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揚
摘要 林業資源與社會發展、環境狀況等多項內容具有直接關聯,在保證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創造更多生態效益。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不能忽視,結合病蟲害發生現象,充分利用無公害防治技術,在降低各項損失的同時,促進林業發展。目前人們環境保護意識不斷提升,各個行業都在推崇綠色環保,應用綠色環保技術強化人類生產活動開展意義。
關鍵詞 無公害防治技術;林業發展;病蟲害;防治方式
中圖分類號:S4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1)12–0100–02
我國林業有害生物多種多樣,不僅使林業受侵面積逐步變大,也對森林系統造成了較為嚴重的破壞,不利于提升生物多樣性。傳統形式下的林業管理工作多以噴灑農藥的方式為主防治病蟲害,但其具有較大的副作用,甚至難以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為貫徹并落實可持續發展理念,林業工作人員可使用無公害防治技術,既能提升防治效果,又能減少污染。無公害防治技術主要就是通過生態、生物的科學方式,防治病蟲害。如果想要保證該項技術最大程度地發揮其應用價值,應構建完善的防御系統,為后續高效地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依據。從無公害防治技術內容及作用入手,結合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展開闡述,全面探討如何高效地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防治林業病蟲害。
1 無公害防治技術
1.1 內容
研究林業無公害防治技術可知,其主要是指在減少環境污染、不傷害天敵、保證經濟安全的基礎上,通過營林防治、生物防治、物理機械防治等多種方式,顯著提高森林自我防御能力,從而達到持續控滅目的的一種綠色技術。林業管理部門在實際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時,大范圍推廣無公害防治技術,既能加強生態建設,又能促進生態文明,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這一目標。同時,要將“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理念融入其中,做好林業現代化管理工作。
1.2 作用
第一,能夠保護生態環境?,F階段,我國林業工程項目數量逐年增加,林業產業在各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但是,一些林業工作人員,錯誤地以加快苗木生長速度為目標,將許多化肥和農藥加入苗木種植工作中。長時間隨意地使用化肥和農藥,不僅會加快土壤板結的速度,還會浪費大量土地資源,進而對林業環境造成嚴重破壞。林業管理人員應正確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不斷提升病蟲害預防效果;同時要以相關法律法規作為核心依據,保證病蟲害防治的科學性,避免過度使用農藥和化肥。
第二,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充分發揮無公害防治技術的作用,既能降低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又能縮減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經濟成本。此外,充分利用先進的林業管理方案與植保技術,能夠保證苗木生長質量符合標準要求,促進綠色環保技術發展創新。這是現階段降低病蟲害對森林資源造成不良危害的重要技術,能夠獲取更多的經濟效益。
2 我國林業產生病蟲害的主要原因
林業發展狀況受多項因素的影響,其中,威脅林業健康發展的一項關鍵因素就是病蟲害問題。傳統形式下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方式,就是應用化學藥劑預防和治療病蟲害。即便這種方式的短期應用效果非常好,但長時間使用會使害蟲具有相應的抗藥性,甚至還會污染林業環境,對林業生態系統造成嚴重破壞。
2.1 天然林占比少
隨著人們經濟活動的不斷增多,濫砍亂伐、開墾荒地的現象屢見不鮮,浪費了大量的森林資源,導致天然林樹木逐步變少。目前,隨著人們環境保護意識的不斷加強,已逐漸認知到森林資源在生態環境中的重要性,之后開始大量種植人工林,尤其是我國西北地區種植大片樹林,以此改善當地氣候。即便近年來我國整體森林覆蓋率有了顯著提升,但人工種植導致森林結構較為單一,森林中的生物無法相互促進成長,甚至無法構建完善的防御系統。長此以往,林業就會受到病蟲害的侵蝕,加上缺乏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方式,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2.2 林業管理方式缺乏科學性
我國林業部門在管理人工林期間,具體應用的管理方式缺乏科學性,無形中加大了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幾率。究其原因,了解到林業管理人員過于注重“提高樹木成活率”,而忽視管理方式對森林的重要性。一些地區的人工林缺乏經營管理,森林質量有待提升。一旦大量的人工林缺乏科學合理的管理,就會受到病蟲害侵襲,進而造成較大損失。
2.3 化學藥劑的使用缺乏規范性
