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鳴謙,薛 莉,趙 珺,代漢萍,雷家軍
(沈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院,遼寧 110866)
草莓(Fragaria×ananassaDuch.)為薔薇科草莓屬多年生漿果類草本果樹,是世界上栽培最為廣泛的果樹種類之一,素有“漿果皇后”的美稱[1]。草莓不僅可以鮮食,而且還可加工成草莓酒、草莓汁、草莓蜜餞、草莓罐頭等,其中草莓醬是國際市場最暢銷的高檔果醬之一。草莓營養價值高,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1等多種維生素,鉀、磷、鈣、鐵等礦質元素,鞣花酸、類黃酮等多種抗氧化物質,在提高人體機體免疫力、抗衰老、防止癌癥發生、預防多種疾病、促進腸胃吸收等方面有很好的功效。
草莓在世界范圍內廣泛栽培,在2009—2018年最近10年間,世界草莓種植面積有小幅增加,從2009年的31.84萬hm2增長至2018年的37.24萬hm2(表1),但產量有較大程度的增長,從2009年的639.95萬t增長至2018年的833.71萬t(圖1)。隨著設施條件和栽培技術的進步,世界草莓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有了一定提高,從20.10 t/hm2增長至22.39 t/hm2。中國草莓產業在此10年間發展十分迅速,草莓種植面積從2009年的7.41萬hm2迅速增長至2018年的11.11萬hm2,草莓年產量也由2009年的181.33萬t增長至2018年的296.43萬t,單位面積產量從24.47 t/hm2增長至26.68 t/hm2,雖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但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表1 最近10年世界及中國草莓種植面積對比

圖1 世界及中國近10年草莓年產量變化比較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統計[2],2018年世界草莓種植總面積為37.24萬hm2,其中,中國草莓種植面積最大,為11.11萬hm2,占世界草莓總種植面積的29.8%,其次為波蘭(4.78萬hm2)、俄羅斯(2.98萬hm2)、美國(1.99萬hm2)、土耳其(1.61萬hm2)、德國(1.40萬hm2)、墨西哥(1.37萬hm2)、埃及(0.89萬hm2)、白俄羅斯(0.87萬hm2)、烏克蘭(0.79萬hm2)、西班牙(0.70萬hm2)等。2018年世界草莓年產量833.71萬t,中國草莓產量自1994年以來一直位居世界首位。2018年中國草莓總產量為296.43萬t,占世界草莓總產量的35.6%,其次為美國(129.6萬t)、墨西哥(65.4萬t)、土耳其(44.1萬t)、埃及(36.3萬t)、西班牙(34.5萬t)、韓國(21.3萬t)、俄羅斯(19.9萬t)、波蘭(19.6萬t)、日本(16.3萬t)、摩洛哥(14.3萬t)等(圖2)。目前世界各國草莓單產最高的國家為美國(65.1 t/hm2),其次為西班牙(49.0 t/hm2)、墨西哥(47.9 t/hm2)、以色列(44.2 t/hm2)及摩洛哥(43.8 t/hm2),中國草莓單產為26.7 t/hm2,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但與前幾位差距較大。

圖2 世界前10位草莓主產國年產量比較(2018年)
2018年,在世界各大洲中,歐洲草莓種植面積最大(16.4萬hm2),占世界草莓總種植面積的43.9%,其次為亞洲14.6萬hm2(占39.3%)、北美洲3.7萬hm2(占10.1%),其余各洲面積較小,如:非洲1.3萬hm2、南美洲0.9萬hm2、大洋洲0.3萬hm2,這3個洲草莓種植面積共計不到世界的10%。世界各大洲草莓產量中,亞洲年產量最多,為388.9萬t,占世界草莓總產量的46.64%;其次為北美洲199.9萬t(占23.97%)、歐洲168.0萬t(占20.15%);南美洲18.1萬t、大洋洲6.2萬t,共占不到10%。
