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


摘要:最近幾年來,我國戲曲類電視節目一直都在積極進行改革和創新,如《喝彩中華》《戲碼頭》等都是近年來涌現出的特色戲曲文化節目。它們在題材選擇、呈現方式、構成及價值訴求等諸多方面都體現出明顯的創新特色,這些創新特色是值得深入研究并進行參考借鑒的。本文以《戲碼頭》為例來分析戲曲文化類電視節目,對其節目特色、傳播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戲碼頭》;節目特色;創新特色;發展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念、做、打”于一體。據統計,我國至今保留的戲曲劇目有五六萬個之多,劇種有三百多個,且形成了備受推崇、各具特色的戲劇流派c中國的戲曲與希臘的悲劇和喜劇、印度梵劇并稱為世界三大古老的戲劇文化,中國戲曲憑借其綜合性、虛擬性、程式性的藝術特征代表了中國傳統文化之精髓。中國戲曲藝術在千百年的發展進程中,一直是與民眾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然而,隨著電子媒介的興起,大眾傳播、消費文化等現代文化的全面覆蓋,改變了人們欣賞戲曲的方式,越來越少的人走進戲院聽戲,戲曲的傳播由大眾走向小眾。戲曲也開始了借助媒介的力量進行傳播的轉型之路。這其中,戲曲與電視的結合,便誕生了電視戲曲。
電視戲曲又稱戲曲電視,是我國傳統戲曲表演與電視即時演播技術相結合的全新藝術形態,是運用電視的技術手段,突破戲曲舞臺的時空局限,適當采用實景及電視視聽語言來表現戲曲藝術、反映戲曲文化現象的一種電視文藝形式。我國戲曲電視節目按照創作理念大致可劃分為五個類別:戲曲新聞類、戲曲欣賞類、戲曲教育類、戲曲服務類、戲曲綜藝類。從1958年,中國電視事業起步之時,戲曲便走入熒屏,從最初的實況轉播到如今種類繁多,凸顯電視創作優勢的戲曲節目,在中國電視戲曲發展的60多年的歷程中,有的節目因收視率低,運營不利而停播,但也有的戲曲節目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歷久彌新。分析和研究成功的電視戲曲節目,從中總結經驗,也更有利于電視戲曲節目創作者在當下或將來少走彎路,把握電視戲曲節目創作規律,從而創作出更好的電視戲曲節目。縱觀近年來新推出的電視戲曲欄目,其中湖北衛視于2018年推出的戲曲文化欄目《戲碼頭》立足于弘揚各種戲曲經典,不斷創新節目形式于眾多電視戲曲節目中脫穎而出,并被國家廣電總局評為2018年度和2019年度廣播電視創新創優節目。所以,本文選取《戲碼頭》作為分析案例,對節目特色、傳播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三個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期在未來的戲曲文化類電視節目創作中能有所啟迪、借鑒。
《戲碼頭》節目特色
名家名曲大薈萃,節目美輪美奐《戲碼頭》自播出以來,觀眾在每一期節目當中都能見到現今戲曲界的領軍人物、戲曲名家。而且,每一期節目中的三個唱段必定都是傳統的戲曲經典曲目。不僅如此,《戲碼頭》節目也是一次文化的盛宴。每期節目會邀請戲曲藝術傳承大家、戲曲研究學者、著名作家、評論家等文化界、藝術界的一些重量級人物來擔當,例如著名京劇花臉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先生、越劇表演藝術家何賽飛、湘劇表演藝術家左大玢、作家劉醒龍、戲曲評論家翁思在等等戲曲和文學藝術界的權威都作為嘉賓登上過《戲碼頭》的舞臺。此外,《戲碼頭》的主持人白燕升也是主持中的佼佼者,尤其擅長策劃以及主持各種戲曲節目,其經驗非常豐富。顯然,《戲碼頭》完全是名曲名家大薈萃,這大大提升了該節目的知名度,也成就了該節目的含金量。不得不說,正是這些名家名曲成就了《戲碼頭》高美的格調,各種節目美輪美奐,點評精彩獨到,劇種和曲目處處透著高端之味。
策劃視角另辟溪徑,編排別具一格
