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院東
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云南新平 653499
烏頭堿是一種廣泛存在于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劇毒成分,如果口服純烏頭堿0.2 mg 即會中毒,3~5 mg 會有致命危險[1]。草烏具有治療風濕、祛風寒、強筋健體的功效,在云南地區有很多的村民會服用草烏當做藥膳。但是由于缺乏正確的健康教育,很多人沒有掌握正確服用草烏的方法,很容易出現烏頭堿中毒的情況[2-3]。如果在服用0.5 h 后,患者出現頭暈惡心、語言不清、心悸氣短、面色蒼白等癥狀,則判斷為烏頭堿中毒,如果沒有及時進行搶救治療,很容易導致毒性擴散到血液中,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嚴重的還會造成患者死亡[4-5]。為此,選取該院2016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烏頭堿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共60 例積極探究烏頭堿中毒最佳的急救方式,挽救患者的生命健康,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烏頭堿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共60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順序隨機分為M 組和W 組,每組30例。M 組男 16 例,女 14 例; 年齡 18~67 歲,平均年齡(45.23±6.21)歲;心悸氣短 12 例,四肢麻木 16 例,全身乏力 2 例。W 組男 16 例,女 14 例;年齡在 19~76 歲之間,平均年齡(45.78±8.35)歲;心律失常 10 例,四肢麻木 14 例,全身乏力6 例。對比M 組和W 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臨床統計研究的價值。所有患者和家屬均知悉該次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該研究獲得該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在患者入院后必須及時洗胃治療,幫助患者快速排出殘留毒藥,保證患者體內酸堿平衡的效果。給予患者阿托品聯合利多卡因治療,控制患者心律失常的癥狀。選擇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1257),極量1 mg/次,3 mg/d;皮下、肌肉或靜脈注射,0.5~1 mg/次,極量 2 mg/次。M 組在W 組治療基礎之上,給予對癥治療。排毒,溫鹽水洗胃,輸液利尿。利多卡因(國藥準字 H20059049)抗心律失常,共享1 050 mg,間斷應用阿托品共4 mg。保護心腦腎,營養心肌,保護神經。在使用肌肉注射利多卡因后,每次注射應該為 4.3 mg/kg,并且間隔 60~90 min,然后才能重復注射。在靜脈注射時,可以按照體重1 mg/kg進行注射,每次注射量應該為2~3 min,間隔 5 min 后才能再次注射。在靜脈滴注期間,負荷量必須維持在1~4 mg 左右保持靜脈滴速,或者按照 0.015~0.03 mg/(kg·min)的速度注射。對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如果存在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腎功能障礙等問題,可以適當減少用量。
患者經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癥狀完全消失,為痊愈。患者經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癥狀明顯改善,早搏、房顫等癥狀完全控制,為有效。患者經心電圖診斷,心律失常癥狀并未出現明顯好轉,甚至有惡化趨勢,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Fisher 精確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M 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W 組5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M 組和W 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treatment effects of patients in group M and group W
M 組與 W 組患者心律失常終止時間在<1 h、2~6 h 時間段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M 組和W 組心律失常終止時間比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ermination time of arrhythmia in group M and group W(n)
云南地區吃草烏、附子的習慣有近百年的歷史,是當地人極為推崇的藥膳。一方面,草烏既可內服又可外用,能夠調理身體、改善寒冷、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符合云南地區濕冷的氣候,對關節屈伸不利、日久不愈患者具有比較良好的效果。草烏的止痛作用非常強,能夠用于外傷、跌打損傷、骨折淤中治療,還可以作為麻醉止痛藥物使用。草烏燉雞或者附子燉雞、燉肉等藥膳能夠祛風散寒,對體虛人群具有良好的效果[6]。另一方面,目前并沒有相關的科學依據表明草烏燉雞能夠顯著改善患者體質,草烏、附子燉雞并不適合所有體質的人群,例如陰虛火旺者不宜服用。如果服用不當會導致口舌四肢麻木、惡心嘔吐、腹瀉頭暈、口干眼花,手足抽搐、大小便失禁、神志不清等中毒癥狀,嚴重的還會造成呼吸衰竭,嚴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7-8]。
