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龍
重慶市江北區園林綠化管理所,重慶 400020
隨著城市園林綠化面積的逐步增加,常規性的施工手段往往難以滿足綠化施工的需求,基于提升園林綠化施工活動環境適應性的考量,降低季節等因素對于植物種植活動的影響,有必要將反季節種植技術引入實踐環節,通過系列舉措實現植物存活率與施工進度的全面兼顧。
反季節種植技術原理的明確,有助于工作人員明確技術要求,掌握技術標準,消除認知誤區,對于反季節種植技術在園林綠化工程中的應用提供正確引導,從根本上防范反季節種植技術在應用環節出現偏差。
反季節種植技術作為非常規的綠化技術手段,可以借助相應舉措,降低季節性因素對于苗木的影響。從過往經驗來看,園林綠化施工往往集中于早春或者晚秋等季節,冬季、夏季等季節由于濕度、溫度等原因,會影響種植苗木再生長能力,導致整體存活率相對較低[1]。為滿足城市園林綠化的施工要求,實現景觀的有效設置,往往要求工作人員借助多元化技術手段,對苗木種植種類、日常培育方式等作出合理化調整,實現反季節種植過程中苗木存活率、整體長勢的合理調控[2]。現階段,隨著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日益成熟,種植技術要點更為明確,逐步完成了對反季節綠化苗木種類、綠化區域、苗木運輸、種植方式、修剪養護等種植技術流程的有效調整,推動園林綠化工程施工活動的穩步開展。反季節種植技術的合理化應用,無疑彌補了現有園林綠化工程在苗木種植以及繁育方面的存在的不足,形成全年度的園林綠化工程體系。
園林綠化工程中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應用,要求工作人員在準確掌握技術原理的基礎上,統籌園林綠化施工的整體定位;在科學性原則、實用性原則的引導下,結合過往有益經驗,針對性地開展反季節種植技術的相關應用活動;在保證苗木存活率的前提下,提升可施工周期,更好地滿足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要求。
在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過程中,為了兼顧園林景觀的塑造效果與苗木存活率,工作人員在綠化施工活動開展之前,應當認真做好苗木種植類型的選擇工作,通過苗木類型的合理化選擇,從根本上提升反季節種植效能和園林綠化景觀的施工效果。在園林綠化苗木類型選擇環節,要針對當地氣候環境、土壤特性、地形地質等要素,選擇抗旱能力強、耐寒系數高的本地苗木類型作為主要的園林苗木,通過這種方式使園林苗木更好地適應種植區域的自然環境,為后續園林苗木種植、管理等活動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3]。以西南地區為例,在反季節種植技術實踐環節,其以本土苗木作為首要的苗木選擇,將茶花、黃葛樹、含笑花等作反季節苗木的主要類型,通過合理化的苗木選擇,使反季節苗木在種植后存活率保持在較高的水平,充分滿足了區域園林綠化任務開展要求。
在園林綠化工程反季節種植過程中,為了降低地質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工作人員需要在綠化施工活動開展之前,提前1個月進入園林綠化施工區域,對反季節苗木種植區域地形、土壤成分等進行調查,通過掌握地形分布以及土壤酸堿度等參數,調整反季節園林綠化的實施方案。例如,將土壤松軟、肥力較強的區域作為種植區域,以保證苗木的長勢。同時,對園林苗木種植區域的排水性、透氣性也需要做好相應的管控,以此保證園林苗木根系的吸收能力。
從過往經驗來看,喬灌木種植區域的土層厚度應當保持在50~70cm,通過反季節苗木種植區域土壤厚度的調節,提升園林苗木根系的養分汲取能力。為了降低反季節苗木病蟲害發病率,在種植活動過程中需要做好土壤消毒,對有害病菌、蟲卵等進行滅殺。對于部分土壤性質不佳的種植區域,工作人員需要按照要求做好土壤改良等系列工作,通過填埋新土或者合理施肥等方式,實現土壤肥力的穩步增加,為反季節苗木的種植營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在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工作人員應當做好苗木的運輸工作。在運輸環節,可有將運輸的時間節點設定在夜間,并對運輸的苗木做好灑水處理,避免苗木在運輸過程中發生水分流失的情況,影響苗木的存活率。在實際操作中,工作人員需要使用麻布等,將需要運輸的苗木進行包裝,避免苗木運輸過程中發生磕碰或者折損的情況,對于部分根系較為發育的植物,應當使用網兜對苗木根系土球進行防護,以保證苗木根系的完整性。對于冬季種植的苗木,運輸時應當做好防風處理,避免低溫凍傷的發生。在苗木裝卸環節,需要遵循輕裝輕放的原則,避免苗木枝干發生損傷或者根系土球散落情況的發生。