《戲碼頭》的策劃視角是很特別的,編排也別具一格。該欄目立足于各大戲曲劇種的經典唱段,在環節設置方面采用復合式結構,故事編排方面采用多層次方式,使中華戲曲的魅力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示,也使普通百姓能夠領略戲曲文化之美。《戲碼頭》在表現形式方面極具創意,采用“演播廳+真人秀”的結合模式,即故事演繹、戲曲表演和真人秀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節目環節的設計也很特別,節目融入了表演嘉賓真人秀、戲曲片段故事講述、戲曲專家點評導賞、明星寄語推介等等。《戲碼頭》巧妙地將諸多時代審美元素融入其中,其表現形式讓人耳目一新。而且,最難得的是,它竟然能夠滿足各層次觀眾的不同審美需求。每一期節目都為觀眾帶來了一次大型戲曲文化知識的公開課。
舞臺唯美,情境互動度高
《戲碼頭》的舞美設計靈感來源于楚國宮殿,舞臺背景大屏運用了戲曲的盔頭造型,這種融入湖北元素與戲曲元素的設計,使得節目非常有戲曲的氛圍和代入感,也顯示出節目組為打造湖北戲曲“大碼頭”的用心。可以說情境互動度極高是《戲碼頭》的一大特色。戲曲名家在臺上精彩地表演,觀眾也在臺下跟著忘情地唱和,氣氛非常濃厚。戲曲演員在臺上忘情地表演,臺下的觀眾猶如走進戲院,時而跟著節拍很自然地晃著腦袋,有時候還會跟著演員的演唱情不自禁地打起節奏來,臺上臺下渾然一體。聽戲“叫好”是中國戲曲的一種獨特景象,是中國戲曲文化的一部分。何時叫“好”,如何叫“好”,都是有一定講究的。聽戲的人會“叫好”是觀眾懂戲的表現,也是對演員的認可。在這種氛圍下,演員唱得起勁,觀眾也看得過癮,戲里戲外都是好戲連臺。由此可見,《戲碼頭》這個節目不但人氣旺,還十分接地氣,這種互動效果有利于中國戲曲的發揚光大。
立體宣傳,利用融媒體跨屏傳播《戲碼頭》采用立體宣傳的方式,線上線下相結合。這種極具特色的傳播方式為中國戲曲文化開創了新渠道,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藝術深入人心、發揚光大。《戲碼頭》欄目開辦了官方微博號、微信號、頭條號、抖音號等多個新媒體宣推平臺,同時聯合湖北廣電旗下的長江云,以及各頻道、頻率進行同步宣發。另外,通過與全國主流戲曲媒體合作的方式,加強傳播效果。例如在《“中國好搭檔”巔峰挑戰賽》中,節目組邀請了全國主流媒體網站、知名門戶網站、各知名網絡直播平臺的代表,以及來自全國戲曲廣播聯盟的廣播電臺的代表,共同組成大賽“媒體品鑒團”,在比賽現場進行實時評論、現場直播,同時為參賽嘉賓投票。多平臺的互動與傳播,實現了欄目影響力的再次提升。
《戲碼頭》的傳播優勢
以專業戲曲元素成就精品
上文分析《戲碼頭》節目特色的時候提到該欄目都是名家名角、經典戲曲。由此可見,《戲碼頭》是利用各種優秀的、專業的戲曲元素成就精品,用優質內容促進傳播。《戲碼頭》欄目根據創辦的宗旨定下了“傳承文化、品味經典”的節目口號,所以節目的創作也緊緊圍繞這個口號展開。在節目中,表演者是戲曲界名家大咖,曲目是傳統的或現代新編經典曲目,舞臺布局也是高端大氣,更邀請了戲曲界文化界的權威現場點評。所以,《戲碼頭》所走的路線是高級的,其目的就是要讓高端、有品質的內容搭配戲曲的展演,給那些喜愛戲曲的老年觀眾一份大禮,同時也以如此優秀的專業戲曲形式來吸引那些對戲曲比較陌生的年輕群體,從而達到好的傳播效果。
創新中國戲曲綜藝模式
一直以來,中國戲曲深受老年人喜愛。《戲碼頭》在這方面進行了大膽創新,為了吸引更多的普通觀眾和年輕人,這個欄目做足了功夫。比如,在節目的環節設置上,《戲碼頭》不僅僅有名家唱曲,而且創造性地設置多個環節。戲曲演員真人秀這個環節便是借鑒了當今許多受年輕人喜愛的真人秀欄目,節目攝制組走遍中國各地,走進戲曲演員的真實生活,儼然繪制出了一幅中國各個地方戲曲劇種地圖圖鑒。戲曲背景故事講述這個環節則能夠讓那些對戲曲一無所知的普通觀眾知曉故事的前情后果,從而更好地理解戲曲。戲曲專家導賞也特別適合那些入門級別的觀眾或者年輕人,在看戲之余還有文化知識上的收獲。另外,戲曲唱段也不是單調的唱曲,而是融合了年輕人熱衷的各種藝術形式,像話劇、雜技等等。所以,《戲碼頭》完全不同于以往的戲曲綜藝模式,它更加豐富也更加靈動,形式多樣,內容精彩,對許多年輕人也有強大的吸引力。
