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一百”,煙臺打造全域旅游新模式
Yantai Forged New All-for-one Tourism Mode in Five-hundred Joint Projects
2016年,煙臺成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首批創建單位以來,中共煙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全域旅游發展,把文旅產業列入八大主導產業重點培育,取得顯著成效。全域旅游“兩核突破、一帶引領、一廊貫穿、五區聚集”的“2115”發展大格局持續深化,中心城區都市休閑核、蓬長生態旅游核、濱海一線旅游帶“兩核一帶”旅游發展新格局初見成效,蓬萊區成功創建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全市旅游產業主要經濟指標一直位居全省前三位,2019年接待游客數突破8600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總額突破1200億元。
2020年,煙臺部署實施全域旅游“五個一百”鮮美化工程,用五年的時間,持續集中打造城市、鄉村、海洋、文化、綜合五大主題500個節點項目,推進城鄉、陸海、白天夜間、淡季旺季的統籌聯動,做到全覆蓋、全天候、全季節。
國家級試點,煙臺在列!
Yantai Listed Among National Pilot Cities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五部門印發通知,同意北京市朝陽區等51個城市(區)列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明確將加強對試點城市的工作指導和政策支持;同時要求試點城市所在省(區、市)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會同同級財政、人民銀行、銀保監和證監部門加大支持力度,做好試點工作的跟蹤評估,及時總結宣傳試點經驗,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
山東多地在列,包括濰坊市、德州市、濟南市、煙臺市、青島市即墨區。
煙臺階段性減免社保費63.15億元
Yantai Temporarily Reduced Social Security Fees of 6.315 Billion RMB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為紓解企業困難,助推企業復工復產,支持穩定和擴大就業,人社部、省、市先后兩次下發關于階段性減免企業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單位繳費的通知,從去年2月到12月對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實行免征,從去年2月到6月對大型企業等其他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實行減半征收。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市共對76968戶企業減免三項社保費63.15億元,其中:減半征收1292戶大型企業、1197戶民辦非企業和社會團體等各類社會組織單位繳費部分,減收社會保險費6.6億元;免征74479戶中小微企業和以單位名義參保的個體工商戶單位繳費部分,免收社會保險費56.55億元,有力助推了企業發展。對減免范圍外其他類型單位,做到應收盡收。
亞洲最大多用途滾裝船在龍口港投運
Asias Biggest Multi-purpose Ro/Ro Ship Put Into Operation in Longkou Port
1月7日,“渤海恒達”號在山東港口煙臺港龍口港客運碼頭開啟首航,投入“龍口—旅順”航線運營。
“渤海恒達”輪是渤海恒通輪渡有限公司斥資4.1億元建造的兩艘多用途滾裝船中的一艘,是“渤海恒通”輪的姊妹船。“渤海恒達”輪總長189.9米,型寬26.4米,船舶總噸2.5萬噸,擁有3米寬度的車道線約2700米,可裝載大小車輛300余輛,擁有3層車輛艙,上甲板高度15.4米,設計吃水6米,續航力最大約5000海里,服務航速可達到17節,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目前亞洲最大、最安全、最先進的多用途滾裝船。該輪是根據渤海灣特殊海況和氣象特點專門設計的,船體結構強度、船舶穩性、動力及機電設備等均滿足無限航區要求。
煙臺造“德建”號搶險打撈工程船下水
Dejian Disaster Relief and Salvaging Engineering Ship Made in Yantai Launched
1月9日,中集來福士為交通運輸部煙臺打撈局建造的插樁式搶險打撈工程船在龍口廠區舉行下水暨命名儀式。該船命名為“德建”號,將為我國北方近海海域快速應急打撈和風電安裝再添重器。
“德建”號由我國自主研發設計,船長132.1米,型寬41.3米,型深9米,配置4條90米長圓柱型樁腿及液壓插銷式升降系統,最大作業水深50米,可變載荷5000噸;具備自升自航能力和DP-2 級動力定位能力;作業甲板面積約2800平方米,安裝1200噸繞樁式重型起重機;設計航速10節,自持力20天,續航力3600海里,可適用于無限航區航行;定員220人,入級中國船級社。該船具備起重、運輸、儲存及補給等搶險打撈作業支持功能,可用于打撈作業現場的設備吊運、小型沉船整體打撈、大型沉船輔助打撈、沉船貨物缷貨和艙內存油缷載以及現場作業人員的生活支持等工作,還可用于近海風電場風機運輸和安裝,兼顧平臺維修、生活支持等工作。
新能源電池鎳鈷新材料項目在煙臺落地
New-energy Battery Ni-co New Material Project Landed in Yantai
日前,由煙臺生產力促進中心引進的紅土鎳礦生產新能源電池鎳鈷新材料項目在蓬萊區正式注冊,注冊資金5000萬元。該項目投產后,將破解國家鎳鈷戰略資源依靠進口的瓶頸。
該項目由天津盈輝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一期總投資1.5億元,占地約50畝,擬建設年產3000噸新能源電池鎳鈷新材料項目,可實現銷售收入4億元,利稅1.6億元;二期再投資4.5億元,形成1.2萬噸鎳鈷新材料規模,打造鎳鈷新材料龍頭技術企業。該項目依托余艾冰院士團隊、天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合作,由環保優勢企業、化工冶金優勢院所近十年聯合研發,形成了完善的鎳鈷新技術知識產權體系。該技術國際領先,投資小,效益高,可作為示范性工程進行推廣。同時,依托煙臺港口優勢,依靠技術孵化產業,可帶動百億投資,形成千億產業聚集區。
全國首個創新微球制劑“煙臺造”
The Worlds First Innovative Microsphere Agent Made in Yantai
近日,綠葉制藥集團自主研發的創新制劑——瑞欣妥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上市批準,將用于治療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癥以及其他各種精神病性狀態的明顯的陽性癥狀和明顯的陰性癥狀,可減輕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的情感癥狀。作為注射用緩釋微球制劑,瑞欣妥 是全國首個自主研發、開展全球注冊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微球制劑。
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硅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揭牌
Silicon Industry Technological and Innovative Center of Shandong Apples · Tech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Fruit Industry Opened
1月16日,由山東蘋果產研院與煙臺斯立康硅產業科學研究院合作共建的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硅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揭牌。這個煙臺果業“硅谷”將加強硅肥研究,研發新型硅肥料,開發富硅果品,提高果實品質,推動煙臺果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山東蘋果·果業產業技術研究院,旨在集聚果業科技創新資源、實現“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創新,推動果業特色化、集群化、現代化、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打造全省乃至全國蘋果果業自主創新高地。自2020年3月注冊成立以來,已與中國農科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山東農業大學、濟南果品研究院等20余個科研機構、企業簽署合作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