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萍
魯西南醫院心內科,山東聊城 252327
在心血管疾病中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種危急重癥,其主要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和血栓等造成的,進一步引起局部冠脈狹窄,甚至是堵塞,最終導致急性心肌缺血壞死。急性心肌梗塞具有發病急、進展快以及病情危重等特點,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胸部劇烈疼痛、發熱、低血壓、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等癥狀,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容易引起死亡[1]。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采用介入治療的方法對急性心肌梗塞進行治療,疏通患者被堵塞的冠狀動脈,使其心肌血供得以恢復,從而進一步緩解患者的臨床癥狀。在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治療中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都是常用的藥物,很多研究表明[2-3],兩種藥物聯合應用治療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很好的效果。為了進一步驗證這一觀點,該文選擇2019 年1—12 月該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 例,分析并研究了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的效果。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100 例作為該次研究納入的研究對象。按照就診日期單雙數將這些患者劃分為兩組,其中單一用藥組有50 例,聯合用藥組有50例。該研究是基于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的基礎上開展的,該次研究的納入標準:①與急性心肌梗塞標準符合,且經過心肌酶譜和心電圖等檢查確診的患者; ②在知情同意書中簽字確認,且自愿參與的患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臟、腎臟功能障礙的患者;②具有相關藥物禁忌證的患者;③由于個人原因終止研究的患者。單一用藥組中有22 例女,28 例男; 年齡處于 40~79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3±9.8)歲;發病時間在 1~5 h 之間,平均發病時間為(2.5±0.9)h。聯合用藥組中有 21 例女,29 例男;年齡處于42~80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3.9±10.1)歲;發病時間在 1~6 h 之間,平均發病時間為(2.7±0.8)h。在上述基本資料方面,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單一用藥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 (國藥準字H20065051) 進行治療,服用方法為口服,1 次/d,300 mg/次。服藥 3 d 后,1 次/d,100 mg/次[4]。
聯合用藥組在單一用藥組的基礎上口服氯吡格雷(國藥準字J20180029)進行治療,服用方法為口服,1 次/d,300 mg/次。服藥 2 d 后,1 次/d,75 mg/次[5]。
上述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2 個月的治療。
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和比較,具體療效評價標準如下:①顯效:患者在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徹底消失,心電圖檢查結果也恢復正常;②有效:患者在治療后臨床癥狀和體征有所好轉,心電圖檢查結果也有所好轉;③無效:患者在治療后沒有達到上述標準。(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總有效率。
在治療前后,觀察和比較兩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標,主要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血漿凝血酶原時間以及血小板計數等。
對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進行觀察和比較,主要包括腹痛、胃痛和惡心等。
通過SPSS 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 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與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單一用藥組總有效率為78.0%,聯合用藥組總有效率為96.0%,聯合用藥組的總有效率較之單一用藥組要高,通過統計學檢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治療前,聯合用藥組的各項凝血功能指標與單一用藥組比較,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聯合用藥組的凝血指標較之單一用藥組更優,通過統計學檢驗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coagulation fun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s)治療前 治療后血漿凝血酶原時間(s)治療前 治療后血小板計數(×106/L)治療前 治療后單一用藥組(n=50)聯合用藥組(n=50)t 值P 值33.1±1.8 33.4±1.6 0.881>0.05 34.7±2.2 39.6±2.3 10.886<0.05 9.4±2.0 9.3±1.9 0.256>0.05 10.1±2.5 12.8±2.9 4.986<0.05 214.5±19.6 215.1±19.8 0.152>0.05 209.7±23.7 192.6±16.3 4.204<0.05
單一用藥組不良反應率為8.0%,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率為12.0%,聯合用藥組的不良反應率較之單一用藥組要高,但通過統計學檢驗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率比較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reaction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作為一種臨床上常見的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具有發病急以及病死率高等特點,患者在發病后會出現胸骨后疼痛感,在病情進展的同時,一些患者會出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休克等各種并發癥,甚至會導致患者死亡,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極大。對此,必須要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6]。
目前急性心肌梗塞的臨床常用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而藥物治療中的基礎方法之一就是抗血小板治療。作為一種環氧酶抑制劑,阿司匹林能夠對花生四烯酸進行有效抑制,進一步降低血栓烷A2 的生成,從而減少血小板聚集,防止患者體內出現血栓,具有較好的效果[7-8]。不過阿司匹林在臨床實踐中比較容易出現耐藥性,很多患者在用藥之后還是會出現心肌梗塞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就算加大用藥劑量也無法使患者的梗塞癥狀得到緩解,而且還會出現各種不良反應[9]。作為一種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氯吡格雷可以對血小板糖蛋白進行抑制,并對血小板糖蛋白產生阻斷作用,避免其與鈣依賴性纖維蛋白原受體結合,還可以阻斷細胞膜二磷酸腺苷受體,從而進一步抑制形成血栓的過程; 能夠將血小板內腺苷酸環化酶活性激活,并且使血小板受體不能夠結合二磷酸腺苷,從而將機體內血小板的活化途徑切斷,避免血小板發生聚集; 還可以對患者機體內的炎性介質表達進行抑制,從而進一步地緩解患者的血管內皮損傷[10]。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兩者聯合應用能夠達到協同增效的目的,進一步減少并阻斷血小板聚集,從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保證其治療效果[11]。
該次研究中,單一用藥組口服阿司匹林腸溶片進行治療,聯合用藥組在單一用藥組的基礎上口服氯吡格雷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用藥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39.6±2.3)s、血漿凝血酶原時間(12.8±2.9)s、血小板計數 (192.6±16.3)×106/L 明顯優于單一用藥組的(34.7±2.2)s、(10.1±2.5)s、(209.7±23.7)×106/L(P<0.05);聯合用藥組的總有效率96.0%高于單一用藥組的78.0%(P<0.05);單一用藥組不良反應率為8.0%,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率為12.0%,聯合用藥組的不良反應率較之單一用藥組要高,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阮科[12]文獻報道的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93.65%高于對照組77.78%(P<0.05),基本一致,證實了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塞的效果。表明阿司匹林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急性心肌梗塞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具有很高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與單獨服用阿司匹林比較,聯合應用氯吡格雷治療心肌梗塞效果更加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而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