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煦
新居 “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這是老百姓最為深切的期盼,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奮斗目標。布拖縣始終堅持把農村安全住房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控制性工程,著力解決貧困群眾住房保障問題。
伴隨著一條3.8公里長的公路修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烏依鄉阿布洛哈村的村口,全國最后一個不通公路的建制村——阿布洛哈村宣告通路。過去,沿著羊腸小道出村要走3個多小時,如今村民坐車10多分鐘可出村,2小時就到縣城。
阿布洛哈村通公路,被認為是布拖縣脫貧攻堅戰的一個縮影。此前,布拖縣是中國最后52個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
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布拖是典型的“三區三州”少數民族聚居縣、山區農業縣和國家級深度貧困縣,存在交通閉塞、基礎薄弱、經濟落后、社會事業發展不足等貧困地區共性難題,是涼山州、四川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最硬的骨頭”——全縣98%的人口是彝族,30個鄉鎮中有21個鄉鎮所轄村為貧困村。2019年年底,布拖縣有8201戶40029名貧困人口尚未脫貧,貧困發生率為22.6%。
2020年11月16日,四川省政府發布公告,布拖縣達到貧困縣退出有關指標,符合貧困縣退出條件,退出貧困縣序列。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為鞏固脫貧成果,四川省進一步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把脫貧群眾“扶上馬送一程”,力爭將返貧風險降到最低。
“三個壩子四片坡,兩條江河繞縣過。九分高山一分溝,立體氣候災害多?!弊哌M布拖縣,目之所及,除了山,還是山。
開車從蜿蜒的小道下山,山腳下不遠處便看見鱗次櫛比的彝家新居。這里是布拖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依撒社區,附近3個村子的群眾從高山上搬遷至此,過上城里人的生活。
“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這是老百姓最為深切的期盼,也是脫貧攻堅工作的奮斗目標。
布拖縣始終堅持把農村安全住房建設作為脫貧攻堅的控制性工程,按照“提前一年解決貧困群眾住房保障問題”的目標,將所有住房不安全的貧困戶、非貧困戶、自發搬遷貧困人口住房建設統籌納入實施,采取EPC模式同步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彝家新寨、佛山新居、三峽新村等項目建設。2019年總投入建房資金24.1億元,新建農村安全住房11991套,“三建四改”農村住房10002套。
2020年6月21日上午9時30分,布拖縣易地扶貧搬遷縣城集中安置點依撒社區開始抽簽分房。來自全縣26個鄉鎮、100個行政村的2890戶14230人入住布拖縣城集中安置點。這也是全州最后易地扶貧安置點分房,標志著涼山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已全部完成。
除了讓百姓住上新房子,布拖縣還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貧困村退出的重要前提,聚焦“鄉三有”“村七有”目標,實施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補短板三年行動,整縣推進30個鄉鎮190個村達標建設,30個鄉鎮達標衛生院、便民服務中心、中心校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77個貧困村和27個非貧困村集體經濟、通村硬化路、學前教育設施、通信網絡等達標項目建設分類推進,新建通鄉油路220公里、通村硬化路356公里,實現189個村通硬化路。同步加快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電網改造升級、通信網絡覆蓋等工程。
