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亞萍
摘要 林木種苗是各地區林業營林的基礎,林木種苗的發展能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岷縣是“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的重要區域,以甘肅岷縣為例,從種苗供需結構、苗木質量、育苗基地、種苗產業發展、苗木檢疫、人員素質分析岷縣林木種苗發展存在的問題,然后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旨在為當地和其他林區的林木種苗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林木種苗;岷縣;發展概況;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7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2–0184–02
2021年,甘肅省林地面積約為796萬hm2,喬木林地、灌木林地、竹林地占比分別為53.49%、35.4%和0.001%,其他林地面積約為88.48萬hm2。岷縣地處青藏高原邊緣,位于甘肅省南部,共轄15鎮3鄉,全縣林地面積為13.25萬hm2,在全縣土地面積中占比高達37.04%,森林覆蓋率達10.63%。岷縣地處溫帶半濕潤向高寒濕潤氣候過渡帶,全縣海拔為2 040~3 754 m,雖然海拔高、氣候寒冷,但當地林木資源豐富,木本植物139種,草本植物646種。此外,岷縣還有“千年藥鄉”之稱,高產高質的當歸、黃芪、貝母、柴胡等名貴中草藥。岷縣林業局重視林木種苗質量,通過供需調整、科技創新、產業驅動、強化管理、質量檢疫和人員培訓等多途徑促進全縣林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
1 岷縣林木種苗發展存在的問題
1.1 種苗總量供過于求,結構分布不均衡
1.1.1 林木品種結構失衡 由于當前林木種苗生產和經營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使得種苗生產存在盲目性,許多林木種苗生產的個人和部分中小企業由于種苗生產水平低,或獲得種苗消息的渠道單一,使得培育的種苗品種種類少。許多苗圃僅圍繞“青海云杉”“青楊”等鄉土林木樹種進行育苗,而當前市場這些種苗已“泛濫”,供應明顯大于需求,導致林木種苗售價低,甚至處于滯銷狀態,使林木種苗缺乏市場競爭力。
1.1.2 樹齡規格結構失衡 根據岷縣當地林木育苗生產情況來看,當地主要為小徑價或小規格的林木種苗,缺乏大徑價或大規格的林木種苗。而這些量少的林木種苗是景觀綠化的主要栽植林木,尤其對岷縣及其周邊地區的公共綠化來說,大徑價或大規格的林木種苗供給量嚴重不足,造成“大”“小”種苗規格參差不齊。此外,當地3年生以上的苗木數量少,苗木生產個人或企業為縮短培育周期,主要培育1~2年生苗木。
1.2 苗木質量差,科技含量低
1.2.1 林木苗木質量差 多數苗圃的林木種苗培育主要流程為采集林木,整地制成苗床,施肥播種,通過適當的水肥管理獲得15~20 cm幼苗再出圃銷售。現有的培育人員大多依賴傳統培育經驗,難以利用生物、物理方法防治種苗培育過程中發生的病蟲害,單一依靠化學藥物防治。部分人員也無法很好地利用地膜覆蓋、化學除草、適時噴灑生長調節劑等管理技術,造成苗木質量差,后期營林成活率低。
1.2.2 林木種苗科技含量低 許多林木種苗培育人員不了解營養袋育苗、組培繁育、細胞融合等現代育苗技術。同時,由于種植人員的技術水平相對較低,無法很好地將現有的林業科技成果應用于實際生產中,產、學、研互動水平較低。
1.3 苗木檢疫工作效率低
國家和政府對林業建設的支持力度呈逐年增加趨勢,現有林業生產和經營體制靈活,越來越多的個體戶和企業加入林木種苗生產隊伍中,為市場提供了豐富多樣的林木種苗。但與此同時,由于岷縣還未成立林木種苗信息化管理平臺,種苗生產、調運、入庫、銷售等信息登記方式較為傳統,且工作效率低,不利于種苗檢疫工作的開展,檢疫和執法人員在工作時缺乏適當的數據支持,使得部分貪圖利益的經營企業“頂風作案”,或存在僥幸心理,對種苗進行虛假宣傳或直接出售假苗、劣質種苗。
2 岷縣林木種苗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2.1 完善種苗管理體制,調整種苗供需結構
2.1.1 增強市場調查能力 林木種苗管理工作站應做好地區林木種苗品種調查工作,收集、整理好全縣的種苗生產與銷售有關的個人、苗圃和生產企業的種苗品種、數量、品質等數據,然后對全省和全國林木種苗的市場需求量進行調查,并做好信息共享和生產引導工作,促進當地的林木種苗生產機構培育市場需求量大的林木品種,搶占市場份額,提高林木種苗種植效益[1]。同時,林木種苗管理工作站還需注重鄉土林木品種的開發,通過林木產業政策指引,促進林木種植生態效益與地區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2.1.2 調整種苗供需結構 首先,要提倡定向育苗。林木種苗管理機構要和當地的造林綠化工程體系進行銜接,根據綠化工程的需要及時發布林木種苗信息,讓苗圃和生產企業等有競爭資質的單位可以按照工程合同準備相符的林木種苗品種、規格、數量,以防出現盲目生產,避免種苗經營單位承擔過大風險[2]。其次,可以建立一個專業的林木種苗信息網絡,鼓勵機構、企業等將其所需的種苗信息發布到信息網上,同時引導生產個人、企業填寫資質、完善信息,構建完善的林木種苗信息網絡。
2.1.3 完善生產供應體系 首先,有關部門需要對體制改革或重組的苗圃單位進行引導,通過產權制度改革,實現自主經營,以管理機制改革促進經濟效益增長,逐步提高單位生產經營能力,獨立承擔民事責任,發展成為一個有社會擔當、高效生產的種苗經營單位[3]。其次,促進種苗生產經營主體規模化壯大,有利于未來規模化壯大和產業化經營,進而發展成為種苗生產龍頭企業。
2.2 依靠科學技術,提高林木種苗質量
2.2.1 促進種苗科技成果轉化 林木品種選育、種苗培育等都需要依賴科學技術,科技不僅能改善品種特性,還能整合優良種苗基因,提高種苗的抗病性和環境適應性。因此,生產研發單位需要在尊重自然規律的基礎上,以科技為先導,研發種苗培育的新材料,創新種苗生產新技術,提高林木種苗的整體科技含量。同時,與科研所、農業院校等單位加強合作,促進產學研成果的轉化,為岷縣林木種苗提供持續的科技支撐。
2.2.2 建立高標準繁育圃 以培育優良性狀種苗為原則,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加強種苗基地建設。以岷縣為例,其海拔相對較高,氣候高寒潮濕,因此要加大抗逆性、抗寒性種苗的生產,種苗基地可以以此為方向,加快培育環境適應性好的林木種苗。同時,有條件的企業可以利用組培快繁、營養缽育苗等方法豐富林木種苗培育技術,為稀缺林木種苗培育提供生產條件。此外,政府要加強與科技創新企業的合作,建立高標準繁育圃,通過技術示范,促進新品種、新技術、新材料等的推廣。
