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們裝機配置時,總是會先設定一個使用場景,比如是偏向于游戲、辦公、設計,或者家庭日常、娛樂。在這一基礎上,我們采購產品時肯定偏向于相應的功能與性能,但這里就有一個比較麻煩的問題,如何確定配件是針對大家的需求設計的呢?有些有經驗的用戶會去特別關注如主板接口、插槽規格,鼠標DPI與報告率,耳機的信噪比等詳細的配置與性能數據,但這對用戶的要求太高,且在選擇方向并不明確的時候,需要查閱太多產品的數據,在目前產品豐富的市場上,完全不現實。
其實廠商同樣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即如何讓用戶快速了解某款產品的設計特色和市場定位,所以我們會看到很多廠商采用了子品牌策略,并且細分了多個產品系列,用戶只要看到產品歸屬的子品牌和系列,就可以明白它的定位。
我們以目前最重要的三大板卡廠商為例,看一看它們的主要子品牌與產品系列。當然,目前三大板卡廠商都將產品線延伸到了外設等領域,在不同產品線中,子品牌與產品系列的定位基本一致(圖1)。
● 華碩
ROG(玩家國度)是華碩的高端產品子品牌,也延伸到了顯示器、路由器等產品中。它又分為多個系列,比如ROG STRIX就是相對中規中矩,價格相對略低的一種,MAXIMUS則定位更高,甚至是旗艦級產品,性能出色、接口全面、附贈品豐富而實用,特別適合骨灰級玩家、超頻用戶、高端DIYer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常常能見到面向主流的TUF系列,目前其中的產品多為面向玩家的TUF GAMING;PRIME本來是更入門級的產品系列,目前已經退回到主板市場中;在其他產品中也有各自獨特的系列,例如顯卡的DUAL(雙風扇)系列(圖2)、TUBO(加強散熱)系列等。
面向專業應用,華碩也有Pro系列主板。它們的重點是增強穩定性和專業功能,因此外表樸實無華,沒有燈效、未對超頻優化,甚至連接口、插槽都有些少。但由于設計、選料等方面的特殊性,價格通常并不低,至于其中專為創意設計準備的ProArt(圖3)當然就更是高端范兒十足了。

● 技嘉
技嘉同樣有近于獨立的高端子品牌AORUS,它是面向電競、游戲的產品,也有多個系列,具體定位從高到低是XTREME>MASTER>ULTRA>PRO>ELITE(圖4),目前也已經延伸到了固態硬盤、外設等產品中。此外技嘉也有面向設計的DESIGNARE系列主板,同樣外觀樸實,即使有一些燈效也是偏向于實用化,例如幫助確定工作狀態和Debug等,絕不是發燒級和游戲向主板那種“炫”光設計。
技嘉還有一些可以從名稱中看出定位的產品系列,主要是板卡,比如為玩家需求優化的GAMING系列板卡,主流的超耐久(U l t r aDurable,簡稱UD)系列主板等。在顯卡等產品中則有魔鷹等新的系列,目前看應該是高于入門級,但低于AORUS的中高端游戲,主流電競產品。
● 微星
微星目前沒有明確的子品牌,主板產品主要是MEG、MPG、MAG和PRO系列,前三個系列的差別主要是中間字母的含義,E、P、A分別代表Enthusiast(發燒友),即功能最多最強的主板;Performance(性能),為主要關注高性能應用。至于所謂的兵工廠(Arsenal)系列,則是更表明了自己的游戲主板定位,有MORTAR(迫擊炮)和TOMAHAWK(戰斧)等型號(圖5)。
要注意的是,微星PRO系列雖然也有面向專業應用的意味,但卻并不追求高端配置,因此有些型號的價格可能比MAG系列主板更低。

在外設產品中,也有一個大家熟悉的子品牌,即羅技G,顧名思義,它就是羅技的游戲(Game)產品。目前羅技將游戲產品基本歸入了這一品牌(圖6),并且在其中又增加了Pro(專業電競)等產品系列。至于羅技這一品牌,則更專注于商務產品、家用產品。
其實運營子品牌的電腦配件廠商還有很多,例如金士頓旗下的HyperX,因為它正面臨品牌收購,我們這里不多做介紹了。至于很多定位明確的系列就更多了,例如主要彰顯高端定位的華擎太極(TAICHI)系列、名稱即定位的七彩虹iGame系列、親近二次元新生代的索泰天啟系列等。
總之,在DIY過程的時候,我們不妨根據自己的需求,先了解和選定子品牌與產品系列,應該會對配置、選購有很大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