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朝暉
摘要:宜興發布政務新媒體平臺自上線運行以來,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文明網、文明上網,凈化網絡風氣,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環境。
關鍵詞:政務新媒體;主流;打造
2014年1月,“宜興發布”政務微博成功上線運行,為宜興的網絡宣傳工作開辟了全新陣地。2015年7月,“宜興發布”政務微信公眾號又正式開通,進一步拓寬了權威信息的網絡傳播渠道、搭建了更加有效的政民互動平臺,形成了以微信公眾號為主、政務微博為重要補充的穩定高效的政務雙微平臺。根據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宣傳部等的統一部署安排,我們宜興市融媒體中心(時為宜興市廣播電視臺)從2015年4月起開始承辦宜興發布微博微信平臺,到目前已經有6年多時間。經過精心打造,“宜興發布”的整體運行水平和質量得到了較快提升,已經成為宜興市內最具影響力的政務微媒體。
與其他縣市區相比,“宜興發布”政務微媒體的起步并不領先,但是,“宜興發布”的成長速度有目共睹。截至2021年11月20日,“宜興發布”雙微粉絲數為45萬,其中微信公眾號訂閱用戶34.5萬,微信每條平均閱讀量10419人次,在《無錫觀察》發布的市(縣)區微信影響力排行榜上始終名列前茅。2016年度被評為江蘇省“文明辦網”創建活動先進單位,連續多年被評為“無錫市十佳政務微信號”“宜興市文明辦網先進單位”。
高起點建設平臺、組建專門運行團隊
由于起步較晚,我們始終強調建設起點要高、制作團隊要精。按照這一原則,重點抓好三項工作:
一是精準定位。始終堅持“宜興發布”傳遞政府聲音、提供服務資訊、傾聽社情民意、回應社會關切的功能定位,以及時發布、權威發布、精準發布為總要求,努力把“宜興發布”打造成政府信息公開的平臺、城市形象傳播的平臺、密切聯系群眾的平臺,贏得受眾關注。
二是精心建設。“宜興發布”由宜興市委宣傳部主辦、宜興市融媒體中心承
辦、新媒體中心建設運行。選擇這樣的建設模式,有三大優勢:一是確保政務新媒體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和輿論導向,提高主流輿論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二是新聞單位專業人才多、采編力量強,媒體運行經驗豐富、信息匯聚能力較強,有利于迅速提升政務新媒體的運行質量;三是新聞單位運行政務新媒體的同時,也為我們全中心推進媒體融合提供了新的平臺、新的資源、新的思路、新的模式,加快融合發展的步伐。建設運行“宜興發布”雙微平臺,責任重大。從籌建起,我們就高度重視該項工作,始終強調高起點建設、高水準運行,多次組織編輯人員到江蘇省臺、無錫、江陰、張家港等地學習交流經驗。
三是精選團隊。確定運作模式后,我們中心迅速抽調精兵強將,在原陶都傳媒網的基礎上,整合優勢資源,成立新媒體中心,深度融合全中心的采編資源,建立統一的采編平臺,實現新聞信息在電視、報紙、新媒體平臺的同步輸出,在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方面積極探索。目前,“宜興發布”運作團隊設專職編輯6名,專職副主任1名。每天由2人值主班,其余人員配合,微信的互動由值主班編輯負責,涉及專業性的咨詢、答疑由值班編輯負責與其他部門銜接后回復;每天6人各自收集、整理內容,按照初次審核選題方向)、內容制作、值班員匯總、內容審核、發布步驟開展工作。
高要求建立機制,科學規范做精內容
政務新媒體要實現積極正面、平穩健康發展,規范化運作是基礎和前提,內容的科學謀劃是關鍵。
精心策劃報道主題。六年多來,我們堅持每周召開主題策劃會,做到周周有重點、月月有主題,先后推出“爭第創唯一”“開局十四五開啟新征程”“融入國際化打造中心城”等系列報道、專題報道,有力地激發了全市干部群眾干事創業的激情與熱情。
嚴格審核內容發布。“宜興發布”的每一條微信在發布之前,其選題、文字、圖片、信息來源都必須經過嚴格的審核流程。其中,市內重大決策、重要會議、重要活動和重大突發性事件的信息發布,執行特殊審核流程。
健全完善考核機制。我們堅持緊貼實際,以增強員工的工作責任心、提高工作效能為目標,實行“量”“質”并舉的雙軌考核模式,并在工作中不斷進行細化和完善。簡單來說,我們以季度為單位、以原創、精品、點擊量為主要考核指標,編輯如果只滿足于完成“量”,一個季度下來,只能拿到基本的分數,甚至可能會被扣分;想要拿高分,則必須在“質”上下功夫。同時,加大對精品微信的獎勵力度,樹立“向優看齊”的導向。
