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璐
摘要 馬尾松林在生長的過程中由于地表微生物含量比較豐富,造成病蟲害的侵蝕的概率極高,嚴重影響了馬尾松的生長。基于此,主要分析了馬尾松常見的病蟲害,并探究了病蟲害防治方法和營造林防治措施。
關鍵詞 馬尾松;病蟲害;營造林
中圖分類號:S76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2–0015–02
馬尾松是一種常綠喬木,其生命力頑強、生長周期短,經濟價值十分可觀,在生產作業、環境綠化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病蟲害問題對人工林的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1]。當前工業發展形態下,原始森林遭到嚴重破壞,森林自然調控能力大大削弱,嚴重影響森林平衡。就人工林發展情況來看,盡管其規模不斷擴大,但樹種結構相對單一,經營管理模式粗放,并且抵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差,不利于林業的穩定發展,嚴重制約了森林的生態效益。因此,林業部門應加大力度研究馬尾松人工林病蟲害防治策略,促進我國林業的發展。
1 馬尾松常見病蟲害及其防治措施
1.1 馬尾松常見的病害表現及防治措施
1.1.1 病害表現 立枯病是常見的馬尾松病害,多發生于幼苗成型2個月階段,此時馬尾松的幼苗還過于脆弱,不具備一定的抗病蟲能力。病蟲害侵蝕落葉的幼苗表現為2種死亡模式:一種是猝倒型,另一種是根腐型。猝倒型主要是馬尾松幼苗沒有進行泡藥處理,直接將沒有抗藥性種子進行栽植,幼苗在成長階段根基與地表的病蟲接觸,抗病蟲能力喪失直接造成根系被病蟲咬蝕腐爛,幼苗失去健康活力的根系無法支撐自身抗倒伏能力,最終直接腐爛死亡。而根腐型主要是發生在幼苗未破土而出時,種子沒有進行藥物殺毒,缺少抗藥性,病蟲微生物直接將種子啃食造成不能發芽生長,常見的根腐蝕形態是一般種子周邊土壤生長出輪狀菌絲,則證明馬尾松種子發黑壞死[2]。
1.1.2 防治措施 立枯病常產生在幼苗發芽狀態,針對其防治要集中于種子的選取和消毒,從種子消毒、土壤消毒和幼苗防治3個方面入手解決立枯病的發生。
第一,種子消毒。馬尾松要注重種子選擇,盡量選擇顆粒飽滿優質的種子,對種子進行藥泡處理,再進行催發處理。播種人員一般選取常見的消毒藥物賽力散進行播種,種子與賽力散的比例是1∶0.05,將二者按照比例進行混合,用遮光布覆蓋,經過一夜泡發的種子開始發芽,將發芽種子直接移植到土壤中,土壤中一般噴灑0.01 mL含量的硫酸銅溶液對種子進行再次消毒[3]。
第二,土壤消毒。馬尾松幼苗床一般用五氯硝基苯浸泡的沙子覆蓋,這種沙子對種子周邊的土壤具備消毒功效。五氯硝基苯沙子的用量為每1 m2覆蓋18.24~22.52 g,然后在其表面進行灌溉澆水,保障泥土的濕度利于種子發芽成長。
第三,噴藥防治。在幼苗破土的2個月內最容易感染立枯病,因此,相關人員要對幼苗進行噴藥防治,一般采用波爾多液農藥進行防治,一周噴灑一次,每次噴灑量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合理噴灑。當幼苗成長到一定階段,噴灑農藥濃度依次遞增,但用量不能超多2%。波爾多液農藥一般在噴灑前開展調配,提前配置易導致藥物有效成分含量降低,起不到應有的作用,同時在雨天不可噴灑波爾多液農藥以保證幼苗的抗蟲性。除了波爾多液農藥,選取五代合劑和明礬溶液的配置液,也可以有效預防立枯病的產生。
1.2 馬尾松常見的蟲害表現及防治措施
1.2.1 蟲害表現 馬尾松的主要病蟲害為蠐螬、螻蛄等,這些蟲害會極大地影響馬尾松的二次生長。螻蛄蟲多是生長于潮濕的環境,會在馬尾松苗床地里將土壤撅起穿透樹洞,從而直接造成幼苗枯死。而蠐螬蟲多是生存于滲水性和通氣性較好的沙土中,一旦土壤環境較為濕潤,它們會爬出地表。這一蟲害常會啃食馬尾松幼苗的苗根,直接危害馬尾松幼苗的生長。此外,松毛蟲也是極為馬尾松常見的蟲害種類之一,它的出現會直接破壞森林生態系統。
1.2.2 防治措施 馬尾松幼苗蟲害的防治需要注重防治方法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在應用螻蛄和蠐螬的蟲害防治方法時,可以在傍晚螻蛄撅起的洞口處放置毒餌,這樣能起到良好的消毒作用。此外,對馬尾松成林病蟲害可以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的方法。
(1)物理防治方法。松毛蟲是馬尾松最常見的蟲害,松毛蟲主要吸取葉片中的汁液,咬食葉片。因此,林業人員可以在松毛蟲的幼蟲進行咬食葉片時噴施松毛蟲桿菌,而成蟲應選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借助黑光燈進行誘殺,也可在馬尾松樹樹干上綁上毒繩殺死松毛蟲[4]。
(2)生物防治方法。運用害蟲的天敵捕殺害蟲,如吸引食害蟲的鳥類,借助食物鏈的方式殺死害蟲,既有利于保護環境,也能達到防治蟲害的目的。例如,對松毛蟲的治理,可通過放養赤眼蜂或鳥類,赤眼蜂能寄生在松毛蟲的蟲卵上,抑制松毛蟲的繁殖,可降低蟲口的密度,在懸掛卡片時,應掛在背著風的方位。
此外,為避免害蟲寄生在碎屑、殘葉中逐漸繁衍,林業部門應組織病蟲害防治小分隊,對伐木區進行徹底的清理,及時清理地面上的枯木爛葉、垃圾和腐木等,不為害蟲蔓延提供條件,切斷其傳播渠道和條件。另外,對幼樹應進行隔離種植處理,安裝防護欄,待到長至成樹時即可開放,以達到保護幼樹的目的。