歐洲草莓產量及種植面積在2015年之后,受世界其他新產區沖擊及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影響,出現小幅回落,產量從2015年的178.7萬t下降至2018年的168.0萬t,種植面積也出現小幅萎縮,由2015年的16.8萬hm2下降至2018年的16.4萬hm2。目前,在歐洲種植面積超過5 000 hm2的國家有波蘭、俄羅斯、德國、白俄羅斯、烏克蘭、西班牙和塞爾維亞,其中西班牙單位面積產量最高,為49.02 t/hm2,而種植面積較大的波蘭(4.09 t/hm2)、俄羅斯(6.69 t/hm2)等單位面積產量較低。西班牙為歐洲最大的草莓生產國,主要以塑料大棚避雨和小拱棚栽培為主,年產量達34.5萬t,但其與法國、波蘭、德國一樣,年產量較往年呈下降趨勢。俄羅斯產量與往年基本持平,其近10年草莓種植面積由2009年2.60萬hm2增長至2018年的2.98萬hm2,主要以大型集體農莊為單位,采用露地栽培方式,生產的草莓主要用于冷凍、加工或制果醬。但英國草莓產量在近10年呈逐年上升趨勢,已由2009年的11.0萬t增長至2018年的13.2萬t。波蘭2018年草莓種植面積為4.78萬hm2,目前仍是歐洲草莓種植面積最大的國家、世界排第2位,但產量在歐洲排第3位、世界排第9位,主要原因是其基本為露地栽培、管理較為粗放、單位面積產量較低。波蘭主要生產鮮果用于加工、出口,草莓種植面積近些年呈逐年遞減趨勢。
北美洲的草莓種植面積有增加的趨勢,從2009年的3.36萬hm2增長至2018年的3.75萬hm2,其年產量從2009年的130.92萬t增長至2018年的199.96萬t,其中墨西哥草莓產業發展最為迅猛,在2009—2018年的10年間,其草莓種植面積從0.67萬hm2增長至1.37萬hm2,增長了1倍以上,產量從2009年的23.30萬t增長至2018年的65.36萬t,增長近3倍。另外加拿大和哥倫比亞草莓種植面積也略有增長。美國是北美洲最大的草莓生產國,其草莓種植面積正逐年下降,2018年種植面積為1.99萬hm2,較2009年減少0.36萬hm2,但年產量卻略有增加,從2009年的127.06萬t增長至2018年的129.63萬t。美國草莓單產遠高于其他國家,2018年其單位面積草莓產量為65.08 t/hm2,比中國的單產高1倍。美國草莓種植在全國分布廣泛,介于北緯25~49°之間,大部分地區屬溫帶和亞熱帶氣候,以露地栽培形式為主,全國共有37個州進行草莓生產,從南部的佛羅里達州沿大西洋向北、密西西比河谷及加利福尼亞州沿太平洋向北,形成了八大生產區域,其中加利福尼亞州為美國最大的草莓產區,其草莓種植面積占美國的72%,供應了美國近90%的草莓,由于其氣候溫暖濕潤,非常適于短日性品種的花芽連續分化和植株生長發育,鮮果采收期長,產量很高,另外一些日中性品種也有應用。佛羅里達州草莓產量在美國排名第2,種植面積占美國的20%,主要進行冬季草莓生產,一般收獲期從12月中旬開始至第2年5月中旬結束;其次為俄勒岡州、華盛頓州等西北地區,該地區冬季雨水充沛,但果實成熟期降雨較少,草莓色澤極佳,主要以生產加工及冷凍草莓為主。每年的2—6月為美國草莓大量上市期,整個生產季可持續5~6個月。美國草莓生產和其他農作物一樣,主要以大型農場為主,實行集約化經營、規模化生產、專業化管理和機械化操作。
亞洲草莓種植面積在2009—2018年增長較快,在10年間草莓種植面積由10.51萬hm2增長至14.63萬hm2,產量從256.95萬t增長至388.91萬t。其中中國是亞洲第一大草莓生產國,草莓的產量和種植面積在這10年間迅速增長,適應多樣化氣候和不同生產力水平的多種多樣栽培形式是中國草莓生產的最大特點[3]。在中國的帶領下,目前亞洲草莓已成為世界草莓生產的中心[4],2018年中國草莓產量為296.43萬t,比2009年增長了63.47%。此外,土耳其草莓年產量也大幅增長,目前已躍居亞洲第2位、世界第4位,同比增長50.02%。日本和韓國在2009—2018年10年間,草莓種植面積均有小幅下降,但其草莓產量基本持平,甚至有小幅增長,它們主要以精細化的溫室栽培為主[5],其中70%的種苗采用組織培養脫毒苗進行生產。日本目前草莓栽培面積最大的地區為栃木縣,其次為福岡縣[6]。日本草莓栽培技術水平高,病害發生少,品質優良,并采用促成栽培技術提早鮮果供應、利用北海道冷涼的氣候條件進行夏秋季生產,可基本保證全國草莓鮮果的周年供應。
非洲草莓種植面積雖有小幅增長,但其產量卻有所下降,其草莓種植面積由2009年的1.00萬hm2增長至2018年的1.34萬hm2,但年產量卻從2009年的61.47萬t下降至52.57萬t。其中,埃及為目前非洲草莓種植面積及產量最大的國家,2018年草莓種植面積為0.89萬hm2,年產量達36.26萬t,比2009年分別增長了54.09%和49.37%。另外摩洛哥的草莓種植面積及產量也有小幅增長。