由于川烏、草烏等烏頭類植物具有祛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主要是因為這類植物含有雙酯型二萜類生物堿,生物堿的毒素比較強,容易使中樞神經系統以及心血管類系統出現興奮抑制的狀態,嚴重影響心血管呼吸的效果,導致軀體運動中樞肢體活動存在明顯障礙,直接影響心肌細胞的活性,引發心律失常等疾病。
大多數患者出現烏頭堿中毒的原因在于錯誤服用烏頭堿,或者是在煎藥的過程中服藥方法不當。經入院心電圖檢查,能發現患者出現明顯的心律失常,通過積極給予利多卡因對癥治療,能夠在最短時間內保證心電圖恢復正常。通過觀察心電圖的改變機制可以判斷烏頭堿中毒后,導致興奮心臟、迷走神經會釋放大量的乙酰膽堿,還會抑制竇房結和房室結的興奮性。如果直接作用于心肌細胞,會造成心肌細胞膜過度開放,使細胞膜去極化增強,反應細胞的自律性也會導致心肌內異位節律點興奮性增強,引發房性早搏、房室阻滯、逸搏節律及束支傳導阻滯等異常問題。烏頭堿也會導致心肌細胞能量代謝障礙,引發心肌各部分的興奮性,如果不能夠有效應對也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心律。在烏頭堿治療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穩定血流動力學,提高對心律失常的有效控制,加強控制室的整體效果,同時也應該給予適當的補液,保證水電解質實現平衡。
近年來,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在臨床診斷以及治療過程中并不是非常少見,對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身體健康形成較大危害,并影響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理健康,導致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日常生活受到一定程度影響,病情嚴重的時候,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會對患者生命安全形成一定威脅。所以,為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選擇有效臨床治療方式非常關鍵以及重要。心律失常主要以室性心律失常為主,重度患者會出現頻發的早搏、心動過速、心房震顫等問題,還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ST-T異常改變。如果發生心律失常,其嚴重程度與血漿毒性成分具有正相關。在早期的心律失常治療必須要積極去除血漿內的毒性,在入院之后必須要立即對患者進行洗胃治療,更加科學合理地控制心律失常的問題阻止其快速發展,為了避免心律失常而引發的癥狀可以采取阿托品等結抗劑阻斷迷走神經,避免對竇房結、房室結產生抑制效果。利多卡因能夠直接有效地抑制烏頭堿對心肌的毒性,也可以快速降低心肌應激反應,避免心肌局部傳導而出現心律失常無法控制的情況。由于烏頭堿中毒多為一過性,發病時十分危重,只有必須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以及各種類型心律失常的搶救和治療方式,結合檢查心電圖才能夠確保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的急診得到科學有效的救治。阿托品能迅速對抗迷走神經過度興奮,解除竇房結和房室結的抑制,促進高位起搏點自律性的恢復和提高,達到迅速控制心肌異位節律的作用,故在烏頭堿中毒出現顯著竇緩、房室傳導阻滯等緩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列為首選,療效不佳的患者可以加用異丙腎上腺素,必要時使用臨時起搏器[9]。
通過采取恰當的急救手段,能夠抑制烏頭堿毒素在體內的流竄速度,減少患者中毒的癥狀。傳統利多卡因治療對患者的控制中樞神經系統進行抑制,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但是一旦烏頭堿毒素進入到患者的血液循環后,很容易導致病重加重,必須采取一定的治療。通過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血液的毒素,顯著提高心律失常終止時間,避免對患者的身體機能造成嚴重影響,改善患者的整體治療效果。該研究中,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顯著高于W 組55.33%(P<0.05)。實驗組患者在1 h 內心律失常終止比率為50.00%,顯著高于W 組10.00%(P<0.05)。說明采取常規的急診方法可以幫助患者心律失常快速停止,有效緩解患者的疾病癥狀,提高患者臨床診治的效果。與王明等[10]的研究結果一致,其研究中選擇烏頭堿中毒致心律失常患者共計78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內科治療,觀察組患者給予血液灌流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根據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治療有效率 (88.89%) 優于對照組患者 (66.67%)(P<0.05)。這一研究結果為該次研究做出補充與說明,也為后續研究工作提出了重要的方向。
綜上所述,對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實施常規的診療方法可以快速改善其心律失常的癥狀,促使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臨床治療有效情況增加,改善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體征,將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患者的痛苦減少,促使烏頭堿中毒致嚴重心律失常臨床治療的整體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