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方燦

問:我們跑團有位隊員右側膝蓋疼,問老隊員打針吃藥消炎行不行?被告之最好不要這樣,可以通過跑步死扛,或者找人按摩,舒緩一下肌肉,并說按摩三四次就能好。請問這種情況一般該怎么對待?
答:膝蓋疼痛不是病,而是一種癥狀。疼痛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反應,提醒我們哪兒出現了損傷。打消炎針吃消炎藥,固然可以減少疼痛反應,但不會去除跑步帶來損傷的根源,反會掩蓋它。僅憑這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通過跑步死扛是現實中一些跑者的習慣主張和做法。有少部分人身體充分活動開后,會使有陳舊性勞損部位的疼痛得到緩解,這一般屬于軟組織勞損尤其是肌肉勞損。但對大部分其他運動傷病,這種作法不可取。尤其是軟骨病、髕尖末端病、髕腱炎和半月板損傷引起的膝部疼痛,一味死扛,極有可能適得其反,加重傷情。
跑步中出現膝蓋疼痛后,明智的做法是減慢速度,減少跑步距離。如果還不能緩解,就停止跑步,馬上冰敷痛處,然后去看大夫,最好請運動醫學醫生或運動康復師診斷和評估,看看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
按摩有緩解肌肉緊張,減少疼痛的作用,但要在明確診斷之后,采用恰當的手法和治療強度。是否有治療效果,不好一概而論,尤其不要以為放松按摩后,膝部不痛,傷也就好了。一些跑者恢復跑步后,傷情還會復發。所以,要徹底解決傷痛,需要對病因的正確診斷、精準治療以及系統的康復訓練,甚至包括調整跑步姿態和技術,選擇合適的跑步鞋子和路面等諸多方面。
問:鍛煉后,右膝關節轉動時有卡卡響聲,伴有疼痛。這是怎么回事,要如何對待?
答:出現這種問題有多種原因。有可能是髕股關節之間的磨擦引起,也有可能是股骨與脛骨之間關節不對位,在轉動時產生響聲,或者是半月板彈響。這需要患者去做專科檢查,確定響動和疼痛的位置后,才好判斷是什么問題。
如果是髕股關節出現響聲,大部分是由于大腿和小腿的關節位置變形,運動時大腿內外側肌肉不協調、不平衡,引起髕股關節滑動。一般的處理方式是平衡大腿內外側肌肉力量,調整大腿骨和小腿骨的力線。同時,從足踝關節和髖關節的穩定性入手,加強調整和訓練,減少膝關節的內扣,因為內扣往往會引起響動。
髕骨軟骨病患者在膝關節活動時也可能出現摩擦聲,這種情況會比較疼痛。如果是半月板彈響,就更復雜了,涉及半月板損傷、撕裂等,須請專業人員進一步檢查,確診之后再決定是保守治療還是手術等。切不要硬扛、輕視或任其發展,那會使損傷越來越嚴重,同時要避免引起彈響的運動和動作。
問:我喜歡打籃球,但X片顯示L4.5腰椎間盤突出,曲度變直。在這種情況下,我還能打球嗎,應當怎么對待?
答:盡管片子顯示有腰椎間盤突出等問題,但不一定會有癥狀或功能障礙,導致不能打球。我們認為,能不能打球主要取決于身體是否具有承受或應付籃球運動的正常功能。
事實上,不同年齡的人體會有不同程度的脊椎病變,如腰椎變直、椎間盤膨出,甚至突出等。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很大變化,長期伏案、久坐不動等不良習慣引起體態改變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年輕化。這些改變固然是導致腰痛、腰病的危險因素,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出現這些癥狀,失去運動功能。因此,建議這位籃球發燒友,最好找專業人士評估一下身體的功能狀況,再決定是否還能打籃球,運動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總之,有腰椎間盤突出者不一定有腰痛等癥狀,也不一定失去打球的功能,但在結構上看出有問題的人,打球中受傷的風險比腰椎正常者大。所以,從片子看有問題但無癥狀者平時更要增強核心力量訓練,保持腰椎正常活動度、靈活性和穩定性,以適應籃球運動的需要。當然,如果出現異常癥狀,甚至動作功能失調,還是不應再打籃球,尤其不要參加對抗性的訓練和比賽,要在系統治療和康復后,根據醫囑逐步回復到籃球運動中。

問:我經常跑步鍛煉,前不久被診斷為骨盆前傾,請問如何治療,運動中注意什么?
