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宇溪(成都師范學院)
在社會發展過程,行業制度日益規范,促使房地產行業得到快速發展。我國房地產行業已經初步實現投資性這一發展目標,在投資性房產當中,資產評估具有重要應用價值,因此,研究評估方法的實踐應用具有現實意義。
收益法主要是將待估投資性房產未來特定年限的預期收益作為標準,和收益乘數進行相乘,即可獲得待估房產具體價值。利用收益法屬于直接資本化轉換形式之一。通常而言,在收益乘數的計算方面,可將同類房產參照物價格當作主要對象,和年收益相除,最后獲得數據就是收益乘數。由于年收益存在差異性,故此收益乘數也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凈收益、毛收入、毛租金、潛在毛收入以及有效毛收入[1]。
利用市場對比法需要提前了解和待估房產具有相似性的同類房產,并且房產存在于市場之上,可通過對此類房產價格因素展開調查,將其作為參照物,并和待估房產展開對比。對比之后,即可找出待估房產、參照房產二者之間的差異性和相似點,以此為基礎,完成二次分析,對待估房產展開調整,重新確認基準日價格,完成現實資產的評估操作。使用此評估方法重點在于參照對象房產的選擇,應該保證參照物選擇的合理性,將其他客觀因素考慮其中,確保該方法能夠發揮成效。
直接資本化所屬收益法重要類型之一,可假設投資性房產未來階段收益處于均等狀態,即可通過年金方式將房產收益體現出來。但是,房產未來收益有無限可能性,因此,可通過假設法,對于房產未來年收益展開預估,并將預估值和資本化率相除,進而獲得投資性房產待估價值。若要將其年收益變為價值,可利用直接資本化這一方法,并且預期收益能夠通過潛在毛收入、凈租金、凈收益以及毛收入等表現出來。
在投資性房產的資產評估期間,需要注意如下幾點:第一,對于市場法使用嚴格把控,整理房產項目的交易案例,以此為基礎展開可行性分析,對于投資性房產的交易情況、區位因素、契約條件等展開分析;第二,對于收益法使用加以規范,將待估房屋租金收益、相關費用等作為對象,展開詳細分析,判斷二者匹配性,獲取最佳凈收益。第三,對于待估房產租金、租期等條件合理分析,判斷是否對公允價值產生影響,及時披露。第四,結合法規以及土地使用剩余年限,確認收益期限,并提前確認折現率。第五,合理選擇評估方法,將土地使用權價值體現出來。
某項目為投資性房產,位于某城市中心購物廣場,在2017年建成,建筑面積16000m2,地上結構2層。當前,該項目大部分房屋已經出租,按照會計準則,在2017年的2月末認定房產公允價值。
由管理層向中介機構委托,按照會計準則中的各項要求對于該房產展開評估,評估人員和管理層共同簽訂約定書,并在2018年對于房產展開勘察,收集房屋產權證以及租賃合同相關信息,對于同商圈的房產租金水平以及出租情況展開全面市場調查。房產第一層和第二層分別為4000m2、6000m2,出租給家電超市,租金每月80元/m2,自2019年起,租金每年上漲幅度3%,租期10年,以季度支付方式,在裝修期間可免除租金5月,假定租期在2017年7月1日開始。第二層面積剩余2000m2,到達基準日的時候,已經出租1000m2,租金每平方米150元/月,自2019年起租金每年上漲8%,簽訂租期共5年,也是按照季度支付。在裝修期間,可免除租期3月,假設租期從2017年的10月1日起算。除此之外,各商戶還會繳納房產管理費用,每月20元/m2,該案例當中所有資金不包括房產管理稅前租金[2]。
由評估師對于該房產的市場租金展開調查,并從公司數據庫內獲得市場租金信息,調查結果如下:對于大面積租賃信息,已收集三項房產當中部分面積向超市、家電連鎖店等進行出租,其中第一處房產在2017年的10月15日簽約,租期5年,每月租金100/m2,租賃面積10000m2,第二處房產建成時間為2017年6月,自此開始招租,每月租金75元/m2,向大型超市租賃,面積15000m2,第三處2015年簽約,租約8年,租金每年增長約2%,在2017年租金每月96元/m2。針對小面積的租賃信息,以收集的第一層商鋪租金信息,每月租金在160-300元/m2不等,第二層左右租金每月120-240元/m2,租期在3-5年,且年租金增長率浮動在4~10%之間。
結合投資性房產評估相關規定,若使用公允價值這一計量模式,需要滿足下列條件:第一,投資性房產周圍存在較為活躍的房產交易市場;第二,可借助交易市場獲取同類房產市場價格、租賃價格等信息,只有滿足上述要求,才可對于公允價值展開合理預判。由于該地區房屋帶租約銷售項目較少,但是同類商業房產的租賃市場較為活躍,故此,最終選擇收益法對于房產的公允價值進行評估,并在2017年底完成。

針對大面積租賃單元,結合市場調研信息,第二處房產和委托房產的情況類似,所處招租階段,但是如果使用低于市場價格的租金進行出租,那么將此房產作為委估房產市場客觀的租金案例并不合適,故此選擇第一處和第三處房產當做對比案例,將上兩處房產租金作為基礎,對于區位因素以及租約條款展開分析,結合評估人員現場勘察結果,對于相關信息作出調整,認定客觀租金市場價格為每月110元/m2。針對小面積的租賃區域,和大面積單元一致,可結合調查信息,選擇可對比的案例,最終確定第一層市場租金為每月250元/m2,第二層租金為每月190元/m2,針對空置以及收租損失等確認,按照調查結果,同類房產項目的市場均空置率7%,市場整體的空置率在5~12%之間,選擇8%作為均空置率,并將收租損失按照2%計算,最終認定由于空置導致的收租損失率10%。在稅費方面,由于稅法當中規定,房產的適用稅率12%,且營業稅5.5%。在成本費用方面,按照評估結果,年租金3%為房產管理費,2%為重置提拔款,5%為市場推廣費,折現率10%,產權證適用終止日期為2055年12月30日,剩余收益年限38年[3]。
結合上述信息展開會計計量與核算,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披露,對于所有房產展開評估,評估結果為232121000元,評估單價為每平方米14500元,價值類型為公允價值,能夠對于房產評估產生約束作用,利用該方法對于投資性房產的價值展開評估,結果更加合理,能夠按照評估對象具體情況靈活選擇。
總之,在衡量投資性房產價值時,對其展開資產評估屬于重要方式之一,能夠影響房產出售,與此同時,還會對房地產出租或者經營活動的開展產生影響。對此,需要評估人員對于投資性房產評估過程有全面了解,合理確認評估對象,選擇評估方法,注意評估過程要點控制,使評估流程更加規范,提高評估有效性,發揮投資性房產評估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