南美洲草莓種植面積在2009—2018年間略有下降,但其產量卻有較大增加,從2009年的14.14萬t增長至2018年的18.13萬t。其中哥倫比亞草莓產量在南美洲排名第1,2018年其草莓產量為5.78萬t,較2009年增長18.81%。另外產量排名第2的委內瑞拉草莓產業發展十分迅速,其草莓產量已從2009年的1.50萬t增長至2018年的4.78萬t,增長了218.7%。
大洋洲草莓種植面積很小,但在10年期間翻了近2倍,目前其種植面積已達0.30萬hm2,其產量從2009年的3.41萬t增長至2018年的6.21萬t,增幅近2倍,其中澳大利亞草莓產量占大洋洲總產量的92.4%,2018年草莓產量為5.74萬t,較2009年翻了近1番。
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最新數據表明,2017年世界草莓總進口量為94.75萬t,進口額為28.76億美元,2008—2017年10年間,世界草莓進口量增加了30.14萬t,進口額增長了10.32億美元。目前世界草莓進口量(進口額)排名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美國16.66萬t(6.43億美元)、加拿大11.05萬t(3.51億美元)、德國10.84萬t(2.77億美元)、英國7.31萬t(2.20億美元)、法國5.32萬t(1.84億美元)(表2)。

表2 2015—2017年世界主要草莓進口國進口量
美國草莓進口量、進口額自2012年超越加拿大后連續多年排名世界第一,在2008—2017年的10年間,美國草莓進口量從2008年的6.49萬t增長至2017年的16.66萬t,增長156.7%。其草莓進口額較2008年增長了5.20億美元,增長425.29%。加拿大進口量較2008年有小幅增加,增長了0.74萬t,但自2012年后,加拿大、德國進口量呈現下降趨勢。英國、法國等由于生產技術及品種更新等原因,使國內草莓產量較往年有所增加,2008—2017年草莓進口量及進口額總體呈下降的趨勢,其中法國進口量減少較多,從2008年的10.49萬t降低至2017年的7.31萬t,減少接近3成。中國為草莓生產大國,草莓鮮果供應充足,所以極少進口草莓,主要進口的地區集中在中國香港、澳門和臺灣省。
2017年世界草莓總出口量為95.14萬t。2008—2017年的10年間,世界草莓出口量增加了33.52萬t,出口額增長了8.46億美元。目前世界草莓出口量(出口額)排名前5位的國家分別為西班牙30.43萬t(6.63億美元)、美國14.64萬t(4.73億美元)、墨西哥12.62萬t(4.28億美元)、荷蘭5.96萬t(2.85億美元)、比利時4.79萬t(1.84億美元)(表3)。

表3 2015—2017年世界主要草莓出口國出口量
目前,西班牙為世界第一大草莓出口國,2017年草莓出口量為30.43萬t,占其當年草莓總產量的84.43%,在2008—2017年間,其草莓出口量增長了11.62萬t。美國在2008—2017年間草莓出口量增長緩慢但較穩定,出口量僅增加1.71萬t。墨西哥隨著其草莓產業的蓬勃發展,其草莓出口量也大幅上升,目前已躍居世界第三大草莓出口國,已從2008年的年出口7.18萬t增長至2017年的12.62萬t,出口量翻了近1番。2017年荷蘭草莓年產量為6.61萬t,其中90.14%用于出口,并且在2008—2017年間,雖然草莓種植面積不斷萎縮,但其草莓出口量卻連年攀升,已從3.19萬t增長至5.96萬t。中國在近10年間草莓出口量受國際市場的影響波動較大,從幾千噸到幾萬噸不等,出口品種以‘哈尼’‘達賽萊克特’‘全明星’‘甜查理’等為主,主要出口產地為山東、遼寧、河北等省,出口產品主要包括速凍草莓、單凍草莓、加糖速凍草莓等,銷往日本、歐洲和美國。目前從土地面積、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看,中國草莓出口仍有較大潛力。
世界草莓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生產和貿易方面已日臻成熟。近年來,世界草莓年產量及種植面積增長減緩,草莓產業已經由快速增長期進入了穩定發展期,其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也逐漸顯現出來。
3.1.1勞動力緊張、老齡化嚴重