2.3 深化種苗體制改革,加快種苗集團化發展
2.3.1 拓寬融資渠道 由于林業種苗生產活動周期長,易受外部氣候環境的影響,因此林業經營活動存在較高的風險,林業企業若完全依賴政府資金支持,是無法實現長遠發展的。對此,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林業資本市場,通過林業保險、林業信貸等方式為林業企業融資拓寬渠道。同時,有關部門還需要健全和完善林業信用評級標準,為林業企業融資營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環境,為林木種苗企業規模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2.3.2 建立綜合型種苗集團 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投資方,聯合當地有技術、有實力的林木種苗生產個人或單位,成立林業種苗集團,通過股份制或合資方式引進資金、新技術、新設備、綜合型人才,以集團化發展思路開創林業種苗發展新途徑。
2.4 創新林木種苗發展機制,增強林木種苗發展活力
當地政府應做好國有林木種苗單位的改革,以市場為導向,促進企業創新改革機制,實現自主經營,并通過股份制改造、兼并或聯合等多種方式盤活現有的國有資產,自負盈虧,提高生產質量和工作效率,最終實現規模化生產和經營。
2.5 加強苗木檢疫,健全種苗管理體系
2.5.1 加強苗木檢疫頻次和力度 工作人員要規范種苗市場秩序,做好定期和不定期檢測工作,加強對無證生產、販賣劣質種苗、假苗的懲罰力度,打消生產個人或企業的僥幸心理,嚴把林木種苗的入口關,促進岷縣當地種苗規范生產。
2.5.2 健全種苗管理體系 各個鄉鎮成立林木種苗管理機構,明確結構工作和管理職能,各個林木種苗管理工作站參照《甘肅省林木種苗管理條例》,引導當地林木種苗規范、標準化生產和經營。
2.6 加大技術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首先,要逐步完善人員培訓制度,做好定期培訓計劃,豐富培訓方式,確保培訓質量和效果。由于種苗生產工作會直接影響營林的成活率和林木整體質量,因此,種苗技術人員必須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樹立科技興林的觀念,通過多層次的培訓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其次,有關部門要為地方林木種苗管理站配置足夠數量的工作人員,同時配套相應的質量檢測設備,為種苗質量檢測提供技術和裝備支持。
3 結束語
林木種苗不僅為林木優良遺傳性狀的遺傳、森林資源的不斷繁育、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還為國家生態環境建設和國防安全建設提供了保障。因此,林業種苗發展任務重大。由于林木種苗培育存在信息滯后性和培育盲目性等問題,造成供需結構不平衡,同時由于林木種苗種類多、培育方法多樣化,且相應的工作人員數量有限,造成林木種苗質量不高,種苗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因此,在今后的發展中,需要以市場為導向,優化供需結構,以科技為動力,培育新型優
良品種,為我國林業生態和經濟建設提供優質種苗。
參考文獻
[1] 田習財,史萬光.提高林木種苗生產質量的有效措施探究[J].種子科技,2021, 39(3):99-100.
[2] 楊春江.林木種苗管理措施及生產技術淺談[J].現代園藝,2021,44(16):21-22.
[3] 李冬梅.提高林木種苗生產質量有效措施的探究[J].種子科技,2019,37(11):78-79.
責任編輯:黃艷飛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YU Ya-ping (Minxian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MinXian, Gansu 748400)
Abstract Forest seedlings are the basis of forestry management in various regions.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can realize the unity of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benefits. Minxian county is an important are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 North” shelter forest system. Taking Minxi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e author firstly analyze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in Minxian county from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seedlings, seedling quality, seedling breeding base, seedling industry development, seedling quarantine and personnel quality, and then put forward to adjust the supply and demand structure of seedling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forest seedlings,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edling collectivization, innovative forest seedling development mechanism, strengthening seedling quarantine, increasing technical training and other targeted improvement suggestions,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rest seedlings in local and other forest areas.
Key words Forest seedlings; Minxian county; Development overview; Problems; Countermeas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