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星(中國礦業大學徐海學院)
我國的經濟體制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原有的經濟體制需要做出一定的調整和創新。我國原有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面臨諸多問題,基于此,就需要構建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借助新的規則來應對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分析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再構建的有關背景,可以為我國國民經濟體制的改革提供充分的依據。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的背景相對復雜,且投資規則也緊跟國際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這一方面與傳統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明顯不同。國際貿易投資發展趨勢可以從WTO組織和RTAS協議談判中體現出來。各個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對外貿易所享有的利益,展開了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的談判,但是談判的過程并不順利。各國對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的定義和理解存在明顯不同,觀念的不統一直接阻礙了全球貿易的長遠發展。基于此,各個國家需要客觀解讀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對新規則的發展趨勢進行分析,實現各國之間和諧發展的最終目標。
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的實施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帶來較大影響。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對于我國一些企業有了更高的要求,期間如果我國企業沒有努力創新原有的發展模式,或者發展節奏跟不上國際貿易投資規律,將直接影響我國企業的經濟效益。針對此種問題,我國各個企業和單位已經采取了有效的應對措施,結合目前既定的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來發展市場經濟,由此將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對我國國民經濟的影響降低到最小。反之我國企業和單位如果沒有及時采取應對措施,將極大降低我國實體產業的經濟效益,并限制對外貿易的發展,減少出口的商品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降低我國在國際貿易上的影響力[1]。
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對我國政治安全性和獨立性帶來了一定影響。歐美國家實施的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直接限制了東南亞經濟的發展。針對這一現象,我國需要采取新的保障制度來確保我國政治的安全性和獨立性。WTO受TPP、APEC和TTIP的影響較大。東亞經濟一體化進程受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的干擾較大,影響了我國在亞太地區政治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除了對我國經濟和政治有影響以外,也對我國生產行業有影響。實體制造行業在我國生產行業占據很大比重,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促使我國實體制造行業發生了很大變化。我國的實體制造行業為了更好應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滿足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的高要求,就需要秉持創新意識,努力發展生產力。實體制造行業需要加大對科研技術的研發力度,并努力借鑒國外企業優質的管理理念,提高我國實體制造業的生產水平。
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對于我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構建起來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與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更加適應,尤其是對服務產業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遇。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促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上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但是如果我國政府沒有采取有力措施去主動適應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則會導致我國經濟呈現出“邊緣化”發展特征,進而壓制中國經濟的發展。針對該問題就需要我國政府不斷拓展貿易投資空間,加強與歐美國家之間的雙邊合作,構建雙邊合作的投資協定,積極推進中韓、中日自由貿易協定談判。我國在積極拓寬貿易投資空間的同時也需要努力與TPP成員國、歐盟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此來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中的影響力。
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的改變直接影響了我國在國際上的政治立場。傳統經濟貿易投資模式與新規則存在很大的不適應性。我國應對新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需要進一步擴大在外貿國家的政治影響力,確保我國政治立場的安全性和獨立性。歐美發達國家實施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對東南亞經濟帶來一定壓制。針對這一問題,要想確保我國政治安全需要在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背景下尋找新的制度保障,避免歐美發達國家對我國經濟和政治帶來的影響,確保我國在國際上政治地位的安全性、完整性以及獨立性。
深化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是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背景下的必然趨勢。我國政府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努力采取多種不同的手段,借助改革提高我國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需要全面分析現階段我國存在的問題,如針對目前環境保護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足的問題,需要有效借助自貿區試點的作用,完善并調整相關法律。科學完善的法律可以為我國在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談判中奠定有力的基礎。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必然會促使原有的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發生改變。在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背景下,我國需要努力發展本土生產鏈,提高我國實體制造產業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國際貿易投資新規則必然會對我國的實體制造業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了應對這一變化我國需要調動起我國的生產力,促使生產管理規則不斷細化。此外,我國生產制造業也需要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將其改造成與我國國情相符的方法和策略。基于此,我國企業需要努力轉變原有的生產觀念,提高對高新科技引入的重視程度,并將高新科技應用到生產制造行業中。同時也加大我國在高新科技上的研發力度,提高我國企業的科技含量。此外,企業要充分意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努力發展自主品牌,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國在國際貿易上的影響力,增強我國企業核心競爭力[4-5]。

我國努力加入TPP和TISA組織可以在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背景下獲取更好地國際利益和國際地位。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機遇,我國政府需要努力抓住該機遇,密切跟蹤并收集與TPP有關的資料,包括TPP進程、TPP談判議題以及TPP細節問題等。此外,我國需要在國際政治經濟形勢下權衡我國的綜合利益,針對具體情況選擇最佳時機參與TPP和TISA談判。注意談判過程中要明確中國政府的訴求,不要因為一些利益得不到保障而失去正式成為成員國的機會。
服務貿易構建時我國政府需要結合現階段國際貿易的發展趨勢,并參照規則談判特點,展示出服務貿易的特色性。服務貿易離不開專業的服務人員,因此還需要加強對服務人員的專業化培養。舉例來說,可加強對服務領域工作人員的定期培訓,并提供給他們外出學習和進修的機會,確保服務人員可掌握更多的服務技能,創新自身服務理念。服務貿易的構建可以縮小我國與全球服務貿易之間的差距,構建起以服務業為主的價值鏈可以促使我國對外貿易不斷升級與完善。
綜上所述,近年來我國國際貿易和國民經濟發展水平都有了顯著提升。面對國際發展的新形勢,各個國家都在努力探索與國際貿易投資規則相適應的發展策略。以上就是本文對國際貿易投資規則再構建及中國因應的相關分析,希望可進一步豐富該領域研究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