隨著世界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及城市化的逐步推進,部分發達國家出現勞動力成本上升、勞動力老齡化程度加重的情況。例如,2018年日本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比率為28.1%[7],老齡化嚴重,勞動力不足,而草莓生產過程中勞動強度較大,大部分工作需要依靠人工操作,從而導致日本草莓種植面積近年來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目前美國草莓產業也主要面臨著勞動力短缺、生產及人工成本提高等問題。近幾年來我國草莓生產中勞動力緊張和老齡化加重的問題也開始顯現。在全世界范圍內,除美國外,草莓生產中心已經由過去的西班牙、意大利、日本等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逐漸轉移,包括中國、墨西哥、土耳其、埃及等國近20年來草莓產量增長十分迅速,而日本、法國、德國等發達國家草莓栽培面積卻連年下降。
3.1.2種苗質量差、精深加工不夠
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技術方面的不足,草莓生產過程標準化程度低,部分地區仍采用自繁自育的傳統育苗方式,多年使用導致種苗質量下降,品種退化和品質下降嚴重,草莓脫毒苗由于成本過高導致使用率較低[8]。大部分地區草莓消費仍以鮮食為主,或以草莓初級加工產品如草莓罐頭、草莓干等為主[9],深加工產品如草莓保健品等較少,另外鮮果冷鏈運輸不夠成熟,鮮果損耗較大。
3.1.3病蟲害仍然嚴重、自然災害頻發
全球草莓產區土壤連作障礙嚴重,病蟲害發生較多,從而促使生產者增加農藥的使用,很多地區在藥物應用及以預防為主的病蟲害防治方面仍然存在不足,這對草莓品質和安全性造成了較大的影響。近年來,世界氣候多變,自然災害頻發,洪澇災害、雨雪冰凍災害、大風災害等毀壞草莓種植設施與土地,使草莓種植者損失較重。例如,2018年1月,我國中部地區的安徽、河南、湖北、江蘇、陜西等省先后出現的大雪或暴雪,造成草莓花和果實嚴重凍害及大棚倒塌,莓農損失嚴重。
3.2.1種植智能化、機械化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及機器人技術在草莓生產中的應用,草莓生產將逐步趨于智能化和機械化,未來這些領域的更多技術手段將用于草莓生產中,例如,德國、日本研發的草莓果實色選采摘系統、草莓種苗高溫噴霧殺菌系統等,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力成本、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日本最新研發的利用蒸熱噴霧防治草莓病蟲害技術,在處理箱內,當濕度達到100%時,在50 ℃下處理缽栽草莓苗10 min(但整個過程需要1 h左右),可有效防除白粉病、蚜蟲、紅蜘蛛等,該技術被評為日本農業新技術十大新聞之一。
3.2.2果品綠色化、有機化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食品品質和安全性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草莓作為一種不耐運輸、不耐清洗的水果,在鮮食、加工的過程中都要保證安全、無污染,世界各國相繼出臺有機食品生產和檢測標準,未來生產將逐步趨向綠色化和有機化。例如,2020年2—7月在美國紐約超市銷售的有機草莓(7.99美元/磅)比普通草莓(4.99美元/磅)價格高,但有機草莓仍然供不應求。同時,為了適應大規模生產、適應不同地區氣候類型,以及滿足人們對草莓品質的要求,將會開發出果實商品性狀更加優良、更適合不同產地的草莓新品種[10]。
3.2.3生產標準化、精細化
對于部分發展中國家來說,優質的草莓種苗、優良的草莓品種,是草莓產量和品質的關鍵,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仍需大力推廣草莓標準化種植技術,結合地理及氣候條件,區劃草莓產地,建立草莓生產標準化制度,提高草莓品質。同時延長草莓產業鏈,開發草莓精深加工的功能性產品,如開發富含維生素C、鞣花酸、多酚類物質等產品,以提高機體免疫力、防癌、促進消化吸收等[11],也將是今后草莓發展一個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