2 馬尾松病蟲害營造林防治措施
為進一步提高馬尾松人工林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性,應堅持以營林生產活動為基礎,將病蟲害防治工作貫穿林業管理的整個過程。尤其是相關管理部門應結合馬尾松人工林的實際情況,準確分析土壤特點和苗木生長需求,爭取在適宜的土壤環境中種植合適的樹種,并采用科學化的撫育方式,促進苗木健康成活,在必要情況下,可以采取封山育林的方式對馬尾松人工林進行保護。此外,林業部門應當優化林區環境,豐富生物品種,提高馬尾松人工林病蟲害抵抗能力,最大程度地實現生態控制[5]。
2.1 造林措施
(1)堅持適地適鐘原則。馬尾松病蟲害的防治在營造林防治措施中是十分重要的,林業部門應科學地實施造林方法,堅持因地制宜原則,還要充分分析和考慮適合的立地條件,進一步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成效。
(2)營造混交林。營造混交林對病蟲害的預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踐證明,大量營造單一樹種的森林不利于防治病蟲害,混交林具有復制的生長特性,而且涉及較為豐富多樣的蟲種,有的昆蟲不具備較大的危害性,且具有十分豐富的灌木植被,這也給害蟲天敵提供良好的棲息地。與此同時,混交林對害蟲的蔓延、生存和拓展都有一定的阻礙,一些封閉的混交林,林內早晚溫差大,害蟲發育較慢,不利于其繁殖。
2.2 營林措施
營林撫育對林木病蟲害的抑制有積極作用,如幼林密閉度過大、通風透光條件和修剪不當等都會直接造成病蟲害,成林撫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能有效防治病蟲害的問題,促進林業健康發展[6]。因此,林業人員需要結合不同階段林業的實際特點開展林業撫育工作,定期清除風倒木、次生害蟲等病害林木,以此遏制病害的蔓延。
3 結束語
總之,林業人員需要結合實際病蟲害種類開展馬尾松病蟲害防治工作,采取預防為主、消滅為輔的結合方針,同時還需要結合化學防治和營造林防治相結合的方式,及時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工作,以此為馬尾松的健康生長提供有效保證。
參考文獻
[1] 韋俊杰.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與有效防治策略探討[J].農村科學實驗, 2020(6):60-61.
[2] 覃玉球.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為害特征及防治對策初探[J].南方農業,2019, 13(35):72-73.
[3] 韋仲福.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與有效防治研究[J].綠色科技,2019(3):230-231.
[4] 蒙楊揚.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與有效防治研究[J].農家參謀,2018(21):90.
[5] 陳炳雄.馬尾松常見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6,36(17):93-94,98.
[6] 汪秀風.馬尾松常見病蟲害防治簡介[J].安徽林業,2010(3):67.
責任編輯:黃艷飛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Masson Pine and Afforestation Control Measures
LIU? Lu (Peoples Government of Suxi Town, Taihe County, Jian City, Jiangxi Province, Taihe, Jiangxi 343712)
Abstract In the growth process of Masson pine forest, due to the rich microbial content on the surface, the erosion probability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s very high,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growth of Masson pine.Based on this, the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Masson pine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s and afforestation measures were explored.
Key words Masson pine; Pl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rtificial fores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