對于媒體來說,內容永遠是根本。推動融合發展要堅持“內容為王”,把傳統媒體的權威、專業和品牌優勢與新興媒體的新技術、新渠道優勢結合起來,創新內容生產方式,豐富內容呈現方式,注重在深耕、互動、多樣、集成上下功夫,以更優質的內容推動媒體融合發展,以更好的呈現效果吸引用戶。作為新型傳播媒介,只有源源不斷地為用戶提供權威精準、有趣可讀、扎實深厚的內容,才能真正被用戶所接受。“宜興發布”無論新聞采編、內容組織還是頁面設計,我們都強調換位思考,力求抓住用戶興趣點,使用戶獲得良好體驗。
是堅持權威發布。政務微信的核心優勢是第一手的權威政務信息。我們堅持政務定位,利用新媒體時效性強、互動性高、公眾參與門檻低等特點,在信息發布中不斷鞏固提升權威性和公信力。我們結合宜興市“兩會”、黨代會、金秋經貿洽談會、人大換屆選舉等市內重大工作和重要節點,采用現場直播、動漫、H5頁面等多種形式,及時進行權威發布、政策解讀;另一方面主動回應突發事件和網絡熱點,就“未來幾天宜興會出現大面積停水!”“超市貨源供應不足,要抓緊去搶購!”等網絡謠言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網絡熱點和公眾關切。
二是堅持精準發布。改務微信的主要任務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在工作過程中,我們堅持以策劃為抓手,先后推出“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貫徹無錫黨代會精神”“深化文明城市創建”“我為群眾辦實事”等系列報道,有力地激發了全市干群干事創業的激情與熱情。宜興自古崇文厚德,在制作微信的過程中,我們還努力讓微信內容符合宜興“氣質”。2021年11月18日,宜興發布推送的《重磅!宜興新增兩位中國科學院院士》,一經推出,閱讀量迅速突破10萬+,引起粉絲關注和轉發,并有上百位網友在微信下方留言,贏得了網友的共鳴,起到了較好地宣傳宜興的作用。
三是加強“兩微”互動。在做好“宜興發布”微信公眾號的同時,與微博實現良性互動。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全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嚴重威肋,給經濟社會平穩運行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我們按照上級部署,第一時間在“宜興發布”微博微信平臺聯動推出“眾志成城、聯防聯控”“防疫情、抓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等專題,全面反映了抗疫期間我市各級各部門、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面貌;隨著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我們按照要求,及時調整工作重心,策劃推出“防疫情、抓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等專題,引導市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主動與衛健委聯系,策劃了一批短視頻、海報、動圖等產品,對兩批次支援湖北醫務人員回宜進行報道,推出《花開燕歸來、赤子平安還!最高禮遇,他們值得!》《歡迎回家!宜興這些地標、商圈等今晚為“新時代最可愛的人”亮屏亮燈!》《致敬宜興25名白衣勇士!一個不少,平安歸來!》等一系列新媒體作品。在2016年抗洪救災期間,“宜興發布”微信平臺及時發布市民關注的汛情信息,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微博發布內容快、不受時間限制,微信內容生動、信息量大的特點,通過“宜興發布”微博發送即時汛情信息、互動播報辟謠信息、滾動播報民生服務類信息、正面典型宣傳信息。多條信息被@江蘇氣象、@中央氣象臺等官方微博轉發,形成了官方微博微信相互推廣、優勢互補的局面,進而實現微博微信的粉絲融合,達到影響力最大化。目前,“宜興發布”政務微信、微博以快速、權威贏得受眾,粉絲數量不斷增加。
高規格策劃活動,高頻互動擴大影響
相較于傳統媒體信息傳播過程的線性單向傳播,新媒體的信息傳播過程是種互動的雙向傳播。只有加強與用戶互動,平臺才能有活力、有影響力。
