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景粉
揚州市江都婦幼保健院麻醉科,江蘇江都 225200
隨著目前醫療水平的提高,腹腔鏡技術得以發展與完善,被廣泛用于臨床婦科疾病的診療中,具有對患者傷害小、恢復快、安全性高等優勢。但術后疼痛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找醫生與患者的難題[1]。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均數臨床常用麻醉藥物,效果良好,但研究發現,單一麻醉藥物不僅用藥劑量較多,且麻醉效果一般,術后患者容易出現躁動問題,因此,考慮以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二者聯用進行麻醉,從而提高麻醉質量,促進患者術后恢復[2]。該文以2019 年3 月—2020 年2 月該院婦產科收治80 例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為例,探究舒芬太尼、瑞芬太尼二者聯合用藥麻醉的臨床價值,現報道如下。
抽選于該院接受婦科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患者80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時編號以單雙號法分為兩組,對照組共計患者40 例,年齡最小為25 歲,最大為55 歲,平均年齡(41.3±1.4)歲;其中14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19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挖除術治療,7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附件手術治療。觀察組共計患者40例,年齡最小為 26 歲,最大為 54 歲,平均年齡(41.4±1.3)歲; 其中15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切除術治療,18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肌瘤挖除術治療,7 例患者接受腹腔鏡子宮附件手術治療。該次研究納入標準要求為[3]:①均接受全麻腹腔鏡手術治療,符合手術指征; ②年齡范圍在25~55 歲之間;③均自愿參與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要求為:①排除手術禁忌患者;②排除對麻醉藥物過敏患者;③排除排斥參與研究患者。對比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可比性。該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許可。
兩組患者術前均監測血壓、心率等生理指標,創建靜脈通路,靜脈注射0.03mg/kg 咪達唑侖(國藥準字H2006 7040),舒芬太尼 0.4 μg/kg,丙泊酚 2 mg/kg (國藥準字 H1999 0282)進行麻醉誘導,待患者意識退散后輸注0.6 mg/kg 羅庫溴銨(國藥準字 H20123188),2 min 后實施氣管插管[4-6]。成功后接麻醉機呼吸機,行機械通氣:T 6~10 mL/kg,FiO2,100%,I:E 1:1.5~2.5,R 12~16 次/min,PetCO235~45,氣腹壓 10~12 mmHg。
對照組單純以舒芬太尼0.2~0.6 ng/mL,靶向TCI(國藥準字 H20054171) 丙泊酚 3~4 ng/mL 靶向 TCI,七氟烷1%~3%吸入維持麻醉。觀察組采用舒芬太尼聯合瑞芬太尼(國藥準字H20030197)維持麻醉,用量:舒芬太尼0.1~0.3 ng/mL, 瑞芬太尼 4~8 ng/mL, 丙泊酚 3~4 μg/mL 靶向TCI 七氟烷1%~3%吸入兩組患者均每間隔45 min 予以0.3~0.6 mg/(kg·h)羅庫溴銨,實施間歇正壓通氣,術前15 min 停止麻醉藥物。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手術各個時間血壓、心率變化,時間包括:T0(麻醉前)、T1(麻醉誘導后)、T2(插管后)、T3(腹腔鏡探查后)、T4(拔管后)。同時利用 VAS 量表、躁動評分量表評估各組患者術后拔管時、拔管后15 min、拔管后30 min 疼痛及躁動情況,總分均以10 分計,分數越高,疼痛、躁動表現越明顯,反之越弱。
采用SPSS 19.0 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進行 t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麻醉前血壓、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麻醉誘導后出現明顯下降,觀察組患者整體生理指標變化幅度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手術時間患者血壓、心率變化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s of operation(±s)

表1 不同手術時間患者血壓、心率變化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of patients at different times of operation(±s)