在林業管理過程中,會使用農藥治理病蟲害,但在實際開展林業病蟲害管理工作時,存在化學藥劑使用缺乏規范性的問題。這樣無法保證農藥發揮病蟲害治理作用,也會加快病蟲害蔓延速度,污染環境。除此之外,使用大量的農藥會危害到森林的生態系統,進而對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造成不利影響[1]。
2.4 缺乏完善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
第一,具體應用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缺乏先進性,導致病蟲害防治效果不佳;同時病蟲害新型防治技術的推廣效果和應用效果較低,病蟲害防治設備不充足。第二,林業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期間缺乏工作經驗,缺乏病蟲害防治意識,導致在發生病蟲害后,無法及時采取針對性的防治措施,導致病蟲害的傳播速度加快,從而危害整個林區。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在于缺乏完善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無法為病蟲害防治人員提供參考依據。
3 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應用
3.1 優化林業管理體系,加強森林撫育管理
林業部門在開展病蟲害防治工作期間,需要逐步加大森林管理力度,選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做好森林管理工作。例如:在種植樹木過程中,全面結合林區的氣候條件、地形、土壤特征等多項因素進行細致分析;在選擇樹苗期間,要選擇抗病蟲能力強的樹苗,這些樹苗的成活率更高;構建完善的生物防御系統,有效增加生物多樣性,這樣在完整生物圈的作用下,就能夠更加顯著地提升森林的生態防御能力。在日常管理林業期間,應加強對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從無公害的角度出發,定期對樹木施肥、改善土質。此外,為防治滋生細菌,要及時開展殘枝爛葉清理工作,如可以燒毀病枝和病葉;為防止病蟲害大范圍擴散,森林管理人員要嚴格管控濫砍、濫伐的問題,從而提升森林保護的科學性。
逐步加大森林撫育管理力度,要求林業管理人員嚴格遵循“適地適樹栽種”的原則,結合人工林的土壤狀況和氣候條件,選擇適宜性強的樹種,提升苗木的成活率。林業管理人員應做好封山育林的工作,保證森林生態系統始終處于平衡狀態,進一步提高森林病蟲害抵抗能力。著重開展林木管護工作,定期在土壤中撒施肥料,定期除草,保證森林資源的生態多樣性[2]。
3.2 完善病蟲害監測系統,減少經濟損失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中,除應用無公害防治技術外,也要構建完善的病蟲害監測系統。一旦發現異常現象,能夠在第一時間發出警報。監測系統既能監測樹木的生長狀況,又能監測病蟲害問題,工作人員能夠在系統發送的預警信息中,了解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和發生原因,便于工作人員采取有效的預防和治理方式。
在管理森林期間,應組織護林人員定期巡視,精準判斷樹木的生長狀況,掌握氣候和土壤等多項因素對樹木造成的影響;管理人員要積極與當地的氣象監測站溝通,合理調整管理和防治方案,從而減少經濟損失。
3.3 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提升病蟲害防治效果
為實現無公害防治目標,林業管理人員應引進先進技術,采取多樣性的病蟲害防治方式,充分應用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從物理防治的角度來看,林業工作人員要做好人工機械捕殺工作,利用阻隔或高溫等措施防治病蟲害。人工機械捕殺方式,具體包括人工抹卵、黑光燈誘殺、糖酒醋液混合藥品毒殺等;阻隔方式主要是通過涂膠、圍扎塑料薄膜、刷白樹干等方式,達到防治病蟲害的目的;高溫方式,是在高溫狀況下,滅殺原菌或害蟲。從生物防治角度來看,林業人員要通過生物農藥、引入天敵的方式,做好無公害病蟲害防治工作。此外,林業人員可以利用益鳥防治病蟲害,如引進山雀、啄木鳥、麻雀等多種不同類型的鳥,消除林間害蟲。
3.4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促進林業發展
為無公害病蟲害防治工作提供充足的資金,是林業管理部門執行工作的一項基礎條件。政府為其籌集多項資金,保證專款專用。為提升林業病蟲害防治效果、獲取更多經濟效益,既要做好專項檢查工作,又要做好審計工作,在規范林業病蟲害防治行為之后,防止不利因素對林業發展造成影響。
4 結束語
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中的應用有利于林業的發展。結合無公害防治技術的內容和作用,制定有效的防治方案,通過加強森林撫育管理、完善病蟲害監測系統、引進先進防治技術、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等方式,既能做好綠色生態建設工作,又能保證我國林業資源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韓艷.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無公害技術的應用[J].新農業,2019(11):54-55.
[2] 鄧衛斌.試析無公害防治技術在林業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J].農民致富之友,2019(12):169.
責任編輯:黃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