以傳統文化為內核助力戲曲傳播縱觀《戲碼頭》開播以來一百多期節目,每一期節目都是圍繞著一個鮮明的文化主題展開,例如《活在舞臺上的古典名劇》這期選取了越劇《桃花扇》、昆曲《牡丹亭》、越劇《西廂記》三出戲曲中的經典選段,展現了用戲曲藝術演繹中國三大古典名劇的風采。經典之所以可以歷久彌新,長盛不衰,源于其深厚的文化內涵。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戲曲藝術根植于中華傳統文化,表現中華傳統文化之美,中華傳統文化與戲曲藝術之間血脈相承。基于對戲曲藝術與中華傳統文化二者關系的把握,使得《戲碼頭》節目主題創作的靈感源源不斷,基于深厚的文化內涵,《戲碼頭》才能不斷推陳出新,極具傳播力。
打造系列主題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近年來《戲碼頭》欄目推出了《中國好搭檔》《大學生電視戲曲挑戰大賽》《紅色經典展演展播》《中國戲曲群英會》等圍繞戲曲P打造的不同主題系列節目。這種不斷推陳出新、顛覆性創新節目內容的策劃在其他戲曲類節目中是極為少見的。《戲碼頭》欄目秉承著“品味文化,傳承經典”的責任與擔當,扎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響應時代對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樹立文化自信的迫切呼聲。其中,為了展現當代大學生對于戲曲的傳承與熱愛,舉辦了《大學生電視戲曲挑戰大賽》;《中國好搭檔》邀請的都是獲得過“中國戲劇梅花獎”的戲曲名家搭檔,這些戲曲名家一直活躍在戲曲傳承的一線,不斷超越自我,通過競賽的方式讓節目更精彩刺激,更重要的是傳遞出戲曲人的精神與追求;《中國戲曲群英會》則致力于推陳出新,戲曲的傳承最重要的是有源源不斷的后起之秀,各個劇種優秀青年演員匯聚《戲碼頭》比武過招,在舞臺上大放異彩。“梅花香自苦寒來”戲曲演員們鍥而不舍、追求卓越、守正創新的精神風貌,正是節目想要向觀眾傳達的精神實質。
從《戲碼頭》看戲曲文化類節目的發展融入文化元素,讓戲曲與時俱進戲曲節目是電視媒體和戲曲藝術的完美融合。和傳統的戲曲節目相比,現在的戲曲類節目融入了許多文化類元素,使戲曲與時俱進,這對于中國傳統經典戲曲的傳播是非常有益的。事實證明,這種方式的確有效擴大了戲曲文化節目的受眾市場。除此之外,如今的戲曲文化節目還融入了許多流行文化元素,使得戲曲文化節目的時代感更加強烈,節目更加立體而飽滿,能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總的來說,流行文化元素使戲曲節目呈現出一種時尚感,例如當下非常受好評的國風文化元素的融合,現代融合古典使戲曲文化節目豐富飽滿、品位高雅,兩者的結合更是強強聯手,讓戲曲文化節目精彩紛呈。
堅持專業化,堅持內涵式發展在融合創新的形勢下,戲曲類文化節目還必須走內涵式發展路線,堅持“守正創新”的原則。在堅持適度娛樂化的同時,戲曲文化的純正和精髓是必須受到保護的,千萬不能因為娛樂化而使戲曲文化類節目流于膚淺,破壞戲曲文化節目的精神內涵。畢竟,戲曲文化的精神內核才是重中之重。為此,戲曲類文化節目必須堅持專業化。在進行戲曲節目創作的過程中始終要將戲曲情境的開發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為受眾提供多層次內容體驗,使受眾享受到豐富的感官體驗,從而感受到戲曲之美。
綜上所述,本文以《戲碼頭》為例分析了我國戲曲文化類電視節目的節目特色,重點分析了這類節目的創新特色與傳播優勢。最后,文章還針對戲曲文化類節目的發展提出了與時俱進專業化的發展策略。以《戲碼頭》為代表的這類戲曲文化類電視節目取得的巨大成功,說明中國傳統戲曲極具傳播價值,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新的時代,戲曲文化傳播需要與時俱進,親近大眾,在走進廣大人民的生活中激發靈感,不斷創新和優化傳播方式。
(作者單位:湖北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