指標 時間 觀察組(n=40)對照組(n=40)t 值 P 值收縮壓(mmHg)舒張壓(mmHg)心率(次/min)T0 T1 T2 T3 T4 T0 T1 T2 T3 T4 T0 T1 T2 T3 T4 122.24±6.75 98.93±4.06 117.34±5.94 119.48±4.79 123.23±5.89 75.13±2.06 65.29±1.77 70.73±2.01 70.83±2.02 74.39±4.23 75.45±4.23 68.65±2.22 70.88±3.02 73.23±3.35 80.84±2.26 122.25±6.74 81.69±4.05 115.39±5.92 119.74±4.78 137.94±5.88 75.14±2.04 50.85±1.78 72.02±2.01 72.35±2.03 89.86±4.24 75.46±4.23 56.58±2.23 68.94±3.01 72.92±3.37 103.13±2.25 0.007 19.013 1.471 0.243 11.178 0.022 36.382 2.870 3.357 16.336 0.011 24.260 2.878 0.413 44.206>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0.05
觀察組患者拔管后各時間躁動評分、疼痛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拔管后患者疼痛、躁動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and restlessness scores of patients after extubation[(±s),points]

表2 拔管后患者疼痛、躁動評分對比[(±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ain and restlessness scores of patients after extubation[(±s),points]
指標 時間 觀察組 對照組t 值 P 值疼痛躁動拔管時拔管后15 min拔管后30 min拔管時拔管后15 min拔管后30 min 4.02±0.45 3.78±0.55 4.13±0.33 2.15±0.26 2.01±0.14 2.38±0.22 7.59±0.44 6.14±0.56 7.22±0.34 4.42±0.27 4.33±0.15 4.56±0.23 35.875 19.016 41.246 38.302 71.512 43.319<0.05<0.05<0.05<0.05<0.05<0.05
腹腔鏡手術是現代外科手術技術中較為先進的類型,其以微創作為核心優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僅需要借助2~3 個穿刺孔即可完成外科切除手術,造成的總創傷長度遠低于傳統開放式手術,可有效縮短患者術后的恢復時間,最大程度降低感染類并發癥的出現[7]。根據臨床大數據研究顯示,腹腔鏡手術下患者術后蘇醒時間更短,且各類預置引流管、呼吸管等拔管時間也相對較短,同時大大降低了術中出血量,更有利于患者術后身體的恢復。另外,腹腔鏡手術由于創傷相對較低,在術后麻醉失效時患者感到的疼痛感也相對較低,更有利于術后生活質量,也可使圍床周活動時間進一步提前,對壓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癥的預防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針對腹腔鏡手術時開展的麻醉處理方式也不能繼續沿用開放性手術時的模式,而是應選擇更加適合腹腔鏡手術的藥物和麻醉方法。瑞芬太尼屬于芬太尼類鎮痛劑,其本質為μ 型阿片受體激動劑,對于神經抑制作用的起效速度非常快,但自身半衰期也相對較快,注射入人體后可被快速代謝,不會在持續性給藥時造成體內殘留藥物累積的情況,術后對神經影像普遍較低。另外,瑞芬太尼不會受到血液中膽堿酯酶的影響,也就不會被分解成對腎臟、肝臟等有害的物質,可經由泌尿系統直接排出體外。
舒芬太尼同樣是芬太尼類鎮痛劑,根據臨床藥理學研究顯示,舒芬太尼對于μ 受體具有特異性結合性,且對該受體的親和性高于芬太尼10 倍有余。該藥物與其他芬太尼衍生鎮痛劑配合使用時,不僅可以確保血流動力學始終保持穩定,且還能保證麻醉下心肌供氧量的正常。臨床將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聯合應用可有效緩解術后應激反應,且可有效降低舒芬太尼的使用量,使患者的蘇醒時間更短,也避免了單純使用舒芬太尼時引發的各類不良反應。
該次研究結果所示,觀察組患者拔管時 T4 血壓(123.23±5.89)mmHg、(74.39±4.23)mmHg、心率 (80.84±2.26)次/min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該研究結果與鄭浩[8]研究結果A 組舒芬太尼聯合瑞芬太尼靜脈麻醉患者拔管時血壓(125.9±9.2)mmHg、(80.9±9.2)mmHg 低于 B組單純舒芬太尼麻醉患者(135.2±5.6)mmHg、(95.2±7.6)mmHg,心率(80.9±8.2)次/min 低于對照組(105.2±5.6)次/min(P<0.05)相一致。
綜上所述,婦科患者接受腹腔鏡手術時選擇舒芬太尼聯合瑞芬太尼靜脈用藥方式麻醉效果良好,對患者影響小,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