如何讓彝族群眾在住上好房子之后,過上好日子?近年來,布拖縣立足縣情,堅持建基地、育龍頭、創品牌的思路,全力發展馬鈴薯、附子、白楊、青花椒、肉牛羊和大棚蔬菜、川續斷、藍莓等特色產業,大力扶持種養大戶和營銷大戶,著力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組織化程度,加快發展產銷一體化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有力帶動了農民增產增收。
2018年10月,“90后”小伙張宏鑫和他的團隊從重慶來到布拖并成立了涼山州布拖縣瑞禾春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投資500萬元在永格等村和葉爾村發展蘿卜產業1180畝,這是布拖縣首次實現訂單農業規?;l展。
川續斷產業則布局在呷烏村和塊只村。木爾鄉黨委書記羅云說,鄉里已經和好佛布中藥材有限公司談好了2000畝川續斷每公斤1.5元的保底收購價,該產業可以讓每畝土地的收益從1000元增長至6000元,惠及兩個村650戶百姓。
“我們布拖啥都種得出來,啥都養得出來,難就難在缺乏能人經營和管理?!绷_云說,木爾鄉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搭好臺、筑好巢,積極引進人才來“唱戲”。于是,漆慶帶著團隊從遂寧來到布拖,成立了布拖縣七慶農業有限公司,帶領貧困戶養雞。
2020年,布拖縣立足農業資源稟賦,做強做優“果薯蔬草藥”生態種植業,大力發展“五黑一西”特色養殖業。投入855萬元新建馬鈴薯良種繁育原種生產基地3000畝,投入212萬元新建馬鈴薯產業基地2.11萬畝,投入129萬元新建蕎麥產業基地1.29萬畝。投入4930萬元有序推進布江蜀豐農業科技示范園提檔升級工作,投入2420萬元新建黑綿羊良種繁育基地,投入1000萬元在20個村實施生態養羊項目。投入220萬元新建蘿卜種植基地1000畝,投入165萬元種植中藥材續斷5000畝。推進拉達鄉200畝大棚蔬菜基地建設,推動400畝特色養殖基地建設。因地制宜種植特色生態水果5000畝、高山反季節蔬菜2000畝、核桃1.5萬畝、青紅花椒4.35萬畝、中藥材1.17萬畝。借助生態種植業和特色養殖業進一步帶動農民致富。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省扶貧開發局局長降初表示,四川已脫貧的600多萬貧困人口中,有8.2萬人存在返貧風險,另外還有不少邊緣易致貧戶,“要防止這兩類群眾成為貧困戶,需加強動態監測”。四川已探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的防止返貧監測和應急救助機制。
目前,布拖縣共有上千戶脫貧監測戶、5000余戶邊緣戶被納入全省脫貧攻堅大數據平臺,實行動態監測。布拖縣扶貧開發局局長沈金文表示,布拖縣落實監測戶、邊緣戶幫扶責任人制,因人因戶落實住房提升、社會保障等幫扶措施,堅持事前預防與事后幫扶相結合,及時化解返貧、致貧風險。
2018年6月,四川為打贏打好涼山地區脫貧攻堅戰,在全省各市各系統選派5700多名干部組成脫貧攻堅隊,分赴涼山州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3年的幫扶工作。幾年間,富順縣傾力幫扶對口的布拖縣,投入各類幫扶資金上億元,常駐布拖援彝干部人才近百人,引入150多個幫扶項目,貧困村摘帽后幫扶力度不減。目前,四川全省貧困縣雖然“清零”,派往各貧困縣的幫扶隊伍卻一支也未撤退?!罢币馕吨A段性勝利。我們希望繼續守在村里,直到脫貧群眾能穩定地過上幸福生活。”覺撒鄉的幫扶干部黃文峰表示。
“有好政策撐腰,我要把貧困帽扔到金沙江底。”九都鄉洛色村剛脫貧的吉木拉日底氣滿滿:2020年年底脫貧后,他在幫扶干部幫助下,加入村里的養殖合作社,家里新添了幾頭牲口,今年增收兩萬元不成問題。
未曾被列為貧困戶,卻因缺乏就業技能、家庭負擔較重等原因,長期徘徊在貧困邊緣,這樣的“邊緣戶”同樣是脫貧攻堅政策的重點照顧群體。“關注易貧群眾,防止產生新的貧困人群,才能實現小康路上不落一人一戶?!苯党醣硎?。
“我從沒戴過貧困帽,但是經常擔心哪天就成了貧困戶。”走進西充縣實驗駕校,寬闊的試駕馬路上,來自布拖縣的村民阿布此貴正跟著教練學習踩離合起步。“以前啥都不會,外出打工只能做基礎工、打短工。今后有了一技之長,收入翻倍沒問題。”他說。
目前共有150多名布拖縣彝族同胞在這里接受免費駕駛培訓——在西充縣的幫扶下,他們將接受70天強化培訓,取得機動車C、B照駕駛資格,學費、食宿費全免?!八麄兌己苷湎н@次機會,一定能靠勤勞的雙手實現小康夢?!蔽鞒淇h就業局局長范雪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