答:骨盆前傾往往由于骨盆前后的骨骼、肌肉、韌帶的位置變化而引起體態異常。如果前傾適當,不會對跑步造成很大影響。如果前傾角度增大,超過15度,腰椎的生理曲線加大,使得腰部受力增加,可能導致腰肌勞損,但也不一定馬上會造成腰椎傷病。因此,光憑一個“骨盆前傾”的提示,就要求做治療,著實不妥。治療往往針對的是出現了結構性病變和功能性障礙的傷病者,治療方式有保守療法和手術干預等。
一般來說,可通過肌肉拉伸和鍛煉,調整和恢復骨盆正常位置。而且,骨盆要和脊椎一起考慮才好,可請有經驗的跑者或教練指導正確的跑步姿勢和技術,保持良好的骨盆穩定性,減少受傷風險。
問:我今年50歲,是羽毛球愛好者。最近一側肩部疼痛,有人說是“五十肩”,有人說運動損傷,請問這二者怎么區分?
答:“五十肩”也叫肩周炎,因為多發于50歲左右的中年人,故得此名。人進入更年期時,免疫力下降,通常會引起肩部無菌性炎癥。實際中,“五十肩”的誘因很多,其中之一為肩關節受傷,所以它有時與運動損傷相似。反之,“五十肩”也會誘發運動損傷,有時,兩種情況兼而有之。
一般來說,“五十肩”會出現“冰凍肩”現象:肩部越來越僵硬,功能障礙明顯,疼痛加劇。過一段時間后,癥狀會慢慢緩解,我們稱之為解凍期。其發病緩慢且漫長,治療和康復周期也長。
肩部的運動傷病通常與勞損和急性損傷有關,出傷常在肩袖肌肉,尤其是崗上肌上,還有可能是盂唇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和肩鎖關節損傷等,而“五十肩”是整個肩關節都出現問題。運動傷病的痛點比較明確,大部分出現在做某些特定動作時,如抬手、扣球等,晚上睡覺時疼痛的不多,不會像“五十肩”那樣整個關節活動度都受到影響,晚上睡覺時疼痛仍會持續。
總之,二者有關聯,但起因不一樣,表現癥狀也有區別,因此不要憑著自我感覺胡亂判斷,需要到醫院或診所讓專業人士診斷和評估后,再進行治療和康復,否則會造成肩部進一步損傷。
問:運動前做拉伸能否預防運動損傷?
答:這個問題沒有統一標準答案。運動前做準備活動毫無問題,但拉伸只是準備活動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準備活動主要是熱身,激活人的神經系統、肌肉骨骼系統、心肺系統等。拉伸有助于增加肌肉關節的活動度、柔韌性、彈性和活性。對于某些損傷,如扭傷,當肌肉關節活動度、靈活性、彈性增加時,受損的程度相對會弱,但這不等于一定能預防運動損傷發生。因為人體扭傷時,出于平衡反應,肌肉會強烈收縮,控制重心不倒,這也會導致關節韌帶甚至肌肉拉傷。損傷的機制復雜多樣,我們認為,改善柔韌性對人體承受部分運動損傷的能力會有幫助,也對人體的運動幅度、舒適度、效率、節能等有積極作用。但是有些人體組織,如韌帶、筋膜、肌腱,運動前若過分牽拉,會變得更加松弛,人體要額外收縮肌肉完成同樣運動,反而導致能量過多損耗,肌肉更易勞損,導致損傷。
柔韌性好與不好,要根據每人需要和運動要求來定,不可一概而論。我們的原則是,在準備活動中,可以從靜態拉伸到動態拉伸,由慢到快,由小到大,由單關節到多關節。多用動態拉伸,少用靜態拉伸。運動后,為放松緊張僵硬肌肉,可多用靜態拉伸,以拉到舒適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