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小薇
●傷害一:近視有機可乘
經常遇到這種情況:一些媽媽發現孩子看動畫片時特別省事,媽媽們可以乘機干點別的活,所以就長時間放 “巧虎”或“花園寶寶”給孩子看,結果導致孩子出現散光、弱視等眼病。
孩子足月出生時,具備了和成人相同的眼球形狀和眼球內外的組織結構,但并沒有達到和成人一樣的成熟程度。出生的2~3年里,視網膜會繼續發育成熟,視力發育要持續到12歲左右才能完全穩定。而現在不僅僅是電視、電腦,還有一些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往往色彩豐富、場景變化快,這種色彩、亮度的變化頻繁而快速,會使孩子眼睛不舒服。如果電子產品屏幕過小,比如手機的屏幕,孩子看著字體、圖案太小或模糊不清,眼睛就容易疲勞,近視眼就有機可乘了。
●傷害二:注意力難集中
在電視陪伴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少了和他人語言溝通的時間,語言發育必然會遲緩。一個叫晴晴的孩子,初入課堂時,經常漫無目的,和晴晴媽媽交流后發現,孩子每天看電視的時間過長。接下來的一周,媽媽告訴晴晴家里的電視機壞了,整整一個星期,都沒讓孩子看電視。過后的一周,晴晴的注意力集中時間超過了20分鐘。
孩子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可能是許多電視節目的畫面快速轉換“過度刺激”兒童正在發育的大腦,另外,就是看電視占用了大量原本有利于培養注意力的活動時間,如閱讀、運動、做游戲等。
●傷害三:想象力被偷走
電視節目以較為簡單的聲像符號為載體進行傳播,其人物形象是直觀的、鮮活的,內容情節也往往是連貫的、完整的,觀看者無需在頭腦中進行任何轉換、加工,即可照單全收,時間久了容易僵化孩子們創造性想象的獨創性與變通性。
在孩子觀看電視節目時,家長可以有意識地進行一些預測性提問,鼓勵孩子就故事進展提出問題,或引導他們為故事設計不同的結局、尋找多種問題解決辦法等,這對提高孩子對媒介信息的利用效率和創造性想象的發展都是有利的。
●傷害四:語言發育遲緩
一項來自日本小兒科學會公布的調查結果表明,2歲以下嬰幼兒看電視的時間越長,語言表達能力越弱。每天看電視超過4個小時的嬰幼兒,其語言發育程度和表達能力要大大低于不看電視的嬰幼兒。即使嬰幼兒不直接看電視,可家庭成員特別是母親總看電視,也同樣會影響嬰幼兒語言發育。這是因為嬰幼兒通常是在同父母親的情感交流中感受語言、學習語言,家長看電視時間過長,就會減少同嬰幼兒的直接交流和接觸,從而影響到他們的語言發育。
專家建議,家長最好用談話、游戲、唱歌、閱讀等親子互動取代2歲以下孩子過多看電視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