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鐘南山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學專家,中國抗擊非典型肺炎的領軍人物。新冠疫情發生后,84 歲高齡的鐘南山院士再次臨危受命,掛帥親征,在第一時間趕往武漢,擔任新型冠狀病毒聯防聯控工作機制科研攻關組組長。他敢于發聲,家喻戶曉,一聲號令,全民不動,他是一位院士,也是一位戰士,更是一位國士。8 月11日,習近平主席授予鐘南山“共和國勛章”。

李蘭娟
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感染病學專家。從2003 年抗擊非典到阻擊新冠肺炎疫情,她始終沖在第一線。在意識到新冠疫情的嚴重性后,她果敢地向中央建議“武漢必須封城”。她不畏艱險,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一待就是一個月,嘔心瀝血,帶領團隊研發疫苗。當年逾古稀的她摘下口罩,臉上的壓痕清晰可見,令人動容。

陳薇
中國工程院院士,生化專家。新冠疫情期間,她率領軍事醫學專家組緊急奔赴武漢,迅速開展應急科研攻關。在陳薇的指揮下,他們應用自主研發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大大縮短了核酸檢測時間,加快了確診速度。陳薇帶領科研團隊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8 月11 日,習近平主席授予陳薇“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張伯禮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藥學的權威專家。在新冠肺炎臨床治療沒有特效藥物、經驗還在摸索的情況下,提出建立以中醫治療為主的方艙醫院。他在前線奮戰82 天,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提高了中度和輕度病人治愈率,降低了重度和危重病人死亡率,也為抗疫“中國方案”添上了重要一筆。8 月11 日,習近平主席授予張伯禮“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李文亮
武漢中心醫院的一名醫師。他憑借專業素養和職業敏感,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初期就及時向外界發出了防護預警,被譽為疫情“吹哨人”。因在一線工作,李文亮醫生不幸感染,治療期間,他積極配合,表示康復后想趕快回到一線工作。2 月7 日,李文亮醫生不幸去世。

王辰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內首屈一指的呼吸病學與危重癥醫學專家,與鐘南山齊名。他在新冠疫情發生后大膽提出建設方艙醫院的設想,讓武漢在短短24 小時之內迅速建成3 所“方艙醫院”,增加了4000 多張床位,是火神山醫院床位的4倍還多。

張定宇
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院長,被譽為“疫情狙擊手”,身患漸凍癥依然戰斗在抗疫一線。“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從病毒手里搶回更多病人。”這位硬漢眼中只有一個目標——新冠狀病毒,狙擊、狙擊、再狙擊。8月11 日,張定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張文宏
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他像是一個醫術高超的心理治療師,在疫情緊急的危難時期,他用風趣幽默的話語,減輕了全國人民的緊張感,在和人們調侃的同時醫治著疫情帶給人們心靈的創傷,“最有效的藥物是什么?人的免疫力”“你在家隔離也是戰士,病毒都給你悶死了”“防火防盜防同事”等成為抗疫的名句。

李文輝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他帶領研究團隊經過5 年攻關,終于發現了乙肝和丁肝病毒入侵人體細胞的共同受體——NTCP,揭示了乙肝感染的奧秘,為新藥研發帶來了曙光。11月12 日,他憑借在推動乙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榮獲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科學家首次獲此殊榮。

張繼先
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她是新冠疫情上報第一人,并在疫情引起專家組重視之前,就已經采取了隔離措施,防止了疫情更大面積的擴散,為打贏這場全民戰“疫”爭取了寶貴時間。她始終奮戰在抗疫第一線,急病人之所急。張繼先覺得自己是最平凡的一個:“我只做了一個醫生份內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