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AMD移動銳龍5000U系列的量產上市,15W TDP的低功耗處理器市場即將迎來洗牌。相信大家現在最關心的問題,就是AMD Zen 3微架構和英特爾Willow Cove微架構孰強孰弱吧?下面,咱們就先來看看新一代銳龍7和酷睿i7陣營的高端低功耗處理器的性能排行情況吧。
目前AMD銳龍7 580 0U最大的競爭對手,除了自家的銳龍7 480 0U以外,就是來自英特爾第11代酷睿TigerLake-U平臺中的i7-1165G7以及Tiger Lake-H35平臺里的i7-11370H,它們的定位和終端產品的售價相似,我們會通過一系列基準測試軟件,對它們的理論性能進行對比。

通過CPU基準測試軟件的跑分對比,我們不難發現AMD銳龍7 5800U單核性能較之前輩有了巨大的提升,但距離第11代酷睿采用的Willow Cove CPU微架構還有一定的距離。但在多核性能方面,銳龍7 5800U可謂一騎絕塵,其綜合性能甚至可以媲美英特爾頂級的第10代酷睿i7-10875H(8C/16T),在輕薄本領域沒有對手。
在這組測試數據中我們還能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i7-1165G7、i7-11370H和i7-11375H的規格與烤機TDP依次增加,但它們的單核性能卻幾乎沒有變化,35W的i7-11370H綜合性能領先28W i7-1165G7大約10%,而i7-11375H哪怕再度將TDP拉到50W,卻只能換來額外的1. 5%的性能提升。這意味著,35W就已經是4核心版本Tiger Lake平臺處理器的平衡點了,低于它性能有一定的損失,高于它卻又不經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