,徹底淘汰了繁瑣的炮掘工藝,現以霍州煤電集團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店坪礦2031 巷(以下簡稱A 巷)向2031 切巷(以下簡稱B巷)90°拐彎為例來說明綜掘機直角拐彎在井下的應用,兩巷寬均為4.6 m,采用“三八”制作業,現使用EBZ-260 綜掘機。EBZ-260 綜掘機基本參數:長×寬×高=12 m×2.7(3.6)m×1.96 m(綜掘機機身寬度2.7 m,鏟板寬度3.6 m),截割臂向左(向右)最大擺動角度33°。
1)井下工作面巷道在拐彎開口前,根據巷道施工寬度、綜掘機設備尺寸參數、確定開拐彎口位置,拿出綜掘機拐彎開口設計方案。
理論依據為:如圖1 所示,綜掘機機身中心線與現有巷道成45°夾角時,機身前后兩點間的距離為綜掘機拐彎的最小距離;兩條巷道的拐角點必須過綜掘機機身的中點,根據以上條件利用三角函數確定開口位置為11 m。

圖1 綜掘機拐彎開口跨度計算示意圖
2)綜掘機距拐彎開口剩余13 m 時,加強巷道支護,需縮小A 段巷道錨桿、錨索排距(在原基礎上縮小100~200 mm),確保綜掘機拐彎開口期間A 段巷道的頂板管理。A 段巷道掘進至B 段巷道設計拐彎開口位置時,將B 段巷道開口處幫部支護高強錨桿、菱形網變為塑料錨桿及塑料網,便于綜掘機拐彎開口期間快速截割。
A 巷利用綜掘機+ 單軌吊起吊二運皮帶機頭出煤的方式進行施工。拐彎施工期間工作面采用短掘短支,割一排支一排。當綜掘機拐彎角度較大,綜掘機二運皮帶無法與順槽皮帶搭接時,在頂板施工單軌吊梁,用3T 倒鏈將綜掘機二運皮帶懸吊于單軌吊上,只割煤不出煤,待支護完成后,通過來回調整綜掘機角度進行出煤,以此類推。綜掘機擺正后恢復正規循環作業。綜掘機拐彎及絞車硐室施工工藝流程如下頁圖2 所示。具體分環節、分區段施工工藝如下:
1)首先小斷面正常掘進至1 號絞車硐室,完成1號絞車硐室的施工,省去安裝期間單獨施工1 號絞車硐室,完成1 號絞車硐室施工后將綜掘機退至切巷拐彎開口位置,進行直角拐彎切巷施工。
2)A 巷開口前5 m 段。完成1 號絞車硐室施工后,將綜掘機退機進行直角拐彎,此施工階段循環進度為1 m,每班1 個循環,工期為1 個圓班,施工時采用短掘短支的支護形式。綜掘機退機至開口左幫11 m 處進行擴刷,此過程中綜掘機邊割煤邊出煤。通過不斷調整綜掘機角度來回進退割煤至A 巷老山側幫部位置,當綜掘機與二運皮帶夾角過大灑煤未能滿足正常出煤時,只割煤不出煤,割煤后退機調整綜掘機與二運皮帶角度進行出煤。

圖2 綜掘機拐彎示意圖
3)A 巷開口 5~8 m 段。循環進度為 2 m,每班 1個循環。此時綜掘機二運皮帶由于角度過大,機頭無法與皮帶機尾正常搭接,調整綜掘機角度將綜掘機在A 巷擺正,然后在A 巷向正前方向截割5 m,此過程只割煤不出煤完成一個循環后進行永久支護,以此類推。在A 巷距老山側幫部1.8 m 處施工單軌吊采用3T 倒鏈起吊二運皮帶機頭,且單軌吊機頭要位于皮帶正上方。結合現場需要單軌吊可以實現彎曲拐彎,此時綜掘機二運皮帶方可順著單軌吊前后移動,此時利用綜掘機小溜子及其二運皮帶進行裝煤并儲煤,退機使二運皮帶機頭位于皮帶上方時開皮帶,進行卸煤,至工作面煤出干凈后方可繼續掘進,以此類推。
4)A 巷開口 8~11 m 段。循環進度為 2 m,每班 2個循環。此階段由于拐彎角度較大,將二運皮帶由單軌吊進行起吊,二運皮帶機頭位于皮帶機尾上方,此過程只割煤不出煤完成一個循環后進行永久支護。待永久支護完成后進行出煤,通過綜掘機鏟板裝煤,綜掘機小溜子儲煤,移動綜掘至二運皮帶上方后進行出煤,以此類推至完成該階段掘進[1-2]。
5)A 巷開口 11 m 段以后。循環進度為 2 m,每班2 個循環。此時綜掘機機身方可于B 巷擺正完成切巷拐彎開口工作。退機調整綜掘機機身角度,施工2號絞車硐室,待2 號絞車硐室施工完成后,將綜掘機開至B 巷進行切巷的施工,延長A 巷皮帶至A、B 交界處,在B 巷施工單軌吊起吊綜掘機二運皮帶機頭,進行出煤。待B 巷掘進35~40 m 后方可安裝皮帶與A 巷皮帶正常搭接出煤。進行切巷的施工完成綜掘拐彎工作,如圖3。

圖3 綜掘機拐彎后示意圖
1)減少了炮掘期間繁瑣的安全檢查及管控工作,提高了安全系數。
2)取締了煤巷使用鋼絲繩牽引耙裝機出渣作業。
傳統的巷道拐彎工藝為先炮掘開口位置對幫施工5 m 的耙礦(巖)機硐室,然后開口施工35~40 m后,進綜掘機進行綜掘作業。(綜掘機長度為12 m、綜掘機二運皮帶為10 m、1 m 普通皮帶為10 m、安全距離為5 m)共影響工期12 d,而綜掘開口3 個原班可完成開口工作。
減少了拐彎期間臨時支護、出渣等環節中的人工參與,杜絕了耙礦(巖)機在煤巷中使用的違規操作,取消了耙礦機組裝、回撤等工序,提高了整體生產效率;免去安裝期間刷擴工作及絞車硐室的施工[3-4]。
傳統的巷道拐彎工藝為先炮掘開口位置對幫施工5 m 的耙礦(巖)機硐室,然后開口施工35~40 m。其中:布置炮眼40 個/m,累計施工1 600 個炮眼;每個炮眼放1 條炸藥和1 個雷管,共需要炸藥1.2 t、雷管 2 000 發,每發雷管 3.04 元,炸藥 12 930 元 /t,累計節約火工品費用21 596 元。
減少了爆破期間產生有毒有害氣體CO、NO2等的排放,改善了井下的作業環境。
綜掘機的開口拐彎適用于≥90°各類巖、煤巷及硐室拐彎開口、施工作業,目前在呂梁山煤電有限公司已普遍應用,該技術的應用徹底淘汰了礦井火工品的使用,真正實現采掘機械化水平100%,為礦井實現高產、高效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