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夕,杜雨蒙,王曉晨
1.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醫務科,山東棗莊 277800;2.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藥學部,山東棗莊 277800;3.棗莊礦業集團中心醫院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山東棗莊 277800
肺腺癌是臨床中發病率較高的一種肺癌疾病,患者臨床預后差,生存率較低,這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均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該疾病發病初期無明顯臨床癥狀表現,病灶轉移風險高,因此很多患者確診時病情多已經進展到晚期階段,錯過了早期外科手術最佳治療時機,只能采取放化療方案控制病情進展[1]。目前臨床中針對晚期肺腺癌患者的治療以化療為主,紫杉醇、順鉑、培美曲塞以及奈達鉑均為臨床常用藥物,對患者病情進展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2]。為探究奈達鉑分別聯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對晚期肺腺癌的治療效果,該次選取2018 年7 月—2020 年4 月期間該院收治的86 例患者開展對照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6 例晚期肺腺癌患者,納入標準:入院后患者經過血清學檢查、影像學檢查或病理學檢查后確診為肺腺癌;有1 個或以上可測量腫瘤病灶;TNM 分期介于Ⅲb 期~Ⅳ期;卡式功能狀態評分≥80 分;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有化療方案治療史;合并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不全;血常規檢查異常;對研究用藥過敏或合并化療禁忌證;預計生存期不足3 個月。根據抽簽法隨機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對照組男 23 例,女 20 例;平均年齡(46.5±3.2)歲;TNM 分期包括Ⅲb 期 30 例,Ⅳ期 13 例。觀察組內男 25 例,女 18例;平均年齡(46.9±3.4)歲;TNM 分期包括Ⅲb 期 28 例,Ⅳ期15 例。對兩組患者性別、年齡、TNM 分期等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符合該院倫理委員會標準操作規程。
對照組采用奈達鉑聯合紫杉醇治療,化療前患者應做藥物預處理。紫杉醇(國藥準字H20090175)靜脈滴注給藥前,應在100 mL 生理鹽水中加入10 mg 地塞米松(國藥準字H41020035)混合后靜脈滴注給藥,3 次/d;化療前30 min,肌肉注射給藥西咪替丁(國藥準字H33022536)0.4 g,苯海拉明(國藥準字 H12020617)20 mg。第 1 天在 500 mL 葡萄糖(5%濃度)溶液中加入175 mg/m2紫杉醇靜脈滴注給藥,在500 mL 生理鹽水中加入75 mg/m2奈達鉑(國藥準字 H20051481)靜脈滴注。3 周為 1 個療程,需治療 3 個療程。
觀察組采用奈達鉑聯合培美曲塞治療,化療前患者應做藥物預處理。地塞米松給藥與對照組相同,同時肌肉注射給藥維生素 B12(國藥準字 H37021054),1 mg;口服給藥葉酸(國藥準字 H12020215),5~10 mg。第 1 天在 100 mL 生理鹽水中加入 500 mg/m2培美曲塞 (國藥準字H20133216)靜脈滴注給藥。奈達鉑給藥方法與對照組一致。3 周為 1 個療程,需治療 3 個療程。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和不良反應發生率。臨床療效評定標準[3]:治療后病灶消失時間持續4 周及以上為完全緩解(CR);治療后至少有1/2 病灶消失,且時間持續4 周及以上為部分緩解(PR);治療后病灶增大1/4 及以上,或縮小不足1/2 為穩定(SD);治療后病灶無明顯縮小或出現新病灶為進展(PD)。統計患者總治療有效率(RR),CR+PR。血清標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均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進行測定。
該次研究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 t 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臨床療效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治療前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umor mark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tumor marker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s)
組別CEA(ng/mL)治療前 治療后NSE(ng/mL)治療前 治療后VEGF(pg/mL)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n=43)對照組(n=43)t 值P 值38.12±2.63 38.16±2.58 0.071>0.05 23.67±2.16 30.42±2.25 14.191<0.05 50.33±2.41 50.38±2.46 0.095>0.05 15.63±2.29 31.52±2.37 31.617<0.05 786.25±12.46 787.58±13.02 0.484>0.05 42.15±2.57 74.68±3.35 50.521<0.05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n(%)]
肺腺癌是臨床常見非小細胞肺癌,具有發病率高、病死率高和預后差等特點,因此該疾病的早期篩查和治療對改善患者預后,延長生存時間十分重要,但是該疾病早期無典型臨床癥狀和表現,導致很多患者在晚期時才被確診,此時已經錯過了手術根治的最佳時機,需要通過化療方案抑制病情進展[4-5]。
在非小細胞癌治療指南中推薦聯合用藥化療方案對該疾病進行治療,以增強患者治療效果。奈達鉑是臨床常見的有機鉑類抗腫瘤藥物[6-7],用于治療肺腺癌,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較高,還可減輕其他化療藥物對患者肝腎功能產生的損傷,緩解消化道毒性,對患者機體危害輕,抗腫瘤范圍廣,與其他抗腫瘤藥物聯合應用能夠發揮協同作用,提升患者臨床療效。臨床中奈達鉑可聯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用于治療腫瘤疾病[8-9]。紫杉醇注射液在臨床化療方案中應用較多,其對微管解聚具有抑制作用,可對患者腫瘤細胞分裂和增殖進行抑制以發揮控制腫瘤進展的作用[10]。此外該藥物一般在應用前會給藥地塞米松或苯海拉明以預防過敏。培美曲塞屬于新型多靶點抗葉酸類藥物,對葉酸合成酶具有阻斷作用。該藥物核心基因是吡咯嘧啶,可在二氫葉酸還原酶或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上發揮作用,阻斷腫瘤細胞嘌呤和嘧啶核苷酸合成[11]。晚期肺腺癌生長、擴散的基礎條件是新生血管,而血管生成需要細胞因子支持和調節,VEGF 屬于特異性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增殖具有促進作用,當其濃度上升時可加快腫瘤進展。NSE 和CEA 在腫瘤疾病病情監測、療效評估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該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9.30%低于對照組 30.23%;治療后觀察組患者 CEA(23.67±2.16)ng/mL、NSE(15.63±2.29)ng/mL、VEGF(42.15±2.57)pg/mL 低于對照組 (30.42±2.25)ng/mL、(31.52±2.37)ng/mL、(74.68±3.35)pg/mL(P<0.05)。這與許金鳳等[12]的研究結果: 觀察組 CEA(23.31±5.28)ng/mL 低于對照組的 CEA(50.12±6.07)ng/mL(P<0.05),基本一致。提示奈達鉑聯合培美曲塞對該疾病的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更確切。
綜上所述,奈達鉑分別聯合紫杉醇和培美曲塞對晚期肺腺癌療效相似,但是聯合培美曲塞對腫瘤標志物調節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