為了控制水分蒸發,增強苗木的光合作用,實現苗木對養分的吸收能力,提高苗木的存活率,工作人員在苗木種植活動開展之前,需要做好苗木修剪工作。從實際情況來看,要將苗木中1/3~1/2的枝葉去除,在去除過程中要留存苗木的強枝以及生長枝,以保證苗木的長勢。在苗木枝葉修剪的過程中,需要保持剪切口的平滑度,并使用消毒劑、保護劑開展相應的防護。對于部分蒸發能力較強的苗木,工作人員可以在剪切位置涂抹油漆,以減少移栽苗木的蒸發量,以實現反季節苗木存活率的穩步提升,確保苗木長勢的快速恢復,穩步提升園林綠色景觀塑造水平。
苗木種植是反季節種植技術的核心環節,考慮季節性相關因素的影響,工作人員在種植活動開展之前需要做好建筑垃圾、廢土的清理以及回填等工作,同時參照施工圖紙,標注好苗木栽種的位置。考慮到苗木栽種的成活率,主要采用隨到隨栽的方式,以確保到場苗木快速種植。對于種植樹穴的大小以及深度等參數,工作人員要采取靈活性的手段,結合苗木直徑尺寸,對樹穴作出合理調控,適當增加苗木栽種區域尺寸,為苗木的根系提供良好的空間。苗木種植前,可以使用濃度為5%~8%的生根劑以及1%~3%的消毒劑,采取灌入的方式,對樹穴進行預先處理,并將有機肥作為基肥填入樹穴之中,以保證苗木的養分獲取能力。對于冬季種植的苗木,工作人員需要認真做好保溫處理,對苗木的枝干、根系做好保溫處理,避免低溫凍害的硬性。對于夏季栽種的苗木,應當搭建遮陰結構,通過這種方式避免陽光的過度照射,減少水分的流失。
在應用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過程中,受到季節、溫度、濕度等因素的影響,發生苗木死亡、長勢較差的問題的概率相對較高。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高效化使用,工作人員需要準確把握技術應用的相關注意事項,以確保反季節種植技術的針對性、合理性應用。
在確定園林苗木類型的基礎上,考慮到季節性因素的影響,工作人員需要選擇健康、無病蟲害、長勢較好、根系發育的苗木作為種植苗木,同時對于對苗木的規格、形態需要做出適當規劃,通過精準的規劃與管控,在保證園林苗木種植存活率的同時,加速園林景觀的形成速度。例如,工作人員在苗木選擇環節,應當選擇扦插苗、小苗,并且栽植過程中,苗木根部土球半徑應當為苗木胸徑的8~10倍。這種尺寸控制可以保證根系的完整性,降低后續栽種以及管護工作的開展難度。對于反季節種植過程中涉及的大型苗木,在栽種前應當根據相關技術規范做好苗木的斷根處理,提升反季節苗木綠化施工的防護能力。
在對苗木進行運輸的過程中,苗木起苗的時間長度不應當超過10h,從過往經驗來看,起苗時間過長,會導致苗木水分流失,增加苗木反季節種植的難度。對于當天無法完成種植任務的苗木,需要采取假植的處理方式。假植環節往往采用大木箱囤苗以及盆栽苗木等多種處理方式保證苗木的存活率。例如盆栽苗木法應用過程中,對于假植的基質可選用苗木的原土,在種植過程中只需要去除花盆就可以完成栽植,并且花盆可以重復利用,無形之中降低了反季節苗木種植的成本,避免了不必要的費用支出。
工作人員應當結合種植區域的氣候情況制訂完備的澆水方案。苗木栽種后的2h內應當進行澆水處理,對于已經發芽的樹冠,可以做好噴霧保濕處理,噴霧保濕處理的頻率應當保持在2次/d,實現水分的有效涵養。根據所種植的反季節植物的品種,對種植土壤的pH值進行選擇,如種植喬木或灌木等反季節植物時,要選擇pH值是中性的土壤。種植反季節植物時,對土壤的活性的要求較高,據調查資料顯示,在綠化前有一部分土壤屬于砂性土,占比為10%~30%,然而砂性土的活性較低,因此需將10%~30%的砂性土改良為適合反季節植物生長的土壤。
反季節種植技術作為成熟的技術手段,能夠充分適應城市園林綠化的建設要求,降低季節因素對于苗木存活率以及長勢的影響,壓縮施工周期,加速園林景觀建設進程,有效實現園林綠化社會價值、生態價值。