我們先后舉行了“網絡文化節開閉幕式”“文明之光朗讀者”“詩詞大賽”“陶文化節開閉幕式”等一百多場網絡現場直播活動。在“十大最宜興符號”評選活動中增設“投票有好禮”“投票搶紅包”環節,參與網民超過20萬人次。結合“宜興市網絡文化節”“陶文化節”等重大活動,先后開展了“愛上宜興的N個理由”微信大賽、“陶文化節”吉祥物網上征集、宜興市“網絡文化節”LOGO創意設計大賽、“我是陶都好司機”你文明行車,我為你加油!”等線上線下活動,有效地擴大了宜興發布的影響力。
在日常運行過程中,我們不斷為受眾制造“驚喜”。主動與宜興保利大劇院溝通,免費邀請宜興發布的粉絲現場欣賞《雷雨》《暗戀桃花源》、著名音樂家何占豪來宜講《“梁祝”的創作過程與樂曲賞析》等經典曲目。2021年9月3日,恰逢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日,央視1O套《讀書》欄目推薦了我市國家一級作家徐風著作《忘記我》,得知此消息后,我們提前和徐風取得聯系,并爭取到10本簽名書贈送給網友,該活動吸引了近7500名網友參與,后臺留言數達1500多條,有效增加了“宜興發布”與粉絲的粘合度。
有效的線上線下活動、與網友的良性互動,為“宜興發布”培養了一批忠實的粉絲。2015年12月,有一位網友通過微信后臺與“宜興發布”互動,提供了一部時長13分鐘的航拍視頻,視頻里面記錄了宜興的公共設施、城市建筑、文化景點等各類坐標,在反復審核視頻內容并征得該網友同意后,我們在“宜興發布”微信平臺上引用了網友提供的視頻,微信點擊量突破了6萬。網友提供素材已逐漸成為“宜興發布”素材來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堅持創新引領,做強“宜興發布”平臺
政務新媒體平臺,只有堅持創新引領,才能在媒體融合的大潮中立于不敗之地。“宜興發布”定位于“政務新媒體平臺”,發布內容中固然少不了權威的、高大上的“硬通貨”,但作為一個植根于互聯網的“新平臺”,也需要遵守互聯網的傳播規律,發布貼近生活、貼近基層、貼近群眾的“接地氣”內容。我們保持對新聞信息的敏感性,強化宜興發布的“媒體基因”,不斷對內容和表達方式進行創新,主動順應移動互聯網傳播規律和受眾習慣變化,大量運用圖示、圖解、現場直播、視頻、H5等形式發布信息、解讀政策,創新政務信息傳播方式,增強傳播的有效性。2021年4月18日,“宜興發布”推出了全新城市形象宣傳片《煥然宜興》,2016中國陶都(宜興)金秋經貿洽談會期間,精心制作的《收獲的季節,宜興歡迎您!》將宜興的區位優勢、人文底蘊、發展氛圍、暖企政策等,分別通過優美的視頻畫面和H5頁面的形式呈現出來,閱讀量突破了10萬,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2019年2月,為配合創建文明城市禁放煙花爆竹宣傳,我們精心策劃制作了H5《我承諾,我接力!不放煙花爆竹,共護“宜興藍”!》,創新傳播形式,鼓勵引導市民以接力棒的形式轉發H5,承諾不放煙花爆竹。該作品在江蘇省縣市融媒體優秀作品(2019年度)評選中榮獲一等獎。
新的一年,我們將爭取做到三個“提升”。
一是策劃能力有新提升。圍繞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喜迎二十大和市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化被動為主動,強化策劃先行,大力宣傳報道宜興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大力宣傳“打造中心城奮進新征程”主題,突出“新產業新引擎新動能”“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等主題報道。
二是主題活動有新提升。以“網絡文化節”、宜興市第六屆“詩詞大會”等為基礎,以活動為媒介,加大宣傳推介力度,讓“宜興發布”進一步融入老百姓的生活。
三是創新能力有新提升。我們將繼續開拓新手段,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特點,多生產精準短小、鮮活快捷、吸引力強的作品,追求文字、圖片、視頻的綜合呈現,推動新聞從可讀到可視、從靜態到動態、從一維到多維,實現報道的多樣化、立體化、數據化、可視化,實現多渠道傳播和受眾覆蓋最大化。
目前,我們融媒體中心正在全力推進“看宜興”客戶端的推廣,打造市級層面“兩微一端”政務新媒體矩陣,必將對“宜興發布”的采集、編輯、傳播模式帶來全新的變革,宜興發布的影響力也必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